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策略

2018-08-27张雪红

新课程·小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行为道德德育

张雪红

摘 要: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学校教育首在育人。班主任要抓好学生的德育,加强监督和管理,坚持正面教育,因材施教,密切家校联系,开展丰富多彩的班会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德育;道德;行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社会文化建设的时代主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把“传道”放在第一位,也说明了德育在培养人才中的主导作用。因此,学校要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把它作为主导,大力推进。而班主任就是这项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班主任应努力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里。

一、加強常规建设,促进习惯养成

小学正是行为习惯、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两天能养成的,需要长期不懈地紧抓不放。因此,要对学生认真贯彻和执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根据《小学德育纲要》,让学生明确要求和做法,加强监督和管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如针对刚入学的小朋友经常迟到,我给他们讲道理,说明纪律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上学必须要守时,养成勤上学的习惯。

二、确立德育目标,激励学生奋进

在班级德育活动中,认真制定翔实、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德育工作计划,并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纳入其中,制定具体可行的措施,使德育要求转化为班级的具体奋斗目标,逐级递进。每学期引领学生争取文明班,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比赛中争取荣誉,激励全班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在集体的力量中受到德育的感染和教育,并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慢慢地把德育内化为自身的东西。

三、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品德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中的史实、名言、佳篇不胜枚举,蕴含着为人处世的丰富哲理。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让传统文化进入课堂,开设国学教育,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名人故事;举行经典诵读比赛;让学生制作读书卡,谈感受等,这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意志、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起着积极的作用。

四、开设主题班会,提高综合能力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德育是枯燥的,口头说教一百遍,不如学生动手做一做。因此,定期开展道德讲堂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举行“献爱心”活动,让学生明白付出点滴,温暖他人,体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五、坚持正面教育,树先进立典型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美好的、进步的人和事循循善诱地启发、感召学生,能培养学生崇善向善的自觉意识行为。坚持正面教育,让学生学习先进的事迹,如学习雷锋的事迹和名言,表扬班里学雷锋做好事的学生,表扬卫生习惯好的学生,定期开展各项评比活动:“文明之星”“诚信之星”“礼仪之星”等。给孩子们找具体学习的对象,让孩子们在不断追求中形成“你追我赶”的德育氛围。

六、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增强学生责任感

班级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有利于班级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墨子认为,人性如“素丝”,环境如“染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我们应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发挥班级文化的导向、陶冶和促教功能。为促使感恩意识的形成,我在班级教室布置了一面“感恩墙”,让孩子们把自己在家中帮爸爸妈妈做过的事情照下来,写上感言,让全班同学都来展示为亲人服务的快乐,促使孩子不断由“被爱”向“施爱”转化。我让学生设计班徽、班训和“团结协作,诚信文明,平等友善,开拓进取”的班风,让学生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人人有热爱班级、为班级争光彩的荣誉感。这样,班级文化就得到了升华,成为激励全班努力向前的旗帜。

七、密切家校联系,形成德育合力

家庭教育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的言传身教和严格要求,对孩子的品德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我常常通过家长会、讲座、发学习资料、家访、电话、微信等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掌握和了解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情况,及时反馈孩子存在的问题,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法,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并倡导家长的思想道德、言行举止要成为子女的楷模,使孩子的道德行为能得到及时的引导和纠正,从而达到“共育”的最佳效果。

八、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德育实效

抽象的道德戒律,光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德育水平的体现主要是实践性。因此,建立校外德育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红领巾敬老助残”“关爱空巢老人”“福利院献爱心”“捡垃圾”“植树”等活动,引导学生传递文明、传递温暖,增强道德观念,践行道德规范,培养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德育的实效。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加强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地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参考文献:

[1]冯建业.构建全程育人模式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教育与职业,2008.

[2]张凤梅.如何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J].北方文学,2012.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行为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