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2018-08-28姚添荣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硬膜外分娩镇痛

姚添荣

【摘要】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2日-2017年8月22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足月分娩产妇100例,抽签化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正常分娩和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5、30、60 min 时VAS评分分别为(3.48±0.75)、(2.45±1.65)、(1.74±1.3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68±1.65)、(5.19±0.48)、(5.74±0.22)分;转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0、0、2.00%,均低于对照组的18.00%、24.00%、26.00%;产后出血量为(213.86±13.85)ml,少于对照组的(285.96±21.62)ml,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分别为(418.56±15.74)、(35.12±5.74)、(5.41±1.42)、(495.15±15.86)min,均短于对照组的(459.74±26.96)、(68.19±6.94)、(9.38±1.76)、(586.76±26.97)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分娩产妇实施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镇痛效果显著。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 阻滞麻醉; 分娩; 镇痛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3.019 文獻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3-0047-02

长时间的疼痛刺激可影响产妇的宫缩和情绪,从而延长产程,引起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严重时可影响妊娠结局[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分娩镇痛已成为目前必需品[2]。早期常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虽然能够保证顺产的顺利进行,但起效时间较长,对此部分学者提议实施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其能够发挥运动阻滞轻、用量少、起效快、安全性高等优势[3-4]。本文旨在探讨对分娩产妇实施联合麻醉的临床意义,具体可见下文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足月分娩产妇,共有100例,抽签化分组,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6年8月22日-2017年8月22日收治。入选标准:(1)产妇均无严重妊娠合并症;(2)产妇均自愿加入本次试验;(3)产妇在进入产程后,宫缩间隔时间在3 min左右,且存在规律性宫缩。排除标准:(1)对麻醉药物过敏者;(2)存在胎儿窘迫迹象者;(3)存在头盆不称者。观察组均为已婚女性,年龄20~31岁,平均(25.86±1.74)岁;

孕周37~41周,平均(39.85±0.41)周;体重55~70 kg,平均(63.74±4.95)kg;新生儿体重2.55~4.20 kg,平均(3.10±0.27)kg。对照组均为已婚女性,年龄19~30岁,平均(25.19±1.52)岁;孕周38~42周,平均(39.76±0.53)周;体重54~71 kg,平均(63.39±4.61)kg;新生儿体重2.58~4.10 kg,

平均(3.10±0.24)kg。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对照组采用正常分娩,不进行任何药物麻醉,仅实施心理辅导,当宫口开至3~4 cm后,利用人工破膜法,在羊水清亮后,进入产程观察。(2)观察组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产妇宫口开至2~3 cm后,选用硬膜外腔穿刺法(L2~3或L3~4),在完成硬膜外腔穿刺后,再穿入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注入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1)6 μg,再行硬膜外腔头向置管4 cm,注药15~20 min后,连接硬膜外导管和自控硬膜外镇痛泵,注入0.9%生理盐水100 ml+119.2 mg罗哌卡因(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271)+50 μg舒芬太尼,最后连接电子输注泵,持续剂量6 ml/h,锁定时间为20 min。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的VAS评分、转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量、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程比较

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比较

观察组产妇转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产妇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产妇分娩5、30、60 min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在产妇进入第一产程时,可因子宫收缩,导致子宫下段伸展、宫颈扩张,加重疼痛感,进而导致产妇出现焦虑、不安、紧张、恐慌等情绪,严重时可对母婴双方造成影响,对此需合理实施分娩镇痛,从而保证产妇在分娩期间得到有效干预,保证母婴安全,降低转剖宫产率[6-7]。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主要优势在于:(1)此类麻醉方式能够缩短产程时间,降低转剖宫产率,且能够保证产妇在分娩全过程中处于清醒状态,且能够配合医务人员完成分娩工作[8];(2)此类麻醉方式不影响自主活动和宫缩,能够满足产妇全产程镇痛需求,发挥作用可靠、安全性高、起效快、操作简单等优势,同时对母婴影响性较小[9]。本次试验选用了舒芬太尼、罗哌卡因麻醉,其中罗哌卡因属于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在低浓度时不会产生感觉神经阻滞,且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系统毒性反应较小,方可提高自然分娩率,通过联合舒芬太尼麻醉,能够减少麻醉药用量,减轻产妇疼痛感[10]。

分析本次试验,发现仍有1例新生儿窒息,对此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实施分娩镇痛时,需先了解羊水性状,早期进行人工破水,且加强术中羊水性质的观察,避免引起胎儿窘迫的发生,及时发现异常现象;(2)为了减少阴道助产率,防止第二产程延长,还需教会产妇在宫缩时,正确运用腹压,主动向下屏气,从而顺利阴道分娩,减少盆底会阴肌肉阻滞,同时还需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以免出现低血压和交感神经阻滞现象[11-14]。

综上所述,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具有风险性低、操作简单等优势,用于产妇分娩中,可提高镇痛效果,缩短产程。

参考文献

[1]韩宇.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83例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113-114.

[2]郭唯行.蛛网膜下腔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镇痛分娩的比较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22(9):14-15.

[3]王玲,吴隆延.舒芬太尼联合不同剂量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分娩镇痛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4,18(30):69-71.

[4]张建波,刘东洋,王晓俏,等.规律间断与持续硬膜外注射对分娩镇痛产妇运动功能及分娩结果的影响比较[J].廣东医学,2017,38(3):425-427.

[5]王汉和,袁桂婵,彭长征.联合应用蛛网膜下腔及硬膜外腔麻醉镇痛在分娩中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3,33(21):9-10.

[6]宋长鹏,胡宝良,单小辉.蛛网膜下腔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镇痛分娩的效果分析[J/OL].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1):41,43.

[7]韩斌,徐铭军,张明,等.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单独或混合用药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6,36(11):1309-1312.

[8]李花繁,孙燕,韦惠婷,等.硬腰联合麻醉用于镇痛分娩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4,11(3):336-337.

[9]潘传建,徐永少.腰-硬联合麻醉结合自控镇痛在初产妇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9):1725-1727.

[10]杨世辉,孙艺娟,陈祥楠,等.不同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12(7):1022-1024.

[11]房玉琴.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应用于分娩镇痛中的效果[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3,38(3):307-308.

[12]郭靖,梁艳,常姣娥,等.腰硬联合与硬膜外麻醉用于镇痛分娩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12):1517-1519,1551.

[13]孙芳,连文静,祝倩.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潜伏期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17(6):76-77.

[14]裘丽玉,杨晓丽.珠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55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5):100-102.

(收稿日期:2018-03-22)

猜你喜欢

硬膜外分娩镇痛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人文关爱护理与体位护理联用效果分析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高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其分娩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硬膜外血肿“T”管引流效果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