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心理疏导的探讨

2018-08-24陈卫民

新一代 2018年8期
关键词:创造条件

陈卫民

摘 要:针对未成年人心理脆弱的现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展开相应的的措施进行教育,帮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舒缓心理压力,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达到心理教育疏导的效果。采取的措施:首先开展生命教育,接着建立和谐的班级以及进行挫折教育,并教给未成年人宣泄的方法和进行乐观教育,最后是充分利用家校平台共创社会和谐环境,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关键词:未成年人教育;心理疏导教育;创造条件

我是一名执教已三十年的教师,我认为教师不仅要拥有扎实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还要不断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了解未成年人的年龄特点,学以致用,才能在教育工作中遇到各种问题时迎刃而解,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走出心理困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开展生命教育

开展生命教育不仅仅是家长的家庭教育,也不仅仅是学校德育处在国旗下面向全校师生进行的讲话。我们每一个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渗透教育学生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培养他们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只有这样的共同教育,才会收到共赢的效果。我经常在班会课、队活动中结合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惜生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我充分利用《品德与社会》作为教育题材,还利用网络资源,下载一些未成年人因偏激行为而放弃生命的事例教育学生。

二、建立和谐的班级

学校的教育大多是以班级教育来实施的。营造一个民主、文明、和谐的班级,让学生在自由、平等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同学与同学之间和睦共处,让班集体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摇篮,才能满足他们成长的心理需要,才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这样一来,就能真正让班级充满友爱,在开展各种集体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自尊感、友谊感和集体荣誉感。“我是班级一分子,班级荣辱有我份!”,使每个学生自觉地把自己融于集体之中,逐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好习惯。

三、进行挫折教育

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和挫折,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对待这些困难和挫折。我们教育的主体——小学生,他们在家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父母呵护,爷爷奶奶宠爱的“宝贝”,没有经历生活的磨炼和独立面对挫折的经验。对他们来说,遇到艰苦、复杂的情况可能会无所适从,在困难和挫折的风浪面前也难以应付,甚至会深受打击。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抗挫折教育,增加一些磨炼,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困难,提高他们的耐挫力,教会他们正确认识挫折,面对挫折不退缩、不躲避,直面挫折,想办法克服挫折,这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对于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四、教会宣泄方法

宣泄指个体遇到挫折后,通过创设一种情境,使自己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受压抑的情感,让愤怒的情绪发泄出去,让紧张反应放松下来,从而减轻内心的痛苦和不安。如果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可以将事情讲给自己的亲人或者好友听,或者找空旷的场地大喊。建议学生在遇到不高兴、不顺心的事情时,可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比如跑步、打球等。在运动中,身体会得到放松,这对情绪的调节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此外,当出现不良情绪时,也可以适当放松自己,比如休息、听音乐等。同时告诉学生,发泄情绪时不能伤害他人,不能搞破坏,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能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记得我班的邓健涛同学,有一次因为放在课桌上的钱不见了,就暴跳如雷,想追打他怀疑拿了钱的那个同学。我知道情况后,先关心地问他不见了多少钱,钱是哪里来的,什么时候不见的,为什么怀疑那个同学等等。他听后顿时大哭起来,说那些钱是他帮别人保管的,不见了,不知道如何赔给别人。我让他从哭诉中缓解了情绪,然后帮他分析如果没调查清楚就去打人,后果会怎么样。他宣泄了之后,承认自己的一时冲动是不应该的,保证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随后,我想办法让拿了钱的同学悄悄把钱放回原处。这样不但帮邓健涛同学解决了问题,避免了同学之间的冲突,同时也让全班同学从中受到了教育,懂得以后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如何去面对。

五、进行乐观教育

乐观就是以宽容、接纳、愉悦和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周边的现实世界,它能很好地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乐观的人多数是自爱、自信的,自我控制能力强,且性格外向,易与他人交往。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目标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幽默感,以轻松的心情对待环境压力,以微笑对待生活等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乐观主义精神,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自然、自信积极、乐观向上。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当我发现学生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时,就给他们讲励志的小故事,让他们观看有关乐观面对生活挫折的小视频、影片,或者让他们听听柔和的音乐,放松心情,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积极去面对学习、生活中的不如意。

六、共创家校平台

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与实施,都需要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与配合。作为教师一定要重视做好家校沟通,让父母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让他们明白家庭教育对于子女的成长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作为家长,也要体谅和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要正确认识教师对孩子的批评教育,不要对孩子太過溺爱,不要对教师的要求太过苛刻,这是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创造条件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创造条件,为“说”开路
倾听孩子共同成长
农村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转变教学观念,构建小学语文高效教学
高中生物教材《生物技术实践》的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教改之我见
浅谈如何在古诗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呼吁:创造条件大力推广现代木结构建筑
创造条件,促进老少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