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微课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研学效果

2018-08-22麦叶勇

读写算 2018年6期
关键词:研学后教微课信息技术

麦叶勇

摘 要 本文针对番禺区“研学后教”课堂教学理念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应用微课的帮助,在“研学后教”的自主探索环节,为学生学习提供辅助其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结构化数字资源,有效提高课堂研学效果,并以广州市信息技术小学第二册第三单元《版面布局与制作》教学为例,介绍微课的设计与应用。

关键词 研学后教;信息技术;微课

中图分类号:R8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6-0008-02

“研学后教”是广州市番禺区顺应新常态发展而提出来的教学理念,其实质就是先研究,后教学。教师在深入研究课标、教材和学情、学法的基础上,编写引导学生学习的研学案,学生在研学案的指引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当学生的研学完成后,教师则针对学生存留的困惑、问题,进行点拨、拓展与延伸。从以上表述可知,研学后教改变了以往教师讲授式的知识传递方式,强调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方式开展学习。当然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亲历分析问题、表征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研学案的设计应该是以问题、任务、项目为设计的主要内容,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索,从而获取知識、培养能力。

一、研学后教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研学效果不理想是存在的主要问题。研学后教的教学设计起点在于研学,研学的效果不理想,将影响着后续教师的讲解。笔者根据对广州市番禺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的调查及观察发现,研学效果不佳是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学案设计不合理,没有以问题为导向,任务的设计缺乏较为全面地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难度把握欠精准。二是学生自主学习阶段缺乏多元学习资源的支持,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自学教材内容,而当学生碰到学习困难或认知冲突的时候,却难于找到支持,原因是教师没有为学生搭建通向成功学习的脚手架,导致学生缺乏可以攀登的依靠。

(二)应用微课资源为学生的研学提供支持。目前,如果要为学生提供研学的脚手架,那么在研学后教实践中引入微课是一个新的、有效的方案,微课是一类新兴的结构化数字教学资源,在研学后教实践中,可以适当地引入微课资源,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学习支撑。微课作为可常态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因为其制作技术很简单,同时具备富媒体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媒体的特征,使得知识的呈现更加多元,呈现的方式更加灵活,老师们均可开发出具有个性魅力的、生动的微课视频。

(三)应用微课为学生的研学提供支持的可行性分析。微课是指教师围绕单一学习主题,以知识点讲解、教学重难点、错点和典型问题解决、实验过程演示等为主要内容,使用摄录设备、录屏软件等拍摄制作的微视频及其相关设计课程体系。由于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学生在研学过程中可根据自身需求,选取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或难点微课进行学习,因此非常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因材施教原则。

不管是录屏微课还是录像微课,对一般老师来说,只要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编制出来,使得微课的推广应用较为简易,这也成为了支持研学后教的便利条件,教师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用简单的设备就可以完成微课录制。由于教师可便捷常态化地录制微课,使得微课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二、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微课设计

(一)研学后教理念下微课设计的原则。在研学后教的理念下,微课是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为满足研学后教的要求,微课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以学为导向。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差异化教学,因此微课的使用,需要从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去进行设计及应用,设计微课时首先要考虑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

微课内容的筛选及录制要遵循必要性与可行性原则。首先强调要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难点、重点和易错点作为微课知识(技能)的录制对象,其次需要考虑到教师日常录制微课的人力、物力条件,尽量选择简单快捷的方式,不苛求技术的高端和作品的精美,提高媒体选择率。

(二)研学后教理念下微课设计的一般要求。在探索微课应用于教学的时候,应顺应学生发展的需求,设计微课时要多从学生的学情分析入手,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脚手架”,以而实现差异化和个性化教学。另外,还需结合学习内容分析与学情分析,特别是教学实际,以教学应用为设计目的,以促进教与学的质量为价值追求,强调微课的设计与录制需要适合课堂教学,考虑到实际教学环境。

三、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微课应用

基于研学后教的微课应用,是针对研学后教实施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环节缺乏学习资源及教师帮助的问题,利用微课为学生提供支持。如果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包括教材和老师提供的研学案及相关材料,就能够完成自主探究任务,那就不需要看微课,否则当文本材料不足时,学生就可选择通过观看微课来获得支持。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的微课教学应用主要环节:

(一)出示任务、推送微课。教师对学科核心知识点进行设计并录制微课。出示教学目标,要求要明确、具体、恰当,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及预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在各个环节里都围绕目标探索、有的放矢以提高学习效率;明确教学重、难点,学生依照“研学案”明确自学方法、目标及要求,即可很快地通过引桥,走上自学的快车道。

(二)自主探究、选用微课。教师设计、录制微课时要科学,问题设计要精准并有梯度,符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自学。学生自主观看教师提供的微课资源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在自学中学会学习,掌握积累学习的方法。

(三)汇报交流。本环节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讲解,教师在巡视中关注学困生,督促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如果小组之间提出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则可以进入微课寻求帮助,提高研学效率。

(四)质疑评价。本环节要求学生对上一环节交流讲解的内容讨论、质疑反思,教师就教学内容及学生的交流做点拨、补充、更正及评定。

(五)巩固训练。教师设计合理的训练时间,让学生能在实践中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巩固训练重在应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学生在训练中遇到困难,还可以回到微课中去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

(六)反思回顾。本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反思、总结。课堂上通过同学互动,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质量和效率。

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应用微课研学案例

根据本应用的思路及教学策略,笔者在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小学第二册第三单元《版面的布局与设计》中进行了实践应用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设计思路。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小学第二册第三单元是培养学生能够利用掌握的图片和文字处理技能去将生活中常见的图片、文章进行综合处理。教材在第三单元《信息王国的小编辑》中要求学生,利用图片和文字处理技能完成一个电子报的创作,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可以根据电子报创作的实际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项目单元学习的方式进行。例如:“电子小报的设计”、“资料的搜索与整理”、“版面的布局与制作”、“版面的美化与修饰”等,这些都可以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

(二)教学内容与学习对象。在《版面的布局与制作》中,版面的设计是这一节课的教学难点,学生对使用形状工具来进行版面设计的操作比较难掌握,特别是学生需要花点时间去熟练其调整的细节,可能会产生误操作。因此设计了应用微课进行课程系列教学。结合基于研学后教的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际和课型教学范式,编写了较高质量的本节课的研学案。旨在学生能在本研学案的学习路线图的指导下展开课堂学习,实现自主研学与探究合作的统一,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与综合型信息素养的目标。

1.重、难点设计分析。根据研学后教的理念,在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分析后,特别是针对小学生的原有学习知识基础、心理认知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分析后,设计以下《版面的布局与制作》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掌握版面布局的设计的原理,学会利用形状工具的来规划电子小报各栏目板块,并调整形状样式,达到版块设计的美观性。

(2)教学难点:学会版面布局的设计的要点。

2.微课设计。首先筛选知识点。教学过程中准备实施以微课教学时,根据选择核心知识点的原则,筛选出了若干个核心知识点,如在在《版面的布局与制作》一课中,其核心知识点主要有:页面的设置、形状调整的操作要点、常见的版面布局设计要点等,制作出一个讲解关于核心知识群制作成系列微课。例如,可以通过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将本单元的核心知识点整合,以一个主题将本单元的核心知识点分散在微课的讲解中,并形成结构化思维。

3.设计导航。以知识点的名称命名微课,并以出现知识点的顺序表上线性的顺序。这样就给微课一个导航,这个导航有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快速地查找到自己的微课。

4.课堂应用。根据基于研学后教理念的微课教学留个流程的具体操作分析,通过微课教学实施,如在《版面的布局与制作》课堂教学中,首先出示本节课的任务,通过微课搭起脚手架,接着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然后教师引导和学生小结出“形状”工具调整版面布局的操作要点,最后通过制作“我能模仿小报原来的布局把剩余栏目规划好”和“我能帮美羊羊重新设计一个更好看的布局”两个分层任务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际,尝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行应用,将学生协作探究与教师引导相结合,融合“研学后教”教学理念,同时将本微课教学六环节贯彻践行,收到良好效果。

五、应用微课教学的思考分析

应用微课的帮助,基本解决了研学后教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改善了研学后教的流程,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高效的工具与资源,实现了个性化学习。此外,“微课”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能应用于各移动终端如电子书包、网络平台,为实现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范式,最大限度发挥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落实研学后教理念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宏贞.以“学”为导向的微课设计框架[J].太原:中學数学教学参考,2015(2).

[2]霍锐泉.实施“研学后教”提高课堂实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1).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教育发展研究委员会编著,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5]王中荣.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评价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8(1).

[6]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编.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J].信息技术,2010(01).

猜你喜欢

研学后教微课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让游戏“畅游”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研学后教”理念指导下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