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经济形势下高校财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8-24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财会财务会计毕业生

(湖南科技学院 湖南永州 425199)

一、财务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和财会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

(一)财务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

市场中大多是初级会计人员,基层财会人员出现扎堆现象,而企业真正需要的中高级人才短缺,从而最终引起了供需两难局面。

(二)高校财务会计专业毕业生现状

财务会计服务于经济,随着经济发展财会人员需求不断上涨。财会人才需求量日益庞大,但供求结构并不乐观。会计人才市场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雇主找不到合适的财会人员,另一方面财会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岗位,供需存在两难。

这一局面的产生一是由于随着企业集团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需求呈现迅猛增长态势,对财会人员各方面的素质要求在逐渐提高主要体现在:(1)要求强大的专业基础,公司普遍认为财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2)要求业务综合能力的应用,能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处理各种综合问题(3)掌握会计电算化,不断提高软件操作水平,在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中,企业对会计人员的实务操作水平有很大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财会人才

财会专业近年来成为热门专业之一,报考人数逐年增加,每年面向市场的高校财会毕业生数量也随之增多。在人民日报发表的人数最多的10个专业中,会计专业排名第一。据统计,2015年财会毕业生人数为570,000,2016年财会毕业生人数达到890,000人,毕业人数比2015年上涨了56%,2017年财会专业毕业人数已达920,000左右,已突破了900,000大关,几乎占毕业生总数的十分之一。每年都有大批的财会专业毕业生流向市场,虽然其就业方向较广,但其就业状况并不乐观。

原因是财会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专业知识缺乏,视野狭窄,组织协调性差等问题,远未达到公司发展的质量要求。财会毕业生自身的财会素质过低直接导致了其只能在基层会计人员市场扎堆,而在基层连年趋于饱和、甚至过剩的状态下,财会毕业生易处于就业难的窘境。

二、当前高校财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对财会人员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然而近20年中,财务专业的教学体系基本上没有改变,现在大多高校还延用着存在很多不足、难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传统教学模式。

(一)财会专业培训计划定位不准确

由于财会专业热度不断上升,大多数没有本专业的院校也纷纷仿效设置,而这些院校由于缺乏经验,没有根据自身办学情况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表现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存在全而不精,太理想化,课程大部分以理论形式呈现。在教学课程设置上基本相同。高校会计专业大体分为以下四个模块:专业基础必修,专业基础选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

专业基础必修 会计,管理,经济法,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专业基础选修 公司法,电子商务,国际投资,国际贸易,运营研究,组织行为等。专业必修 国际金融,财务会计,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高级财务管理等专业选修 审计,税务会计,高级财务管理,货币银行,中间微观经济学等

可以看出,高校课程偏向理论化,很少有与电算化或财务管理系统相关的,有些学校也只是作为课程体系的一个辅助环节,大三之后才开设,内容上仅是作为记账的工具去讲授,与十多年前以手工记账为主的传统基础会计课程大致相同,都和实际实践脱轨。但财会本身就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在其课程设置上应该兼顾计算机与手工账目,更加重视电算化,加强学生对软件的运用,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是老师的独角戏

课堂上,大多院校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即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空间,没有时间与老师互动或和同学讨论,根本无法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而是被动机械地接受了整个课堂的理论。虽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在低学习阶段完成特定的学习目标,但它对于学生将吸收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是十分不利的。

另一方面,课堂由教师控制,教学内容仅限于教师教授的教材知识。以课本为主要阵地进行知识的汲取,学生接触不到更加广阔的知识面,对于专业课程的认识相对狭隘。因此,“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会计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教学评价体系单一——仅以应试为主要考查方式

目前,很多高校仍然秉持对人才培养的旧观念,认为能通过教学考试得高分的就是好学生,并没有形成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在考核时,仅仅对学生理论知识点的掌握进行应试考核,而对于那些实践性课程,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往往在考查内容中忽视了实践能力的评估。这就导致很多学生达到学校的评价指标只用通过掌握理论化的知识点,而不去重视自身实操综合能力的提升,使得理论脱离实际而存在。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培养出来的财会学生综合能力较差,缺乏分析与处理财务工作的能力,满足不了当下企业财会管理人才的需求。

(四)教和学双方均缺乏实践环节

很多高校招聘老师要求研究生及以上的学历,然而这些被招进的老师虽然学历符合要求,但大多还是从学校到学校,实践经验匮乏。对于会计这种实践性强的科目来说,老师的实践经历有限直接导致了课堂知识传授的有限性,从这一方面也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从学生方面上看,学校对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并不重视,只通过简单的课程实验模拟进行纯理论上的练习,大都是浅尝辄止。这种模拟和会计实践之间仍然存在很大差异,这使得会计学生在操作公司的实际业务时不知道该怎么做。因此,教和学双方实践环节的缺乏,使会计专业难以从理论转向应用。

三、新经济形势下高校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调整教学重点,突出实践教学

大学教育必须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学到的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理论教学中,强调理论服务于实践,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至实践当中。其次,开设《ERP沙盘模拟》等动手性的课程,加大专业实践技能模拟课程的比重,提高课程的实用性。注意课赛结合,即将技能竞赛与专业课程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提高会计专业能力,提升会计专业知识水平。

(二)丰富教学方法,建立合作研讨式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想要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调整教学重点,重视会计电算化、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课程,并将课程以最大限度交予学生,建立合作研讨式教学模式。所谓的合作研讨式教学,其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单一乏味的“填鸭式”课堂,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研讨式教学可以使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如案例类型,沙箱模拟,启发式和发现,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以方法论和创造性思维为主线,以知识和概念理论为基础,着重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让学生自我探索知识,学会思考问题。在合作研讨式教学模式中,老师和学生不再是单一的传授者和被动的接受者。在这种模式下,通过老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教师的教学热情得到提高,学生的课堂束缚减弱,学习热情也会随之提升。

(三)构建多元化,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

在新经济的背景下,为了培养现代企业所需的应用型财务会计人才,必须建立健全的教学评估体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科学评估。高校在构建财会专业教学评价体系时,不仅要对学生的理论课程进行考核,还必须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课程的考核,促使提高学生对现代化财会软件操作的熟练程度,并从中找出学生知识掌握的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调整学生学习状态,为高校应用会计人才培养提供科学的评估依据。

(四)建设双师型师资团队

所谓的双师型教师,即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同时具有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或者超过五年的专业前沿实践工作经验,或具有专业技能培训资格或从事实用技术研究或应用的双技能教师的资格。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双师型”教师的定义是:它以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为核心,拥有较强的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能力的专业教师。

高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双师型教学。建设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开展教师对企业的定期实践。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高,结构合理,理论实践兼并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同时,这也是高校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薄弱环节。

猜你喜欢

财会财务会计毕业生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大智移云下财务会计人才的转型探索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ERP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索
2017年全国商务财会学术论文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