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猕猴桃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2018-08-24白俊青李锐罗安伟寇莉萍方沂蒙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8年17期
关键词:贮藏期果蔬猕猴桃

白俊青,李锐,罗安伟,寇莉萍,方沂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原产于中国,为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猕猴桃属(Actinidia)雌雄异株的多年生藤本果树。现已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中国栽培面积居世界第一,2016年达到210万亩,产量达到237万吨;其次是意大利、土耳其、新西兰、智利等国[1]。果实富含VC及多种矿物质和氨基酸,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和独特的风味,被誉为“水果之王”[2]。近年来,陕西、河南、四川、湖南、贵州、江西、浙江等省的猕猴桃产业发展迅猛,特别是陕西省,2016年栽培面积达到103万亩,产量达到131万吨,是中国猕猴桃生产第一大省。猕猴桃目前已成为中国西北及西南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3]。然而,猕猴桃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水果,且皮薄汁多,易受机械损伤和微生物侵染而腐烂。在生产上一般采用低温来延长其贮藏期,但猕猴桃为冷敏型水果,极易发生冷害。猕猴桃贮藏期软腐、霉烂和冷害对猕猴桃产业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失。随着猕猴桃需求的日渐增长,采后贮藏保鲜成为了猕猴桃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对国内外猕猴桃果实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对不同采前、采后处理技术及贮藏方法与保鲜效果进行了比较,旨在为猕猴桃贮藏保鲜理论研究和实际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1 猕猴桃采前处理保鲜技术

采前处理技术一般指坐果期到采摘前,在果蔬表面喷涂某些化学试剂、生物制剂,或使用物理方法处理果蔬,提高果蔬采后耐贮性的保鲜技术[4]。由于猕猴桃果实采收期集中,采后极易变软腐烂,单独使用采后处理方法无法完全满足我国猕猴桃贮藏保鲜的要求。目前国内外均有研究表明:采前喷施草酸、水杨酸、钙试剂和壳聚糖等天然保鲜剂均可提高果实抗病性,保持果实品质。猕猴桃采前处理及保鲜效果归纳见表1。

表1 猕猴桃采前处理的保鲜效果Table 1 Effect of pre-harvest preservation treatment

2 猕猴桃采后处理保鲜技术

2.1 化学保鲜方法

化学保鲜方法主要是采用化学保鲜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防腐剂等处理果蔬来保持果蔬品质,延长贮藏期。常用于猕猴桃采后贮藏保鲜的有: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二氧化氯(ClO2)、草酸(oxalic acid,OA)、臭氧(O3)等。1-MCP 作为一种新型乙烯受体抑制剂,可通过与细胞膜上乙烯受体蛋白优先发生不可逆的结合,导致乙烯信号传导受阻,延缓果蔬的后熟作用,提高贮藏品质和延长贮藏期。1-MCP处理猕猴桃的最佳时间和浓度因品种而异,然而大部分猕猴桃在1μL/L熏蒸24 h处理条件下都表现出了良好效果。ClO2为国际上公认的安全消毒剂,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Al级杀菌消毒剂[12]。ClO2保鲜剂有气体、溶液和固载ClO23种状态[13]。OA是广泛分布于各类生物体内的一种代谢产物,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非生物激发子[14],有良好的保鲜效果。O3作为一种理想的绿色保鲜剂,具有杀菌高效、抑菌谱广和无残留等特点[15]。其保鲜机理主要体现在氧化分解果蔬成熟过程中释放的乙烯,延缓成熟衰老;杀灭果蔬表面的致病菌,降低腐烂率[16]。此外,有学者研究表明抗坏血酸、一氧化氮等也对猕猴桃有良好的贮藏保鲜效果。猕猴桃采后化学保鲜方法及保鲜效果归纳见表2。

2.2 物理保鲜方法

物理保鲜技术优于传统化学保鲜技术,因为具有无残留无污染的特点。物理方法主要是通过控制贮藏环境温度、气体来制造不利于病原菌生长繁殖的环境或通过辐射处理来达到杀菌保鲜的效果。常用于猕猴桃采后贮藏保鲜的物理保鲜方法有:低温冷藏、热处理、气调贮藏和辐照处理等。热处理是指利用高于果蔬表面温度的热水、热空气或热蒸汽处理果蔬,具有低成本、易操作、无污染等优点。其作用机理是利用高温杀死或钝化果蔬表面的微生物的活性,抑制病原菌生长,降低采后病害发生率,达到保鲜目的[42]。气调贮藏是指在低温条件下通过调整贮藏环境中的气体成分比例来降低果蔬呼吸强度,延缓果蔬新陈代谢,抑制病原菌生长,从而达到果蔬保鲜的效果[43],包括人工气调贮藏和自发气调贮藏。国内外均有研究人员发现2%O2+3%CO2的气体组成有利于猕猴桃的贮藏。辐照保鲜技术是利用射线照射果实,杀灭果蔬表面微生物,控制腐烂发生,延缓衰老,从而延长贮藏期的保鲜方法[44]。辐射保鲜符合消费者的要求,安全环保,但为了避免辐射带来的果蔬伤害一般只采用低剂量照射处理。此外,尚海涛等[45]研究表明红阳猕猴桃动态冰温贮藏条件下可以达到良好的贮藏效果。猕猴桃采后物理保鲜方法及保鲜效果归纳见表3。

表2 采后化学处理对猕猴桃的保鲜效果Table 2 Effect of post-harvest chemical preservation treatment

表3 猕猴桃采后物理保鲜方法保鲜效果Table 3 Effect of post-harvest physical preservation treatment

2.3 生物保鲜方法

生物保鲜技术是一种符合当代人消费理念的新型保鲜技术,是为弥补物理保鲜和化学保鲜不足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替代技术,具有天然、无化学残留等特点。主要有壳聚糖、植物精油、天然提取物及拮抗菌等。壳聚糖一般作为涂膜剂来保鲜果蔬,将果蔬表面与空气隔绝,制造一个微气调环境来延缓呼吸,减少水分及营养物质损失,同时壳聚糖可诱导果实内抗性酶活性提高,从而增强抗病性。植物精油又称为挥发性芳香油,是植物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主要作用途径有两个,一个是通过影响呼吸作用、能量代谢途径或改变微生物细胞和菌丝体结构,另一个是抑制孢子萌发从而达到较好的杀菌效果[51]。中草药提取物主要包含萜烯、醛、酯、酮等化合物,均为常见的植物源抗菌剂,因具有很强的抗菌性和抗氧化性而且绿色、安全、无污染,常用于果蔬保鲜[52]。此外,有研究表明银杏叶粗提物和生防菌等在猕猴桃上也有较好的保鲜效果。近年来猕猴桃采后生物保鲜方法及保鲜效果归纳见表4。

2.4 复合处理保鲜技术

单一的保鲜方法虽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各自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单一的保鲜方法相比,复合处理能对真菌病害起到更好的抑制作用。对于潜伏期较长的贮藏期真菌病害而言,防治时期不仅包括采后处理,采前处理也尤为重要。因此,在采前与采后两个时期采用复合处理的方法才能更好的防治猕猴桃采后病害。同时可通过化学方法与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及生物防治方法相结合,达到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效果。在猕猴桃保鲜中最常见的是各处理方法结合低温冷藏,效果均优于单独处理。其中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也是理想的防治方法,化学防治的高效性可以弥补生物防治在高效性和持久性方面的欠缺,生物防治可以减弱化学防治带来的安全问题。近年来猕猴桃复合处理保鲜效果归纳见表5。

表4 猕猴桃采后生物保鲜方法保鲜效果Table 4 Effect of post-harvest biological preservation treatment

表5 猕猴桃复合处理方法保鲜效果Table 5 Effect of post-harvest complex preservation treatment

3 结语

通过对近年来猕猴桃果实贮藏保鲜方法及效果的整理、归纳,可以发现猕猴桃采后贮藏通常都采用低温贮藏作为基础保鲜方法,并在低温基础上采用其他保鲜方法来延长贮藏期。并发现在其他保鲜方法中采后化学保鲜方法依然是最常见,种类最多,研究最全面的保鲜方法。对化学保鲜方法的研究也由单纯追求贮藏效果到注重使用剂量及处理方法上,寻求剂量最低,效果最好的处理方法。而物理方法很少单独研究其贮藏效果,常常与化学处理及生物制剂相结合,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控制方式。生物防治方法因为满足广大消费者对于食品天然、安全的要求作为一种新型保鲜技术悄然兴起。

复合处理将是最理想的保鲜方法,既可以扬长避短,又可以相互补充。处理时期可以结合采前、采后两个时期,采前处理提高猕猴桃自身抗性及品质,采后通过保鲜技术较好的维持其贮藏品质。处理方法可将传统保鲜方法与新技术,如纳米保鲜技术及基因工程等相结合。同时也要注重不同品种猕猴桃之间的差异。只有综合考虑处理时期、处理方法及不同品种的影响,选出最适于各品种的处理方式,才能达到最佳贮藏保鲜效果,从而提供给消费者优质果品,推动整个猕猴桃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贮藏期果蔬猕猴桃
茉莉酸甲酯处理对蓝莓贮藏品质的影响
摘猕猴桃
猕猴桃落果咋应对
提取猕猴桃的DNA
苹果贮藏期病害的成因及防控措施
摘猕猴桃
奇思妙想的果蔬们
清洗果蔬农残 你做对了吗
这些果蔬能保护呼吸道
切果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