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用“加减法”灵活处理小学数学教材的方法

2018-08-27李红梅

新课程·小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加法减法加减法

李红梅

摘 要: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要根据学情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作“加减法”处理。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但是不能千篇一律地按同样的进度和教学节奏来展开教学,而要看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能力等因素来决定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这样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完全照搬教材,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加法;减法;课标;学情;核心素养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新课标提出:“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得靠老师的善于运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部分老师还局限于教教材,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部分教师只能按照教学参考书上的安排来进行教学,而缺少结合学情来安排教学内容的意识和行为。实际上,我们在处理教材时,应以学生情为基础,以课标为准绳,灵活、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即适当地采用“加减法”灵活处理教材。

用“加减法”灵活处理教材,就是根据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能力等因素,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作合理的安排,相对于《教师用书》的建议或者其他班级而言,适当增加或减少教学内容,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提高课堂效率。例如,我校的五年级其中一个班,大多数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学习,家庭跟踪较到位,学生的基础较扎实,这个班学生在学习“梯形的面积”第一课时时,不但完成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基本应用,还完成了知道面积求高或者求底的拓展延伸学习。而另一个班,班额较大,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较多,绝大部分学生缺乏应有的家庭辅导,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进度较慢,“梯形的面积”第一课时的内容,就只能探究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及一个简单应用,第二节课才能进入拓展延伸学习。同一个学校,尚且如此,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学生,学习能力更是千差万别,我们怎么能千篇一律地套用现成的教学设计呢?有些年轻教师喜欢用书店买来的教案,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几乎照搬,常常出现课堂效率低下的现象。还有的老师参照名师们的课堂实录,结果课堂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就在于不会对别人设计的内容作取舍和增删,缺少对教材的研究和挖掘,出现了教材的使用与学生的学情脱节的现象。怎样用“加减法”处理教材呢?

一、用“减法”处理教材

有些教學内容,尽管表面看去内容较少,但是按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基础,理解较为困难,这时,我们就需要对一节课的内容用“减法”进行调整。尽量压缩新知识点,降低学习难度,提供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创设生动的活动环境、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质疑、去交流、去感悟、去体验,而不是盲目地追求进度。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第一课时的内容,很多教师认为,这个内容简单,设计时安排学完例1、例2、例3,即包含三个学习内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在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理解字母的取值范围并口算式子的值;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公式,并学习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便写法。这样安排有一定梯度,事实上,一堂课结束后,绝大多数学生对字母表达式依然茫然,更谈不上体会它的概括性了,尤其是对“式子既表示一个数量关系也表示一个数量(一个结果)”难以理解。所以我们在教学时,第一课时只安排两个例题,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充分地说、写,当同一数量关系的式子写不完时,他们感受到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必要性及概括性了。在教学中,在数学思想的生发处、数学概念的形成处、算理的理解处等内容的学习都需要作“减法”处理,在这些地方用足时间,方能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任务。

二、用“加法”处理教材

按照课标的要求,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有些课时我们可以多安排一些学习内容,甚至可让学生课后学习。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这个章节时,我让学生自己出题目,要求所出的题目不能与其他同学的雷同,然后来交流讨论小数加减法的各种情况。这样一来,几种类型的小数加减法计算,这个班的学生一堂课就完成了,因为这个班的学生计算基础较好,计算能力也强。通过“加法”来处理这节教学内容后,节约下来的时间就可以用来探究计算中的一些有趣的规律,或者完成一些富挑战性的题目。教学中,学生易懂或者能自学的章节,我们尽量增加课堂容量,相应减少教学时间,少教,甚至不教。

三、用“加减法”处理练习题

针对各班学生学习基础及学习能力,要对课后练习题作合理的增加或者删减,忌平均用力。计算类的练习题,选取典型的、学生易错的来进行练习巩固,删去重复的。而在“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题上多用时间。解决问题之类的练习题,更不应追求数量上的多,更应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题来进行训练。例如,学习了“一一列举的策略”后,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课本上的练习题只需要用3道来巩固,而增加这样一道题:“2008年,爸爸36岁,小明8岁。到哪一年,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3倍?到哪一年,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2倍?”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同伴交流、相互质疑等活动,积累了用“列举”这一策略来解决问题的经验,又通过画线段图等方法,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最后在反思中体会“策略”的价值。通过“加减”处理,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用“加减法”处理教材,我们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完全照搬教材,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用好教材,用足教材,超越教材,注重生成,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为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而服务。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加法减法加减法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加减法的由来
例谈在高中生物实验中做“加法”
苏州西部生态城:创新思维做好生态“加法”
国家“减法”与地方“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