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归原生态王占利:深耕十五年 专注有机奶

2018-08-27寇佳丽

经济 2018年14期
关键词:养牛场奶制品鲜奶

寇佳丽

从北京市中心出发,一路奔驰来到位于延庆区的归原奶庄,首先映入《经济》记者眼帘的便是一个个姿态各异、憨态可掬的奶牛模型,農场的气息扑面而来。奶庄占地面积不大,但从养牛场、奶制品加工场到观光体验区再到游客接待区,一应俱全。与大多数养牛场不同,归原奶庄的异味感轻微,这是为什么呢?带着疑惑,记者见到了归原生态董事长王占利,与他一同回顾了奶企创业的艰辛和成果。

初涉乳业 摸索前行

王占利出生于北京延庆区的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懂事的他很小就辍学外出打工,以减轻家庭负担。在接触奶制品行业之前,王占利曾有过17年的饮食业从业经验,深知食品安全和品质对消费者的重要性。用他的话讲,进入乳制品行业纯属意外,因为他既没养过牛,也没接触过乳制品生产,完全是一个门外汉。最初,为了帮助延庆当地奶农收奶,王占利接触了一些大型奶企。后来他接手了养牛场,一脚踏入了乳制品行业的大门。

王占利接手的养牛场约有奶牛1300多头、肉牛1400多头。起初,他只想好好经营养牛场,为奶企提供优质的源头奶。事情原本进展顺利,直到有一天,奶企以“有异味”为由拒绝了王占利送来的鲜奶。

“养牛场和奶企签订合同时,很多条款针对的是鲜奶质量,但是,合同里并没有规定‘不得有异味这样的内容。他们为什么拒绝我的牛奶呢?”王占利开始思索原因。由于奶企为了保证日产量,每日收购的鲜奶都要比计划的产量高一些,比如计划生产1000吨,但需要收购1200吨鲜奶。当奶企收购到足够的鲜奶后,后来奶农送来的鲜奶,就需要找借口拒绝。“当时我面对的就是这种情况。”

被拒收的牛奶,没有更好的储存途径,只好倒掉。看着同事们起早贪黑、辛辛苦苦挤出来的牛奶就这样被浪费掉,心疼之余,王占利决定要建立自己的奶制品加工厂,建立乳制品全产业链。

尽管从未接触过奶制品加工业,他就是铆着一股劲儿,要做出中国最好的奶产品。对奶制品加工和制造技术一无所知的他,还需要一个“指路人”。为此,他无数次奔波于延庆和中国农业大学之间,只为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在高校学者的指导下,王占利下定决心,要生产品质优良的有机奶。

中国有机奶的生产与市场开发相对滞后,2003年时还未出台相关国家标准。王占利便全部按照欧盟对有机奶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企业和产品。生产有机奶,对环境和卫生标准要求极高。为此,他不惜卖掉自家多处房产,投入7000多万元来改造牛舍、改造粪便处理模式和污水处理设备。付出终有回报。归原奶庄不仅更加干净整洁,养牛场挥之不去的臭味也几乎消失了。

为了拿到农业部颁发的有机奶认证,王占利不得不在农场和高校之间来回奔波,不停做实验和产品检测。累了就在车里休息,饿了就吃泡面,风雨无阻,最终他的企业获得了有机奶奶源的认证。

资金短缺 陷入两难

“我只是解决了有机奶的源头问题,要想生产出真正的有机奶,生产奶制品的车间也必须符合有机产品的要求。这意味着,我至少还需要投资1500万元进行车间改造。当时,我已经拿不出这么多钱了。”王占利这样对《经济》记者回忆。

是坚持还是放弃?若放弃,之前的投资和辛苦将全部打水漂;若坚持,要去哪里找资金?王占利陷入了前后两难的境地,异常苦恼。为了理出头绪,他把自己关在一间屋子里整整三天三夜。最终,他的心一横,大腿一拍,决定继续干!

向银行贷款,向朋友寻求帮助,整整折腾了一个冬天,加工车间终于正式投入使用。在看到白花花的有机牛奶从车间里生产出来的那一刻,想到这一年来的艰难与辛苦,王占利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流下了泪水。“我长这么大从来不哭的,就哭过这一次,真的是太难了。”回想起当时的情景,王占利依然难掩激动之情。

获得认可 迎来曙光

本以为自己千辛万苦做出来的高品质有机奶,一定不愁销路,现实却又给王占利泼了一盆冷水。2006年,绿色食品是国内消费市场的主流选择,有机食品尚未被大众普遍接受,加上与同类产品相比,归原有机奶的价格稍高,导致市场销量表现平平。

大众消费市场遇冷后,王占利将目光投向了北京的高端市场,特别是对有机食品认知度较高的外国顾客。在中国对外友好协会的推荐下,王占利将归原有机奶送入美国、英国、日本和韩国等十几个驻华大使馆,供他们品尝。美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说,得先送三次有机奶,看情况再决定是否订奶。王占利照做了。又过了一段时间,美国大使馆通知他去听结果。

“听取结果的时候,我还带了一名翻译。翻译与大使馆人员沟通的时候,我就发现,之前送去的牛奶已经胀包了,心里一惊,‘完了,人家肯定不订咱的牛奶,可能有质量问题。后来,翻译才告诉我,美国大使馆决定从我这里订奶,因为咱们的产品在常温下放置六七个小时就坏了。这说明,我们的产品没有防腐剂。”说起这段趣事,王占利禁不住地高兴起来。

在拿到美国大使馆的订单后,他又陆续拿到了日本、新西兰等十几个驻华大使馆的订单。自此,归原有机奶的销售终于打开了门路,慢慢步入正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中国的消费者终于意识到一味追求牛奶的口味和高蛋白是错误的,健康、安全才是食品的核心。此番影响巨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也成了归原有机奶的一个转机,在得到大众认可后,其销量迅速增长,为王占利的事业带来一个发展高峰。

心系国家 放眼未来

自2003年归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以来,王占利和归原有机奶已携手走过15个春秋。面对国家政策的改变、消费者需求以及奶制品市场要求的提升,王占利也在不断地改革企业,以应对上述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将“人口红利”更多地转化为“健康红利”。看到国家越来越重视居民的健康问题,王占利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中国人已经实现了温饱,应当追求品质更好、营养更高的食品。”王占利说。

要想做出优质乳产品,源头奶的质量至关重要。“正常来说,一头奶牛有25年-30年的生命期。在中国,大多数奶牛只产5年奶就不行了,因为很多养殖场为了提高奶的产量,只给牛喂精料,这不行呀。牛得吃百种草,才能产出优质的牛奶。因为牛奶的营养源自奶牛自身对食料营养的吸收。消费者追求高蛋白,这对不对呢?对,但还要加上一点,得追求牛自身的蛋白。”说到这里,王占利感慨万千。

正是深知食料对牛奶质量的重要性,王占利在奶牛饲料上下足了功夫。他不仅在延庆承包了上百亩地,专门种植牛的食料,还在内蒙古开垦了一万多亩地,用来种植牛食料,专门供应归原奶庄的奶牛。

因为对品质的坚持,王占利一直没能提升奶制品的产量,跟很多大型奶企相比,归原奶庄还只停留在小微企业的阶段。但王占利坦言,赚钱并不是他最大的目标,他有更远大的理想。作为乳制品领域的创业者,王占利深刻感受到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奶产品的不信任及其带来的影响。中国乳制品市场不断被海外产品抢占,王占利看在眼里,痛在心上。

“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响应国家号召,做好生态农业和农业旅游观光,这样一来,可以让消费者和农业对接,和农民对接,让住在城市里的人们能亲眼看到他们吃的食品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这样才放心嘛。”王占利对《经济》记者说。

为了做好农业旅游观光,他特意打造了三个特色项目。一是在奶庄内部建造了一条参观走廊,用来介绍牛文化、奶文化和归原奶庄的发展历程;二是打造了一个学生亲身体验馆,方便中小学学生来归原奶庄参观,亲身参与到喂牛、挤奶、做酸奶等活动中来;三是和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立了多个外国奶文化公馆。

如今,王占利的奶庄每年都免费接待上万人来参观、学习。“我的目标是,未来让中国的娃娃不出国门,就能了解到世界上先进的科学种植和科学养殖知识。”如今正值花甲之年的他,凭着对奶制品行业的热爱和对中国消费者的责任感,依旧奋斗在路上。

猜你喜欢

养牛场奶制品鲜奶
云南省高校大学生奶制品消费行为分析
饮食减少奶制品危害骨骼健康
陕西城固县养牛场牛粪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生鲜奶更有营养?
第四届中国好鲜奶·新鲜盛典在成都成功举行
基于规模化养牛场生态养殖的循环农业模式研究
适度规模养牛场疫病防治体系建设
饮用生鲜奶存安全隐患
浅谈养牛场建设环境污染问题与防护措施
未来10年内中国对奶制品需求或激增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