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水市畜禽养殖业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

2018-08-22马璟

新农村 2018年21期
关键词:防治对策环境污染

马璟

摘要:通过大量统计数据分析,了解天水市畜禽養殖业污染现状。指出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污染防治对策。

关键词: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畜禽养殖业在丰富城乡居民“菜蓝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畜禽粪便、污水、恶臭等养殖废弃物产生量也迅速增加。畜禽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农村污染的主要来源,严重影响人居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资料显示,全国畜禽粪污年产生量约38亿吨,已居农业污染源之首;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环境保护领域中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1天水市畜禽养殖业概况

1.1种类和数量。天水市下辖二区五县。2016年养殖业畜禽养殖存栏中。占比最多的是以鸡为主的家禽类,为369.03万只,占养殖总数的69.49%,猪76.12万头,占总数的14.32%,大牲畜55.09万头。占10.36%,数量最少的是羊,为31.37万只,占养殖总数的5.9%。各区县养殖种类及数量详见统计表。

其中秦安县和甘谷县养殖数量最多,分别为89.66和86.91万头(只)、占全市总数的16.86%和16.35%;其次是麦积区和清水县80.26和78.29万头(只),占总数的15.09%和14.72%,秦州区和武山县为70.79和64.41万头(只),占比分别为13.31%和12.12%,畜禽养殖数量最少的是张家川县为61.28万头(只),占11.53%。

1.2特点。畜禽养殖经营方式和饲养规模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前是家庭副业的一部分,以散养,分散经营,饲养规模小。近年来,集约化养殖发展较快,目前现有畜禽养殖场仍以中小规模为主,养殖专业户居多。种类主要以鸡和猪饲养最多,分别占饲养总量的69.49%和14.32%。

规模化养殖场转向城市周边地区,在方便城市居民生活对肉、蛋、奶需求的同时,畜禽粪便对城市周围环境的影响也在加重。

多数养殖企业无综合利用设施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养殖场产生的污水多是直接排放,粪便及废水无害化处理。还田利用率不高。

2畜禽养殖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

畜禽养殖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是畜禽粪便,但规模化养殖场产生的养殖废水也不容忽视,与此同时会产生一定量的畜禽圈舍垫圈材料、废弃饲料、病死畜禽、孵化残余物等。各种污染物的产生量也比较大。

不同畜禽养殖类型其排泄量差异较大,其生长周期也有一定的差异,根据畜禽不同生长周期排泄指数,畜禽粪便中主要污染物含量。计算天水市畜禽养殖主要废弃物的产生量。

根据天水市养殖业种类、数量及产排污系数等经验值计算。2016年全市畜禽粪尿产生总量709.507万吨。其中畜禽粪产生量451.383万吨,占63.62%。尿产生量258.124万吨。占36.38%。畜禽养殖每年排泄粪尿中主要污染物,COD产生总量为16.255万吨。氨氮产生总量1.614万吨。

畜禽粪便综合处置利用水平低,规模养殖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因陋就简。缺少必要的污染处理设施;只有少数规模化养殖场利用厌氧发酵等生物技术,采用沼气处理粪便。也有采用干清粪工艺来减少污水量,将干粪经过一定技术工艺生产高效生物活性有机肥。但多数养殖场粪便采用堆肥方式,处理即不规范也不彻底;而众多的小型养殖户对畜禽粪便的处理、利用还停留在直接还田的粗放模式上。

畜禽养殖冲洗圈舍产生的污水也不容忽视,按照甘肃省牲畜用水定额:猪40L/头·d、羊10L/只·d、家禽1.0L/只·d、大牲畜60L/头·d,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状况粗略估算,畜禽养殖污水年产生量约250万m3。而污水处理率很低,若不能达标排放。这对区域地表水、地下水和农田环境安全是很大的隐患。

3畜禽养殖环境问题分析

传统的家庭养殖多为散养,粪便、污水产生量少且分散,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及时利用。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但随着养殖规模扩大。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的产生量不但大而且集中。

3.1畜禽养殖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3.1.1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粪便堆积发酵过程产生的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会对当地环境空气质量造成污染,尤其恶臭造成的影响群众很反感,影响附近群众的生活环境。另外畜禽养殖场产生的粉尘携带大量微生物,若处置不当,存在引起口蹄疫等疫病的风险。

3.1.2造成部分区域水环境质量下降:粪便的淋溶性强,尤其是氮、磷很容易发生淋溶损失,能通过地表径流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使水体变黑发臭。影响水体的使用功能。

3.1.3对土壤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威胁。在畜禽养殖废弃物还田利用过程中,废弃物排放量超过土地消纳能力,造成农田土壤污染。另一方面,畜禽饲料添加剂中的抗生素、激素、铜、铁、铬、锌等物质,随着粪肥还田。长期过量累积。导致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有毒有害物质增加。间接造成粮食、蔬菜等农产品质量下降。

3.2畜禽养殖污染产生的原因、污染途径

3.2.1污染防治意识不强。养殖户只关注养殖增效,忽视环境保护,畜禽粪便等污染物乱堆乱放,使其风吹日晒雨淋,造成污液乱流,养殖场周围臭气弥漫,空气污浊,人居环境质量变差。

3.2.2养殖污染防治制度不完善、对地处偏远、规模小的监管不力。规模养殖小区、养殖大户的排污治理不到位。容易造成畜禽养殖业越发展。农村环境越差的恶性循环。制约着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2.3污染途径。一是养殖场地用水冲洗过程,粪便随水流失;二是粪便在堆放贮存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三是粪便、污水直接灌溉农田或排入附近河道,容易造成局部水域的污染。

3.2.4污染特点。一是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大。处理水平低下;二是污染源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大。三是对水质的影响主要是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等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物。而畜禽场散发出的硫化氢、氨气等恶臭气体,以及细菌等寄生性虫卵等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威胁更大。

4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对策

国家先后发布的畜禽养殖场污染物“管理办法”、“排放标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法规,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防治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和技术依据。

4.1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废弃物处理应实行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生态化、产业化的原则。畜禽养殖污水经过适当的净化处理用于农田绿地灌溉,固体粪污经生物转化生产高效生物活性有机肥,使用有机肥可减少粪便污染,同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防止土壤板结。养殖场建设合理布局,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

4.2改变水冲清粪方式,采取用水量少的干清粪工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强化污水处理设施。实现达标排放。提倡“清污分流、粪尿分离”。将雨水、废水、粪、尿利用不同管道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和渠道分别进行收集、堆放和处置。

4.3科学饲养,科学配料,培育优良品种,应用高新技术改变饲料品质及物理形态等。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在畜禽舍垫料中添加除臭剂等,以达到吸附、抑制、分解、转化排泄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降低氨及硫化氢的产生,从而减轻或消除畜禽场恶臭污染。

4.4完善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因地制宜开展综合整治,全面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经济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相结合。有效利用和全面处理相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猜你喜欢

防治对策环境污染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江苏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缘何“一枝独秀”?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应坚持三个原则
煤矿区环境污染及治理
黄明表示:对环境污染犯罪,绝不能以罚代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