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层建筑砼结构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

2018-08-22李松梅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1期
关键词:梁式转换层概述高层建筑

李松梅

摘 要: 近些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建筑结构形式。其中,转换层结构实现了上下建筑空间和结构形式的变化,在现代建筑结构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程中,转换层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但以梁式转换层最为常用。为此,本文在充分了解转换层含义的基础上,从模板施工、钢筋施工及混凝土施工三方面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梁式转换层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 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概述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很多高层建筑向多功能、多用途方向发展,由于建筑物各部分使用功能和要求不同,对建筑物结构形式、柱网布置也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了实现和适应这种结构型式的变化过渡,转换层应运而生。而在工程设计和施工实践中,梁式转换层得到了广泛的采用和认可,它可以较好地解决高层建筑中上下部结构在竖向不连续的问题。目前,梁式转换层的高层建筑在国内应用虽然很多,也在施工方面作了一些探讨和研究,但总体来说,都不够深入和全面。本文是通过对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技术研究,力求为以后的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积累一定的经验,促进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

一、转换层概述

由于高层建筑下部结构受力较大,上部结构受力较小,正常合理的布置应是下部柱网密、墙多,上部柱网疏、墙少。这样建筑功能要求就与常规结构布置之间产生了矛盾。为了满足建筑多功能的要求,就必须在结构中设置转换结构构件,以实现自上而下结构形式,轴线布置的自然过渡。转换结构构件所在的楼层就是转换层。按转换层所实现的结构转换可分为三类。上、下层结构类型的转换:这种转换层广泛应用于上部为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它将上部剪力墙转化为下部的框架,以创造一个较大的内部自由空间。上、下层柱网、轴线改变:转换层上、下结构形式没有改变,但是通过转换层使下层的柱距扩大,形成大柱网。常用于外框筒的下层,形成较大的入口。同时转换结构形式和结构轴线位置:即上部楼层剪力墙结构通过转换层轴线错开,形成上、下结构不对齐的布置。实际工程应用中转换层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多样,转换层的结构形式主要有梁式、柑架式、空腹析架式、箱式和板式。从跨数上,可分为单跨、双跨及多跨;从上部墙体形式上,可分为满跨和不满跨、开洞和不开洞、开门洞和开窗洞;从转换梁功能上,可分为托墙和托柱:从转换梁形式上,可分为加腋和不加腋;从转换梁结构采用材料上,可分为钢筋混凝土和钢骨混凝土、钢结构等。

二、工程概况

某商住楼主体工程为29层框剪结构,其中1~4层为裙楼商场,5层为架空转换层,其上为2座6~29层的住宅塔楼。转换层层高4.7m,标高为19.6m,建筑面积为1215.3m2,阳台面积227m2,框架梁最大截面为1400×2200,最大跨度为9m。针对该转换层施工钢筋和混凝土用量大、模板面积大、技术含量高等特点,为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我们为该转换层结构施工编制了具体方案。

三、高层建筑砼结构梁式转换层施工工艺

1、模板工程

⑴梁板全部采用MF1219型多功能門式钢管架作支撑,梁底模板采用18mm厚的木夹板,侧模及楼面平板均采用18mm厚的木胶合板,整体采用在支撑系统上增加水平纵横拉杆及剪刀撑加固的方法。

⑵楼面放线、测引标高,并用红漆标记水平点和轴线中心点等。

⑶放置梁底及板底的门式架和顶托,调正标高位置,钢管加固支顶交叉撑、剪刀撑确保稳定,安装大、小木枋和底模等。

⑷用尼龙线调平梁底板,长度≥4m的梁按规定提供,检查墙柱、板的轴线及标高以及几何尺寸。

⑸钢筋安装后,安装侧模和对拉螺栓加固,检查其几何尺寸,配合楼板支撑系统及模板系统进行加固验收。

⑹模板的拆除一定要根据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强度来确定,必须达到规范要求的条件,遵循分层拆卸,支架、水平拉杆及剪刀撑同步安装与拆除”的原则,大面积模板不得同时撬落。

2、钢筋工程

钢筋应严格按施工图纸及规范进行下料,制作后按物件先后顺序编号放置以备使用。复查标高轴线,按构件编号布放绑扎,大截面梁应先搭设好辅助架,将钢筋分层布放绑扎。梁内主筋分层放置部位及钢筋保护层均采用f32@1200,钢筋长按梁宽进行放置代替保护层垫块,梁侧保护层采用砂浆垫块。注意大梁钢筋与原柱钢筋交接处的钢筋安装顺序,预留交接处柱头箍筋,待转换梁筋安装后均匀调正、绑扎或焊接。按规范及设计要求检查截面尺寸及各种钢筋布放位置、搭接长度、保护层等并进行隐蔽验收。

3、混凝土工程

⑴采用2台混凝土输送泵(一用一备)进行施工,分2段进行施工,转换层梁采用三次浇筑成型的方法,每次间隔约2h,每次浇筑高度为600~700mm,最后一次与楼板混凝土一同浇筑,以减小梁侧模板的侧压力和模板支点的承载力,因开始浇筑时与底板部位接触的混凝土呈液态,需要梁底木枋将线荷载均匀分布于支撑。但当第3次浇筑时,最初浇筑的混凝土已放置6h~7h并已初凝,此时混凝土以固态形式与梁底部钢筋结合,达到一定强度后承受后面两次可塑性混凝土荷载,并将荷载均匀地传递给支顶,该法让梁侧面模板始终保持1m高左右的侧压力。

⑵浇筑施工顺序为由下至上和由外至内,在后浇带部位收口,钢筋、木工跟班作业。混凝土楼板采用振动棒结合平板式振动器进行振捣,其余结构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时应避免与模板接触,注意要快插慢拔,避免出现漏点或漏振、过振导致的变形现象,并做好混凝土试件。混凝土养护应由专人负责,用麻袋或草袋覆盖并浇水养护,避免暴晒和吊运材料在梁板上。

4、质量控制措施

确立转换层施工安全负责任,对施工用电箱必须采用“三级箱”,绝缘电缆必须架空,不准在作业层上拖拉,以确保用电安全。对施工班组进行施工前的技术和安全交底,严格按审定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不得修改变更,每道工序前应先检查原材料的质量情况,不合格则不得使用,每道工序完成后要进行自检并通知施工员复检,合格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4.3施工前必须先进行施工外围脚手架,以确保周边环境的安全,施工现场应搭设工作梯和操作台,严禁攀爬支撑系统。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负责检查,观察支撑及模板系统的稳定和强度、变形情况,发现问题立即暂停施工,疏散现场人员和排除险情后方能继续施工。为了确保转换层施工安全,保障4层结构的模板及支撑系统,在4层针对转换层荷载较大的梁部位在下面梁底进行支顶卸载,并加设八字斜撑形成45°至下层梁头柱脚,使转换层的荷载通过八字斜撑转换到下面混凝土柱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现代高层建筑逐渐向综合性、多功能发展,为实现结构型式的变化过渡,产生了转换层的概念,有效提升结构稳定性。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梁式转换层应用相对较为广泛,确保高层建筑中上下部结构竖向的连续性及整体性。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应充分掌握相关技术标准,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延长建筑工程使用年限。

参考文献

[1]吕革,吴菲.谈高层建筑中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12期.

[2]曹良标.浅析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的抗震设计——以某高层住宅建筑为例[J].建筑,2011年09期.

[3]李吴为,马智勇,孙姣.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钢筋的连接和安装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7期.

[4]凌志彬,张敏,吴东岳.拱式转换层与梁式及桁架式转换层力学性能比较[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5]李杰.高层商住楼(振宁商厦)梁式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30期.

猜你喜欢

梁式转换层概述高层建筑
小议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
高层建筑的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分析
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
简析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
中药熏洗治疗痔疮术后疼痛临床应用概述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界定与产生的概述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关键环节控制
TSW2500型500KW短波发射机双功率模块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