APP下载

健康教育路径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8-08-28卫碧娟蔡带娣唐琦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健康教育路径应用效果

卫碧娟 蔡带娣 唐琦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健康教育路径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7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按照是否给予健康教育路径护理模式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7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20例患者给予健康教育路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疾病控制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干预3、6、9 d的SCL-90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给予健康教育路径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及不良心理应激反应的发生率,对提高个体临床治疗效果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健康教育路径;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应用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3.05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3-0116-03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类血液系统疾病,本病的发生主要是与药物、化学毒物、电离辐射、病毒感染、遗传因素以及免疫因素有关,在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导致个体患者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或骨髓缺陷,致使个体患者出现以红骨髓及脂肪髓数量改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造血障碍[1-2]。目前临床将再生障碍性贫血分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具有起病急,病势发展快等特点,若未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个体患者出现感染以及严重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3]。本次试验为论证健康教育路径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7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患者年龄均在18岁以上,所有患者均符合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诊断标准,(1)临床症状:患者均在短时间内出现内脏、皮肤出血、感染等临床症状;(2)实验室检查:患者全血细胞减少,骨髓象显示个体脂肪细胞增多、巨核细胞以及幼红细胞减少。排除标准:(1)既往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2)患有认知障碍及神经系统疾病者;(3)临床诊疗护理依从性差的个体患者。按照是否给予健康教育路径护理模式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20例,男9例,女11例,患者年龄21~82岁,平均(44.65±17.65)岁,病程3~15个月,平均(10.2±1.2)个月,中学文化程度10例,大学及大学以上文化程度10例;对照组17例,男8例,女9例,年龄19~76岁,平均(42.47±18.29)岁,病程3~16个月,平均(10.2±1.3)个月,中学文化程度10例,大学及大学以上文化程度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试验经医院伦理会同意,所有患者均签署相关知情协议。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7例患者给予常规诊疗护理实施传统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与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一般诊疗资料,并向患者介绍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诊疗等相关知识,通过列举成功案例的方式给予患者精神鼓励。若患者在入院诊疗过程中对相关治疗方法及治疗目的存在任何疑问,可咨询管床护士。

1.2.2 试验组 20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诊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路径,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如下:(1)患者入院后完成相关检查,并结合患者文化程度、职业等一般资料评估患者健康状况,针对患者情况制定符合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表,医护人员按照健康教育护理表中相关内容给予个体患者临床诊疗。患者及患者家属也有一份健康教育路径表,相关护士根据表内所列内容进行护理,从而提高医护人员而对相关临床护理工作的了解,并做好心理准备,提高临床诊疗护理工作依从性。(2)遵循临床护理路径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及相关规章制度,了解个体患者日常生活习惯,并针对患者既往生活习惯进行干预,引导患者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3)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个体患者临床用用,并于患者服药后半小时至两小時进行密切监测,观察患者是否若出现感染或发热状况,及时向管床医师报告,遵医嘱进行退热、抗感染治疗,在患者用药前详细介绍药物名称、使用方法以及药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等,并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4)对患者给予日常护理干预,患者在进行骨髓穿刺前应先对患者进行安全评估,而后向患者介绍穿刺目的以及操作步骤,在消除患者对骨髓穿刺恐惧的情况下给予个体穿刺,且穿刺后嘱患者使用无菌棉球长期压迫穿刺点,压迫后采用无菌辅料对穿刺点进行覆盖,穿刺后患者应尽量避免穿刺部位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且应做好防水防湿工作。(5)对患者日常生活习惯进行干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增加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饮食,避免个体食用辛辣、刺激、难消化的食物,患者进食前后应用温清水漱口,患者便后进应给予碘伏坐浴,并鼓励患者多饮水,从而保证个体排便畅通。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患者诊疗护理后疾病控制率,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标准:患者内脏、皮肤出血、感染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血常规及各项检测均恢复正常水平为显效;患者内脏、皮肤出血、感染等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且血常规及各项检测接近正常水平为有效;患者内脏、皮肤出血、感染等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且血常规及各项检测未明显改善为无效。疾病控制率=显效率+有效率。(2)比较两组患者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反应、口腔感染、肛门感染及皮下软组织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3)比较两组患者诊疗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3、6、9 d不同时段的心理应激反应发生情况,本次试验参考症状自评表(SCL-90)判定个体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症状自评表(SCL-90)为百分制,得分与个体心理应激反应成正比,得分越高表示个体心理应激反应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疾病控制情况比较

试验组显效10例,有效8例,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7例,试验组患者临床疾病控制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共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对照组共有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CL-90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干预3、6、9 d的SCL-90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周期长、临床疗效缓慢,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由于长期接受激素治疗易出现多毛症、痤疮、皮疹等不良反应,致使部分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擅自减药甚至停药,导致个体病情反复,降低临床疗效的同时增加临床治疗难度[4-6]。健康教育是针对个体患者病情给予有计划、有目的临床教育过程,主要目的为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的了解,充分发挥个体患者在疾病治疗中的主动性,纠正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促使个体疾病向有利的方向发展。传统临床护理工作中缺乏对个体患者相关疾病诊疗内容以及临床护理指导[7-11]。刘世哲等[12]临床研究显示对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给予健康教育的观察组个体患者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个体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为(83.56±10.5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且观察组个体患者护理干预后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得分为(85.46±10.5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54±13.54)分。本次研究在以往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重症再生障碍贫血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健康教育路径护理,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疾病控制情况的影响、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心理应激反应,论证健康教育对重型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次试验显示对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给予健康教育路径护理患者临床诊疗护理后疾病控制率为9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5%(P<0.05),且试验组患者给予分阶段健康教育后在临床诊疗护理中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2%(P<0.05)。随着个体临床诊疗护理工作的进行,两组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均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本次结果显示不同时点试验组患者症状自评表(SCL-90)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给予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临床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邵琰,张欣,李静,等.探究健康教育路径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7):259-260.

[2]罗万红,王晓娟,敬剑英.健康教育路径应用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的效果[J].医药前沿,2017,7(22):42-43.

[3]孙舒燕,易佳,王琮.优质护理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15(25):2073-2074.

[4]楼燕娜,谢彩琴.1例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急性阑尾炎穿孔伴脓肿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20(31):125.

[5]罗玉勤.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并发鼻唇部感染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11):73-75.

[6]张莹,王静.一例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间充质干细胞共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8):3459-3460.

[7]刘秀.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并发症的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9):224.

[8]戴晓英,陈宁萍.基于微信的延续护理在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出院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0):183-185.

[9]周琴.6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护理[J].中华護理杂志,2017,52(21):90-92.

[10]张玉.优质护理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中的应用[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6):210.

[11]崔振珠,冯妍妍,张带带,等.健康教育路径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7):2123-2126.

[12]刘世哲,陈香丽,付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探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23(11):110-111.

(收稿日期:2017-11-30)

猜你喜欢

健康教育路径应用效果
健康教育路径在提高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中的应用探究
健康教育路径在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健康教育路径在脊柱结核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健康教育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