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018-08-25叶建

西部论丛 2018年4期
关键词:多角度大众化马克思主义

叶建

【摘 要】 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传入到中国之后,只有经过了民众化才能够深刻与我国的当下国情想结合,更好地发挥其内在的价值。对于其大众化问题应当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并且能够在新时期下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推进作用。要能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理念,并且能够通过承担起其在大众化传播过程中的责任,进而使其大众化进程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多角度

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新的时代下,我们要想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就应该始终坚持和传承其内涵。我们知道,之所以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得到更加广泛的接受与认知,就是因为其本身具备很强的科学性,但是只有其在我国实现了大众化之后,才能够不断实现其自身价值的传播。因此我们需要意识到,如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建设的过程中,其指导地位发生了一丝动摇,那么到时候就会产生很多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这对于我国基于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的制度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当下要能够主动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因为我们需要明确,如果社会主义不加紧去占领大眾的思想阵地,那么其也会被资本主义抢夺先机。其次,就应该不断在意识形态的领域内予以更多的精力,要能够将始终坚持正确的理论作为发展基础,无论思想观念发生如何的变化,都需要始终坚持与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在坚持中实现发展,在发展中实现提升,新时期下,就应该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重要目标,通过不断通过其来巩固大众的思想防线,通过完善其根本方法、根本原则在民众的传播地位,进而使其得到更加长效的发展。

二、维护大众基本利益

对于民众来说,其最关心的还是自身的根本利益,因此在实现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大众化的过程中,应当将维护大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前提,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在民众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对于大众来说,其需要通过亲身体会才能够逐渐接受一种理论,如果其始终感觉到这种理论是更加空洞的,那么就无法从本质上对其有所接受。此外,通过马克思主义有效的发挥其内在价值,也就是更好地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那么大众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其带来的真真切切的价值,因此也能够更加主动的去接受相关的理念,这也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被动与主动的转化。要能够通过马克思主义来保持经济社会科学的快速发展,能够将维护大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核心目标,更好地在新时期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而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物质文化的需求。要能够让大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内涵充满信心,进而更好地体现出我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此外还要通过有效的改善民生,通过维护大众的现实际利益,以此来增强民众对于国家以及相关理论的信任。

三、有效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理论大众化与开展相应的教育工作是分不开联系的。对于大众来说,其不可能始终主动去了解以及产生马克思主义,因此也就需要党和国家积极开展理论教育工作,通过利用马克思主义来对当下民众的头脑进行武装。要能够更好地让大众明白是非,并且能够不断在生活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较为复杂的环境,尤其是随着国家对外开放,外来思潮对于我国的实际情况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要能够明确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艰难性,并且通过在不同的时期来探索其需要具备的应有内涵,进而不断推进相关工作的大众化开展策略。对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教育工作来说,需要在内容上更加突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并且将我国的实际情况与理论相结合。在我国有效推广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新的内涵,因此也要能够更加关注民众对于实际的需求,通过解决民众的关心问题,并且在不断满足大众需求的过程中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众化,使其在我国的内涵不断丰富。

四、形成长效促进机制

对于新时期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来说还是需要形成更加长效的任务工作机制,要能够通过加强关于制度的建设来对相关工作的开展予以坚实的保障。对于其中国化与大众化的道路,不能够靠一时的社会轰动来产生有效的结果,而是要能够形成更加长效的机制,通过制度来保证持之以恒的效果。要能够通过各级党组织来落实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不断传播与发展的责任,能够更好地将责任落实到党组织身上,并且加强其工作效率。要能够在当下不断明确对于大众化的工作推广目标,尤其是要能够加强对于其中科学知识的学习以及理论水平的提升,通过利用其中的内容来不断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当然,我们还是应该加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工作的研究,通过大众化过程中产生诸多的理论问题予以攻破,通过完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依然能够发挥马克思主义重大的指导作用。通过将相关的理论与我们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相结合,并且也应该做好舆论氛围,及时总结理论推广的经验方法,进而不断提升其大众化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历史新起点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新维度[J]. 崔丽华.科学社会主义. 2014(05).

[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耦合及其四个维度[J]. 羊许益,林德忠.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3(02).

[3] 传播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四个维度及挑战与启示[J]. 周红禄,曹李海.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3(01).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三个维度[J]. 赵宇霞.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8(03).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维度[J]. 张艳娥.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07(02).

猜你喜欢

多角度大众化马克思主义
多角度描写,让人物“活”起来
新媒体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路径研究
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大众化时代的内在困境
一道圆锥曲线问题的多角度思考
用大众化方式推进理论大众化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