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8-08-22肖绍兰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1期
关键词:土地整理基本农田制约因素

肖绍兰

摘要:土地整理规划是为有效提高土地整理的准确性,明确土地整理的目标而进行的规划与设计。在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规划的设计中,制约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中,笔者从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原则出发,对当前我国土地整理规划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制约规划的各种因素,并针对性提出建议或措施。

关键词: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制约因素

我国的土地整理工作起步于1998年,至今已经有20个年头。在这20年里,我国的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土地整理规划也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尽管如此,仍有很多因素影响和制约土地整理规划的水平,频繁调整整理规划设计是常态。因此,有效分析影响整理规划的因素,并针对性改进提升势在必行。

一、农田土地整理規划设计的原则

(一)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

农田整理的主要目标是要增加耕地的面积,从而让土地的利用效率增高,让其产出率也增高。故此,这就要对农田、水、路等进行综合性的整理,减少非可用的农田中荒地、沙地、盐碱地等低效的土地资源。这就能在改善现有农田耕地措施的前提下,优化现在土地的土壤结构,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二)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结合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项目,所以讨论期间应从经济、生态、社会几方面利益出发,切实考虑土地整理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只有这样制定的土地整理措施才能真正的贴合百姓实际需求。方案的制定要具有长远性,可以考虑眼前利益,但是不要将眼前利益看成规划设计的出发点。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效果是要求土地整理规划后农民的收益增加,生产和生活更加便捷,也能保护好周边的自然和生态环境,从而体现出经济、社会、生态结合的原则。

(三)政府决策公众参与

土地的整理与群众的利益联系密切,所以在土地整理期间要考虑到当地民众和各级政府的利益,特别是项目所在地的政府和群众意见,通过集思广益,能够利用劳动人民的智慧,将所有的项目田快规划好,让项目能顺利开展下去。

二、土地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一)土地施工效益低

部分农田整理完成后,没有取得预期的收益。真正的原因是由于土地规划应建立在科学合理的种植结构上,但是在整理实现期间,部分农民依旧沿用传统的种植方式。整理完成以后多采用小农的生产模式,这就不能在短期内获得成功,农民整体收入没有提高,导致农田整理后的效益也不能体现出来。

(二)规划方案不能得到农民的赞同

农民在大规模土地平整期间,多会受到小农思想影响,始终认为大规模的平整土地会破坏土壤层的结构,让耕地的整体质量下降。还有原有的农田和水利都要重新规划,这将破坏农民原有的生产习惯,导致制定的规划方案使农民感觉很不方便,无论是生产亦或是生活都要重新适应,加之固有观念影响,所以科学的方案制定很难得到农民朋友的赞同。

(三)设计方案与实际不相符

设计单位在制定对应设计方案之时,没能深入地研究相关的方案,导致设计的项目很难适应招标的需求,所以方案与施工内容不匹配,进而不能指导施工。施工期间为更好的开展施工就要频繁的变革设计方案,致使施工的质量以及进度都受到影响。

(四)客观因素

目前实施中受到我国小农思想的制约,致使大规模的农业耕作模式很难继续推行下去。规划时期的前瞻性思想很难与我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统一,两者间必然存在矛盾。规划期间要将原有的田块打乱,重新进行划分,但是这就会让原本的村级土地界限模糊。农民的小农思想作祟,只想自己的短期既得利益,不能考虑长远收益,所以会坚决抵制,地方政府解决争端之时,为能弱化矛盾,就会增加规划的限制。这就致使规划的起点受限,从而降低项目实施后的整体效益提升。

(五)主观因素

我国有关农田规划和整理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常规设计单位较难根据实际需求开展工程施工,所以存在纸上谈兵的问题,使工程实施不能得到指导。编制单位在时间紧迫,要求高的情况下,为单方面的满足申报单位需求,只能片面的追求高效益,不能深入的了解到每个工程项目内容,也很难对其进行调查和研究,根据实际数据开展系统性分析。只能在大致了解情况以后,直接制定效益化最好的施工方案,所有的方案制定都大同小异,出现规划和现状不符,预算和实际脱节的状况。

三、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对策

(一)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的制度对于土地整理工作非常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1、加强可行性研究,使其从根本上解决项目实施的理论验证工作。同时进行规划和变更事宜的设计工作,并对施工和监理、验收等环节加强管理。2、加强设计标准的制度建设工作,使制度合理化、科学化。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将土地整理项目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过程标准化,将检查验收工作和审计工作的相关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补充完善,使其能够发挥出应有的功效。

(二)重视基础工作

土地整理项目是一个非常复杂,数据量很大的工作。因此在整理项目开展前要进行很多准备工作,譬如前期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前期资金的筹备工作以及对测绘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的确认和提高工作。

土地整理项目若想得到准确可靠的数据,那么在前期进行准备工作时就要通过实地测绘来取得第一手的数据资料。但是测绘工作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共同支撑才能完成的。实际工作时,给予前期测绘的时间非常有限,对于测绘工作的有效完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并且由于前期工作所能够调拨的经费有限,使得经费出现短缺,很多工作只能依靠缩短时间来节省成本。这就造成了时间不足,而任务量却有增无减的不利局面,仓促工作的技术人员要想保证工作的准确性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应该适当的追加前期工作的资金,使其能够满足前期工作的要求,提高测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要对测绘工作加强审核工作,严格要求测绘精度和准确性,使测绘工作的成果能够在土地整理工作中发挥最大的效果,也能在后续的规划设计工作中提供最有效的数据参考。

(三)新农村建设思路纳入到规划系统

党中央曾明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实这一理念的提出与我国的土地经营目标有相似之处。最近一段时间,我国通过旧农庄改造,农田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生产的条件,带动农业生产能力提升;经营规模扩大期间,为能让农业机械化得到发展,就要使用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手段。规划期间大规模的农田整理十分必要,除此之外更要重视农田的保护措施开展,以重视新农村建设要求。新农村建设主要是在原有的农村建设期间改变落后的农村生产条件,选用新的耕作模式,这不但能改变原有的落后生产局面,也能让新农村有新的面貌,使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

(四)加强部门间的协作

土地整理工作并不是一个部门或者单位可以独立完成的。相关工作需要土地部门、农业部门以及水利部门等等很多相关部门的协作才能有效展开工作并顺利的完成。在进行规划设计工作时要积极沟通相关部门,使各个相关部门都能够参与到其中,积极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职责,使规划设计工作能够做到最好。当实际工作中出现问题时,要积极做好协调工作,使问题所设计到的相关部门能够及时了解情况并予以解决。

(五)加强宣传

土地整理工作离不开当地居民的配合,尤其的当地农民在面对土地整理工作时,经常会产生抵触心理。对于自身利益的重视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应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当地农民能够了解到土地整理工作能够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和利益,能够对国家的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使其主动配合土地整理工作。

结束语:

土地整理的作用是为让土地能合理的使用,结构能合理的优化,整体的耕地状况能更加的平衡。运用土地整理能让土地的问题得以解决,更能缓解我国现有的土地矛盾,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土地整理系统性好,其中能涉及的因素也很多,通过科学的规划和指导,能让土地规划项目的实施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渠霓;龚健.面向公众利益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变更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06):14-15

[2]赵微;安济文;张艳.面向公众利益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变更模式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6(11):12-13

猜你喜欢

土地整理基本农田制约因素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数据库建设及应用
浅谈土地开发整理
基于制度变迁视角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研究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浅析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与保护——以慈溪市为例
我国基本农田立法的四大软肋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