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政产学研协同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18-08-25曹亚东王梦杰

物流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工程硕士产学研协同

曹亚东,王梦杰

(南京邮电大学 现代邮政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物流业成为受益最大的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升。物流产业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其具有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平衡和调剂市场供给与需求、创新流通传播方式等作用。根据《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16~2017)》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29.7万亿元,同比增长6.1%;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1.1万亿元,同比增长2.9%;而物流业总收入为7.9万亿元,同比增长4.6%。2017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52.8亿元,比2016年增长6.7%。但是,伴随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迭代与创新,以及生产制造的定制化、柔性化趋势不断增加,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也迫切要求传统物流行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或者高科技型产业进行转型升级。物流产业的飞速发展与转型升级也对物流人才培养,尤其是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关数据表明,截止2017年,中国开设物流工程硕士专业的高校共有111所。但是纵观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现状,其培养模式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课程体系设置更强调理论而非实践,培养方式更强调学校而非产业,培养内容更强调硬件设备而非新兴信息技术等。相比物流产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物流工程实际培养教育效果欠佳,使得学校教育与产业发展出现了较大的错位。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代物流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201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议案,指出,大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物流深度融合,对于推动物流行业深化改革与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制定和完善合理实用的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机构重新审视现有培养体系,更多从产业、企业发展与转型升级的角度审视培养内容,创新现有的培养模式,借助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重构物流工程硕士课程体系,将理论培养转向与理论实践协同培养,打造出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中高层次物流专业人才。

1 物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目标与定位

物流工程是将工程技术与物流管理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工程技术领域。物流工程将结构化、定量化的分析方法和管理科学与经济学的理论相结合,对各种物流与供应链系统(包括生产物流、服务物流、商贸流通物流、物流信息、物流金融、供应链网络、库存与仓储、运输配送以及运营模式等)进行优化规划与设计,以提高物流与供应链系统的运营效率和客户价值为目的。而物流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本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主要培养具备物流工程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手段,熟悉物流管理的国际惯例,能从事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物流企业管理以及区域物流管理的应用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的中高级人才。

物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定位首先取决于社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取决于对物流专业内涵和外延的正确理解。随着新兴技术在物流行业应用与发展,企业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实践也在发生变化,对物流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演进,所以这对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的人才培养定位也提出了新要求。物流工程硕士培养目标的实质是决定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最为重要的因素。这就要求各大高校在制定物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之前要正确理解物流工程专业的核心、人才培养的关键。物流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物流业的发展,是依赖于每一个不可或缺的工程建设来实现的。因此,作为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就应该具备解决物流系统中的各个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且还要清楚地知道物流工程涉及的要素,准确地理解物流工程的结构,总之,各培养院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培养出如图1所示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兼具的可以解决工程问题的复合型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图1 物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能力框架

2 物流产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物流产业正值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一支能够引领未来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专业领军人才队伍,对于推动物流行业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然而,物流产业一直被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行业员工素质整体偏低,管理人员思维陈旧,竞争、创新与市场营销意识薄弱,不能与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相适应。另一方面,与物流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分属多个学科和专业,相互割裂,培养的学生不能与物流企业无缝对接。行业高层次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的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行业创新发展的瓶颈。

2.1 物流人才需求领域分析

物流人才主要从事于以下四种领域:

(1)物流管理人才。目前,中国的物流企业已逾上万家,物流市场也在持续扩增,但是大多数物流企业还处于粗放式被动发展阶段,操作和管理层面上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使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为了解决这一现状,企业广泛的吸纳高水平的物流人才,企业成为最主要的物流人才输入领域。

(2)物流技术人才。作为先进制造技术中的重要部分,物流技术已从过去简单的物料搬运,发展成集机械设计、计算机科学、管理学和自动化控制技术于一身的综合技术,物流管理系统也从简单的模式迅速向自动化管理演变。现代物流配送系统是典型的现代机电液气一体化设备系统,它由半自动化、自动化以及具有一定智能的物流设备和计算机物流管理和控制系统组成。物流系统是天然的物联网和物联网,其运行需要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制造等高技术的支撑,是各类技术的集成性应用。作为物流技术人才,必须了解和把握相关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3)外向型国际物流人才。全球经济一体化下出现的全球采购和全球销售促进了国际物流系统的形成,对外贸易、海关运输流转、跨境物流合作等领域需要大量先进的国际物流人才。

(4)物流科研人才。我国物流发展落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缺乏科学的可行性理论支撑。中国的物流相较于其他国家起步很晚,物流活动的运营一般借鉴国外经验,但是由于各国地域和国情的不同,国外理论并不完全契合中国物流发展规律。因此中国要研究出适合本国物流发展情况的科学性先进性物流理论,这必须依赖于高素质物流科研人才和物流教学人才。

2.2 物流人才需求层次分析

企业物流人才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和操作者,每一管理层次都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

(1)物流操作人才。物流操作人员属于一线员工,他们从事提货、分拣、装卸搬运等具体的物流作业。由于这些工作大多为体力劳动,所以对员工的学历没有太高的要求。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引进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进行基础操作,这对处于金字塔底端的物流操作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中级物流人才。中级物流人才介于高级物流人才和物流操作人才之间,处于金字塔中部,起到一个上传下达、协调关系的作用,中级物流人才一方面要贯彻和执行上级的战略部署,另一方面还要指挥和指导物流操作人员完成基础工作。因此中级管理人才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概念技能,并能掌握物流基础理论、物流法律法规、应用统计、决策分析等方面的知识,达到大专或本科学历。

(3)高级物流人才。高级物流人才对于物流系统的运营战略的制定、物流资源的调配具有决策权,并对整个物流系统的绩效负责,处于金字塔最高端。高级管理人才的缺失是导致我国的物流业发展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市场上高级物流人才供不应求。

3 物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当前主要培养模式及其问题分析

物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当前的主要培养内容分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学位论文等三大模块,这三大模块的培养方式虽然具备一定的科学性,但其中也有或多或少的缺陷。

3.1 课程体系

目前很多高校设立了物流工程专业,为国家输出高质量的物流人才。物流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涉及诸多领域。物流工程偏向于工科,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大部分高校设置的物流工程专业课程包括系统建模与分析、物流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物流系统自动化、工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智能CAD与专家系统、物流网技术与应用、面向对象编程的C++/ES等。在本科阶段,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生重在学习理论知识,在研究生阶段则重心转移到科研方面。但是由于对物流工程研究生的培养定位不够清晰明确,导致课程体系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系统性,没有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协调课程内容,课程之间的知识点重复率很高,知识点的高度重复率等。

3.2 实践体系

物流工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目前,物流工程研究生培养实践体系包含校内物流实验和校外实训两大方面。校内实验大多为验证性实验,进行一些简单的建模或仿真操作,实践难度低;校外实训主要指与物流企业达成协议将其作为学生的实践基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大高校基本都建设了自己的实验基地,但是由于教师并未设置出科学的实验项目以及缺乏管理,导致实验不具备较强的操作性,并与实际脱节,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物流实验设备只在某些课程或者毕业设计时才发挥作用,造成设备一直处于一种闲置的状态,使用率极低。一些高校采用校企合作为研究生提供实习机会,但是由于实习生尚未真正就业,缺乏工作经验,因此企业对实习生的能力抱有怀疑的态度,不会把重要的工作交给实习生。另外,企业的运营活动涉及很多商业机密,为了防止信息泄露,制造企业或者物流企业不会让实习生接触到真正的流程运作,再加上在实践中,实习生也缺乏专业的指导,不能将书本上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或者照搬照抄书本里的理论来处理实际中千差万别的事情,一旦出错就会无所适从,都无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3.3 学位论文

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专业学位论文的撰写,这也是能否取得硕士学位最为重要的考核标准。当前,高校研究生导师对于学生的培养还处于重视理论阶段。但是专业学位人才的定位是应用型复合人才,不能依照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方法来培养。在中国的各大研究生院校中,学生的研究方向基本上都是与导师是一致的,而导师的培养方式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方向,学生撰写出的论文也是重理论而轻实践的。但是如果过分注重实践,又会使论文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撑,从而使实践多走弯路。因此如何构建合理的论文评价体系以及如何平衡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比例成为专业学位硕士论文评审标准的关键。

4 政产学研协同培养模式创新

为提高现代物流产业高层次人才教学质量,从事、关心物流业的教育研究者积极探索各种科学的教育模式。这其中,政产学研协同是重要的现代物流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之一。政产学研协同强调国家各级政府机构、物流企业、承担高级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的普通高等学校、进行物流前沿技术探索的科研机构在教育中相互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现代物流人才。政产学研协同的现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加强科研机构、物流业相关企业以及高校之间的联系,使高校充分了解社会和物流业相关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并根据物流行业的社会要求进行人才培养,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的质量,使现代物流人才在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下能够直接进入相关企业,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

4.1 政: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在物流工程硕士的政产学研协同培养模式中,相关政府机构、物流企业和高等学校是骨干力量,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政府机构在其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对政产学研各个主体之间协同合作现代物流人才培养活动的开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等都产生着直接的影响。政府可以有目的地引导高校的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使高校的人才培养符合物流业发展的要求。

在具体的物流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与实践中,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充分发挥出主导作用,在法律规定方面,对政产学研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规则等细节方面的指导和规定。因此,政府主管部门积极重视自身在政产学研协同的现代物流人才培养中的带头作用,加强对政产学研的政策导向,制定政产学研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政策规定,为政产学研协同的物流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4.2 产:物流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在高校发展政产学研协同的物流工程硕士培养模式过程中,高校和企业的沟通和合作还相对较少,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实现高校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深度合作。政府应积极引导高校、企业、学研机构和用户建立人才互动机制,加强政府、高校、企业、学研机构的合作。高校应加强与物流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实现校企合作办学,根据现阶段物流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现状共同制定物流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方案,并对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另外,物流企业应加强与高校机构的互动,充分利用学研机构的物流相关科研成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进而使科研工作为物流企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4.3 学:打造交互式实践教学平台

由于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的定位是应用型复合人才,所以在教学中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对于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还处于重理论轻实践阶段,对专业硕士实践教学平台并不重视,建立适用于物流工程硕士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尤为重要。

高校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的理念,摒弃传统理论型人才培养的模式,重视适应于物流企业发展的科技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且在素质教育要求下,高校应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不能在人才培养中只重视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是要求学生平衡发展,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另外,高校应积极重视政产学研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灵活应用,加强对政产学研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学习和研究,并根据本校的教育状况将政产学研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本土化改造,使政产学研协同的物流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本校的发展状况。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校方和企业要实现资源互换,学校在企业设置学生实习场所,按照企业工作环境为学生配置电脑及其他设备,企业入驻学校,在校内设立办公场所。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可以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为学生提高校外实践机会,学生进入物流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协助物流企业员工完成工作,参与到企业的实际运营过程,当然这必须在学校指导教师的陪同下进行,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周结和月结,如果在实习期间学生表现优异受到企业重视,再加上学生有意愿进入实习企业就业,学生就可由实习员工变为该企业正式员工。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物流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互利互惠。

4.4 研:制定面向行业的科学研究计划

随着现代物流业务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伴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物流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产生出一大批富有竞争力的物流行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这些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又培养出大量优秀的行业专家、高级管理人才和科研人员,他们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大都心系教育,十分希望能加入高校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队伍中来。

在物流工程硕士政产学研协同培养模式中,制定科研项目协同研究的平台机制。高校面向物流领域最新前沿动态相结合,物流领域的热点问题,联合物流企业、物流行业研究机构,共同组成研究团队,面向关键技术难题以及影响物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进行科学研究攻关。同时,物流企业也可以加强与高校机构的互动,充分利用学研机构的快递、物流相关科研成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进而使科研工作为物流企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5 结束语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迅猛,不同业务模式兼并重组迭代加快,如何通过政产学研协同合作,使得物流工程硕士的培养能够适应物流行业及各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培养复合应用型的物流人才需要政府、校方、企业和研究机构四大主体的共同努力,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理论授课的同时注重结合实践,培养面向物流行业的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物流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专业领军人才队伍,这对于推动我国物流行业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具有着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

猜你喜欢

工程硕士产学研协同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安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四位一体”动态培养模式的构建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协同进化
基于校企联合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