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心激发不同学生学习数学时多问

2018-08-26丁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

丁艳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建议高中数学教学组织应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教师需在“数学知识的问题化”上下功夫,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因年龄、性别、心理发展等各方面的差异对待学习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对待学习中的问题更是不一样,要让学生喜欢学习,积极对待学习中的问题,做到敢问会问乐于问问题,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积极引导。

【关键词】情感教育;鼓励多问;教育心得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11-01

张奠宙教授指出数学核心素养应包含“具备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这一维度。对于一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笔者认为让学生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会行之有效。新课程的实施核心是改进学生学习方式。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是非常不容易的,高中数学平淡、抽象、深奥、难以理解,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普遍存在着抵触心理,笔者在阅读《走进高中数学教学现场》这本书时,读到了山东邹城的李国强老师的一篇文章——《实施数学情感教学的策略》,笔者深有同感,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鼓励学生把不懂的多问出来的教育心得。一、大胆问出你的难点和困惑

学生A来自农村,因为特殊招生方式就读笔者任教的省级高中,一方面农村初中的教学不能跟上城市的教学,另一方面,学生A的智力水平也不是太高,进入高中后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都十分吃力,尤其高中数学的学习更是让她充满挫折感,找不到一点学习的兴趣,在班上自卑封闭。笔者清晰的记得在自己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学生,自己当时每日处于听课上课模仿教学中,对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关注的不够,遇到过类似于学生A的学生,只是友善地和他说:“有问题多问老师!”但是我发现学生并没有来问我,而忙于研究书本教材的我之后也没有继续关注这样的学生,但是总觉得错过了什么,在自己渐渐了解了教师这个工作和熟悉了工作日常之后,慢慢开始明白“关注和关爱学生”才会让我的教育更有意义!所以再遇到类似学生我没有再错过。学生A虽然数学基础不扎实,理解能力不强,但是她有一个优点——勤奋,观察她一段时间后我主动多次找她沟通。

第一次找学生A聊天,问她学习上的困难,她说:“太多不会不懂了,不敢问老师,怕老师嫌弃她太笨,也怕给老师添麻烦。”这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孩子。我告诉她:“老师不仅的上课讲课的,更重要的是帮助你解决问题的。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老师,多和老师交流沟通才会获得更多。”之后她开始问我问题了,虽然都以作业中的问题为主,但是这是很重要的一步。因为她不再畏惧老师,敢问问题了。

第二次找学生A聊天,是她在月考后情绪很低落的时候。她觉得自己根本不适合学习,可以回家去打工,我告诉她:“数学的学习成绩不好或知识掌握的不好这些并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培养自己有问题要问,遇到困难要积极主动地解决的,不能退缩和放弃。”之后她调整了情绪开朗了很多。课后能够经常拿着问题问问,表现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的品质。遇到困难不放弃,迎难而上我想这应该也是我们教育中应该关注培养的吧。

虽然学生A的成绩没有提高很多,但是看着她从高中刚入学的自闭不合群到主动与同学交流学习,不时地问老师问题,这已经是一个很好的结果,不是每个学生智力水平都很高,也不是每个人数学都学得好,笔者认为教师能够尊重理解学生,不以同一个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用爱心友好而善意地引导学生问问题是很关键的,除了教学上的知识的交流,还应该有人文的关怀和情感的交流,教师要放下“架子”,吸引学生来问问题,鼓励学生来问问题。只有你付出了真心,学生才能感受的到,只有问出问题,才有针对性的指导,才能给学生更好的帮助。二、你不问我就来找你问

有一类学生即使教师主动找他交流鼓励他来问问题他也不会主动来问问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短时间不会立即达到一个双赢的局面,这类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不会的基本都是由它去,笔者在教学中遇到的学生B就是这样的,看着他认真学习的样子以及做不出题目的窘态我是着急的,多次沟通不果,也许是因为他感觉男女差别,对女教师有着一种隔阂,所以不愿问问题。真所谓“山不动我动”,你不来问问题我可以找你问啊。

为了找到合适的可以让他接受的方法与他沟通,我在批改作业时找出他的作业,找出他在典型问题讲解后仍做的不好的,想问他还有哪里不懂,可能大家会遇到很多不同的学生给你很多回答,但是学生B是个很诚实的孩子,他一般什么都不说,不说话是他的一个“特长”,我等半天他都不说什么,可能我不太会辨别撒谎吧,我有些高兴遇到这样的学生,因为他不会撒谎不辩驳,我再问他主要难点在哪里,他会慢慢主动说出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因为这说明他动脑筋思考过了,只是有些知识掌握的不好或者有些条件不会处理,我只要给他恰当地指导他很快能够解决问题,于是针对学生B这样的,我坚持一星期至少找他两次,拿着他的作业找他,或者下课看见他时开玩笑的说:某某某,你最近作业上的问题不来问嘛,慢慢地他会主动来找我问问题了,课堂上叫起来回答问题也会较流畅的说出观点。对于这样的学生我的经验是坚持,没有什么事是可以抵抗得住坚持二字的,用你的爱心和耐心堅持在教育这件事上,学生的心会慢慢地接受你。三、问的太多并不都是好事

笔者在最近的教学中遇到这样一个学生,他天天都有问题问,有时每节课下课都会追着我问问题,刚开始笔者觉得这个学生多么好学啊,真是一个勤学好问的好学生。可是一段时间下来,不禁思考:他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问题?他的问题主要是什么?笔者开始关注这个学生的问题和他的课堂活动,慢慢地逐步发现了他的问题。

1.上课并不是时刻跟着老师走,遇到问题就死抓着不放。

在课堂上个子高的他坐在最后一位,当我发现他不抬头听课时悄悄走近一看他还停留在刚才的问题中,新的问题和知识已经开始,刚才的问题即使不懂也应该先放一放,不能一个不会就不听,这样影响整節课的听课效果。在他追着我问问题的过程中有一句他经常说的话就是:“刚才上课没听到。”虽然可喜的是他能及时地找老师问清楚,但是如果改变听课的习惯,把时间花在真正的没有弄懂的问题上是不是会事半功倍呢?

2.不细心不肯自我检查。

他问我的第二类问题是方法正确却算不出来,他经常自己找不到错在哪里,他经常对我说的一句是:“老师我觉得你的方法不对!”我听后内心被熊熊烈火燃起,但是深吸一口气,先肯定了他的怀疑精神,然后问他哪里不对?他说用我讲解的方法或思路不能算出结果,我不禁会问:“你认真找过错误原因吗?”“你重新算过一遍吗?”对于数学的学习如果是题目思路方法正确却计算错误,笔者认为这是学生应该认真关注的一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因此遇到这种情况,首先应该自己检查消化,只有自己找出自己的问题才能更好的记住问题所在,才会在心理上逐步成熟,这是人的一种自我修正能力,必须自我产生这种需求才会有所进步。但是这个学生没有认识到这点,第一次他问我时我就告诉他自己找到问题所在才会更有收获,即使是一个数字其实也是他思维上的一个小漏洞,即使我帮他找出来,他回去也需要认真总结分析才可能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他不仅没有认识到这点还有一种依赖心理,一算不出来就问老师就说我不对,给别人也给自己一种假象:这个学生很好问!问老师就是好事!

3.方法不对不好仍坚持己见,不选择最优解。

这个学生问我的第三类问题就是明明方法不对,他还铮铮有词地说自己的方法是对的,明明这个方法不恰当,他还非要坚持到底,有时真有种七窍生烟的感觉。但是这点恰是他的另一个闪光点——坚持。他在这类问题上经常会说的是:“老师我觉得这个方法是正确的怎么算不出来?”比如圆里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题型虽然有代数和几何两种运算方法,可是几何算法大大优势于代数算法时,怎么可以助长他的这种想法呢?运算的恰当性本身就是解析几何的一大难点,遇到这种情况我会首先表杨他的坚持己见的精神,然后指出一些明显的问题,告诉他不可行的点,并要求他用正确思路或更好的方法计算,然后比较不同之处,有他的坚持做保障,他的成绩一直呈现着很稳定的状态。

针对他的问题,我找时间好好和他讨论了一番, 因为他好问是他的最明显的优点,不能打击他的积极性,讨论以聊天的方式展开,问问他自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委婉地告诉他学习要讲究方法,并不是问题多、多问老师就是好事,学习其实并不一定就是天天埋在题海了,如果在他好问的基础上能够会问会更好,他一开始不太愿意接受我的建议,那我就在他每次问我问题之后指出他的问题的问题,慢慢地引导他分析自己的问题,一学期下来他的理科思维明显提高。

数学的学习本身有点枯燥,教师不仅可以从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教师应该积极地主动地和学生交流,关注情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用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找出不同的引导方法,用爱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郑强,邱忠华主编《走进高中数学教学现场》.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
浅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感悟
新常态下针对大学生的情感引导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