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结合部”地带农村居民生活状态变化及其保障机制研究

2018-08-22杨凤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0期
关键词:社会生活城乡结合部城乡一体化

杨凤

摘要:随着城市化过程,城市不断向外围扩展,使得毗邻乡村地区的土地利用从农业转变为工业、商业、居住区以及其他职能,并相应兴建了城市服务设施,从而形成包括郊区的城乡交错带。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用,相应的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价值观等也随之向原先的这些农村区域扩散蔓延。这类边缘社区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的重要载体,相对于其他农村地区而言,具有先发优势,研究城乡结合部的城市化问题对我国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社会生活;引导措施;城乡一体化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改革開放初期的城镇化率仅为17.92%,2012年底上升到52.57%,平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2016年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率已高达57.35%,其中,镇常住人口7.9亿人,比上年末增加2182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89亿人,减少1373万人。预计2018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超过60%,新型城镇化进程不可逆转,在此过程中,切实关注城乡结合部居民生活状况并有效解决其实际问题,是当前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应有之义。

本文调研基地确定在位于重庆市巴南区的辅仁村,该村长期处于大工业城市城乡结合部的边缘地带,无论是从人口结构还是经济结构上都具有的“城乡错杂”的区域特殊性,“城乡结合部”形态特征十分明显。在实证研究范式指导下,笔者采用定性的实地研究与定量的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基于辅仁村的发展历程、经济状况、土地资源利用情况、经济业态的改变与劳动力结构上的调整,笔者总结了“城乡结合部”居民的社会生活方式的几大特点。

第一,“半城半村”的居家生活,“城乡结合部”处在城乡沟通前沿位置,不仅在相邻城市资金、技术、交通、文化、人才等多方面优势的影响下有所受益,更重要的是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实施,直接推动了“城乡结合部”社会经济的繁荣与进步,“城乡结合部”村民的社会生活条件也随之大有改观,远非以往传统农村社区状况可同日而语。

第二,“半工半农”的劳作生活,长期以土地种植为主的“城乡结合部”,虽然邻近城市,但传统农村社会的种种特征仍比较明显。其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的支配,多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劳动方式单调,生活水平不高。这种世代相沿、习惯成自然的局面,伴随着“城乡结合部”社会经济发展逐渐地不再像过去那样完整。城市工业文明因素的注入,动摇并改造了其传统劳作习惯和小农经济生活圈子。长期靠天吃饭、听天由命而习以为常的村民们开始认识到依靠现代科学技术进步进行现代化、科学化生产的重要意义。

第三,变化中的消费观念,辅仁村的村民们以前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和家庭养殖,在一定程度上“靠天吃饭”,最终效益受到气候及劳动能力限制,家庭收入不稳定。现在辅仁村村民收入状况已大为改观,低收入人群大幅度降低,尽管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差距,但也足见“城乡结合部”村民的生活正在经历“温饱不足——解决基本温饱——小康型和富裕型”的逐步过渡阶段。

第四,日渐丰富的文化生活,由于地缘因素,“城乡结合部”具有城市文明最为便捷的直接输入渠道。前所未有的城乡融汇带来的种种新奇事物和开放、多元的都市文化,对“城乡结合部”长期以来封闭而单调的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不同的文化生活是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状态的综合反映,不仅支配着社会成员意识和思维,更深刻地影响着其社会生活方式。

第五,社会交往多样化,以前辅仁村多数农民社会交往对象基本上限于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和有地缘关系的街坊邻居,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推进,其人际关系和交友圈子的空间范围大为拓宽,以家族和乡亲为社交圈中心的现象有所减弱。调查中,村民自述其社会交往对象开始更多出现了各类行政机关公务员、医务人员和教师等。辅仁村村民与同事及同学等社交圈子的交往频率大幅度上升,即是村民们日渐重视信息交流,人际交往主动意识性增强,交友范围和交流层次日益扩大的一个直接反映。

但是,“城乡结合部”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矛盾,教育、医疗、养老的难题,乡村文化建设和村民自治的困惑等,特别是城乡差距和社会公共服务欠缺的问题更是城乡结合部发展的历史性问题。

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论断,结合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对合理处置“城乡结合部”土地问题、坚持绿色生态导向、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强化“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城乡结合部”乡村文化品质、“城乡结合部”社会治理创新等提出有的放矢的引导措施建议和对策。

本研究通过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发现,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给广大城乡结合部地区带来的经济效益值得肯定,特别是村民们的生活质量较以前都有了大幅度提升,但城乡二元结构在长时间内都将会成为城乡统筹的最大障碍,城乡结合部在城市化进程中诸如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水平不足、生态环境恶化、多元文化冲突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同时,城乡结合部也是一种历史存在、一种特殊的社会样态,在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结合部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导,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结合国家宏观导向和城乡结合部的具体情况,努力构建发展新机制。

参考文献:

[1]费孝通.江村经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22

[2]熊凤水.流变的乡土性[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5-7

[3]折晓叶.城乡关系演变的制度逻辑和实践过程[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428

[4]陆益龙.后乡土中国[M].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6(12):18

[5]张杰.中国村庄社会变迁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12):28

[6]田相辉,张秀生.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研究[M].农村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丛书,2014(3):第1版

[7]黎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M].中国农村发展研究丛书,2015(6):135

*课题: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院创新型科研项目“‘城乡结合部地带农村居民生活状态变化及其保障机制研究”;编号:yjscxx2017-066-59;作者:重庆工商大学。

猜你喜欢

社会生活城乡结合部城乡一体化
浅谈城乡结合部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与解决的策略
基于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调查研究
“城边村”学校周边环境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与建议
流动的时间,不确定的艺术
《西安晚报》广告视野中的西安社会生活
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
我国农民工社会政策的演变路径探析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