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见玉米病虫害防治方法

2018-08-22唐成果

新农村 2018年21期
关键词:斑病玉米螟抗病

唐成果

玉米是人们赖以生存主要食物来源之一,它用途广泛,含有脂肪、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和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和营养物质,如何广泛推广其种植技术,最大限度确保玉米的稳产、增收?除了掌握基本种植技术外。还要加强对玉米的病虫害防治力度,本文简要论述如何防治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大限度确保玉米产量和质量。

1玉米病虫害防治原则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逐渐加强。玉米病虫害防治在玉米高效增产、保质有着重要作用。应综合防治。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在田间管理时。彻底清除田问杂草和病残株组织,并结合配方施肥和节水灌溉等农艺措施培育壮苗,最大限度提升玉米植株的抗病虫能力。利用频振式杀虫灯等物理方式杀灭害虫,或利用天敌。发挥对有害生物的自然控制作用。来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化学防治,必不可少,但一定注意化学、农药的科学配比。确保病虫害防治中没有化学残留,避免对人类身体和环境造成损害。

2常見玉米病害防治方法

2.1发病规律及症状

2.1.1大斑病。大斑病危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染病后先出现青灰色或中央淡褐色的斑点,自下而上扩张,病原菌田问侵入玉米植株后,可空气传播,在连续阴雨天气或连茬栽种、低洼地、密度过大、肥力差、播种迟等都会导致病害发展迅速。加重此病的发生。

2.1.2纹枯病。纹枯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菌菌丝和菌核容易残留在土壤中。主要危害玉米叶鞘、叶片、茎秆和果穗。形成不规则纹状病斑和菌核,在玉米籽粒形成至灌浆期。果穗腐烂。形成秃顶,叶片和叶鞘逐渐干枯、倒伏,粒重下降,影响玉米产量。

2.1.3茎腐病。该病由多种病菌引起。土壤中病原菌积累数量较大。一般在玉米抽雄期至腊熟期为高峰期,由下部叶片向上逐渐扩展,尤其是雨后骤晴,土壤湿度大时。容易暴发。

2.1.4穗腐病。玉米穗腐病由20多种霉菌浸染引起,附着在玉米的种子、根茬、茎秆、穗轴等病残体上,在各个生长阶段均有发生,种子阶段,病菌污染粘附于种子表面,导致种子霉烂,形成缺苗、断垄。出苗阶段发病容易形成弱苗。抽穗阶段发生病害,结粒不实,收获后染病。果穗病部苞叶被菌丝贯穿,不易剥离,伴有发霉气味。

2.2物理防治

2.2.1大斑病。遴选抗病品种。田问合理密植,合理轮作,深耕,清除多余病株。加速病菌分解,增强株体抗病的能力。

2.2.2纹枯病。选用抗病或耐病、早熟、高产品种,可降低发病率,是防治该病最有效的途径。或根据玉米纹枯病发病早的特点。适当晚播,同时,及时清除病株,消灭越冬菌源,减少再次浸染。

2.2.3茎腐病。合理密植,减少伤口损伤,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钾肥,严禁大水漫灌。实行轮作倒茬,增强玉米的抗病能力。玉米收获后应合理轮作,防止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

2.2.4穗腐病。培育优质、健康种源,抵抗力病菌侵扰,减少染病机率,或播种前做好选种工作,包衣、浸种,并确保充足的肥水、中耕、除草,保证玉米长势良好。壮苗,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促进玉米根系的发育。破坏病菌的生存环境。切断病菌的寄宿条件。

2.3化学防治

2.3.1大斑病。合理增施磷肥、钾肥。抽雄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次60kg/亩,隔7天防一次,连续防治2至3次。

2.3.2茎腐病。药剂拌种。对水适量,拌种50kg。发病初期亩用6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或77%可杀得WP6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45000倍液喷雾防治,发病后期亩用农用硫酸链霉素3500倍液喷雾。

3玉米常见虫害防治方法

3.1发病规律及症状

3.1.1玉米螟虫。该病虫在玉米幼嫩茎叶时进行侵入,破坏茎叶组织。影响养分输送,导致玉米长势减缓。

3.1.2蚜虫。玉米蚜虫危害玉米叶背和嫩茎,吸取汁液,导致玉米苗萎缩和枯死,缩短结果期,导致减产。

3.1.3小地老虎。食性较杂,幼虫日夜潜伏玉米心叶或叶片背部啃咬。一般在3龄后暴食,白天潜伏地下。凌晨下露水时出来活动,在高出地表3至4cm处咬断玉米茎叶。拖入洞中啃食。

3.2物理防治

3.2.1蚜虫。当苗期和中后期蚜虫虫口密度分达到2000头/100株时,用20%康福多浓可溶剂7000倍液喷雾防治。

3.2.2玉米螟虫。用米糠、豆饼粉碎炒香拌5%敌百虫,于傍晚堆草诱杀。

3.3化学防治

3.3.1玉米螟虫。玉米大喇叭口期,用白僵菌0.5kg拌过筛的细沙5kg。制成颗粒,玉米穗期用Bt乳剂200倍液进行喷施。可有效控制虫害。

3.3.2蚜虫。用70%噻虫嗪(锐胜)种衣剂包衣。心叶期时,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2千克撒于心叶内,按1:30比例拌细沙土均匀撒于心叶内进行预防。

猜你喜欢

斑病玉米螟抗病
茶轮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菌筛选
我国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取得突破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bZIP转录因子在植物激素介导的抗病抗逆途径中的作用
临河地区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浅谈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意义及发展前景
番茄果实感染灰霉病过程中H2O2的抗病作用
烟草靶斑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侵染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