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和创新并重:优秀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探究

2018-08-21蒋凯香

科技传播 2018年15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新媒体特色

蒋凯香

摘 要 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新媒体强大的传播平台和庞大的传播途径,当然不能缺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这是新媒体理应体现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觉性。优秀文化传播面临瓶颈,媒体人不断创新探索,在新形势下紧紧拥抱新媒体,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入耳入心,生动传神。

关键词 传统文化;创新;特色;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6-0150-02

我国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积累和演变,在不断丰富和创造中,形成了博大精深又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弘扬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具有受众广、传播快、信息量大等特点和优势的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是大众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传统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在新媒体异军突起的当下,新媒体强大的传播平台和庞大的传播途径,当然不能缺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这是新媒体理应体现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觉性。

1 受众更迭,文化多元,传统文化传播面临新的挑战

以往全国各个省市的广播电台都会有专门的戏曲广播、曲艺广播或者相声广播,各地电视台都会开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节目、曲艺节目等,最为有名的如中央电视台的《曲苑杂坛》、河南卫视的《梨园春》等,这些节目以其专业性和广泛性,不仅深得专业人士的好评,还拥有大批忠实粉丝。《梨园春》节目最为辉煌的时期,可以说万人空巷,特别是在农村受众群体非常庞大,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坐在电视机前等着收看节目。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不断融合,中华传统文化受到的西方文化冲击非常大,美国大片、韩流等以文化的姿态汹涌而来,一度裹挟国人。再比如春节、重阳等传统节日,受到了来自于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各种洋节日的冲击;东北秧歌、凤阳花鼓等传统歌舞被年轻人形容为土里土气,嘻哈、Rap反而风靡一时;再比如中国的民间音乐、国粹京剧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一段时期之内,还出现了打着创新的名义,肆意歪曲、玷污传统文化的情况,什么摇滚花鼓戏、比基尼京剧等充斥舞台,乱象频出。传统戏曲、曲艺节目在各地广播电视节目渐渐被交通广播、娱乐节目、真人秀节目所取代。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文化传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文化真的过时了吗?到底该怎么传播呢?这些问题让媒体人陷入深深的思考。

2 创新探索,敢为人先,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迎来新阶段

唯创新者胜。

面对窘境,媒体人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依托各自的优势和区位资源,从内容和形式上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发掘中华文化的精髓,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寻宝》《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百家讲坛》《见字如面》,北京电视台的《中华文明大讲堂》,河南卫视的《武林风》,鞍山电视台的《国学晨读》等,都有着极好的口碑和关注度。一大批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分享节目相继爆红,让人们一下子打开了深锁的心门,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再次迎来了春天。

近几年,随着新媒体异军突起,智能手机广泛普及,新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人们了解新闻和资讯的途径,从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迅速向新媒体转移,新的媒体竞争环境下,人人都是新闻的传播者、见证者和接受者。借助新媒体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其覆盖面、传播力必将开创新的局面,达到新的高度。

但新媒体传播必须符合新媒体的特性,仅仅是活动的推广,生硬的植入,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可能适得其反。2017年7月12日夜里,一张照片在朋友圈里刷屏了,四川省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的梁军医生跪在手术台前,神情专注地为一个幼儿做着手术。全国各大网站迅速转发,许多人点赞留言:“心疼医生!”“向敬业的医生致敬!”2018年1月4日,郑州大雪纷飞,天气极冷,早上7点多,郑州市区丰乐路17号院的一处表井内突发漏水。接到热线指令,郑州自来水公司营业处金水维修班张威赶到现场,紧急处置。因水势较大,抽水不及,同时也为了对周边市民用水不产生影响,张威甩掉衣服,入水抢修。张威的事迹首先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传开,然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全国各大媒体追踪报道,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短袖哥”。这几年,第一时间在新媒体上发现并宣传出去的事例不胜枚举,很多身边的好人好事、公益达人、公益组织被挖掘出来,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践行着中华传统美德,感染着身边的人。这种正能量的释放、传递、弘扬,正是新媒体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既符合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又最终将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能量,进而培养全社会拥有善良、正义、宽容、理解、尊重等优良品格,这是对传统文化的最好传承和最高敬畏。

3 适应新形势,利用新媒体力求传统文化传播生动传神

研究表明,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途径中,大众传播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因为大众传播就是让人知道。尊重京剧等国粹,不排斥繁体字,了解孔孟等大家的著作,闲暇时间多了解学习传统文化而不是仅仅限于上网和看电视,这些日常习惯看似简单,但改变起来十分艰难。而且平日里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往往限于教条主义,流于说教风,一时间也很难让年轻一代接受,这也给传统文化的传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新形势下传播传统文化,要寓教于乐,成风化人。湖南卫视黄金时段推出的一档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节目《中华文明之美》,节目通过“老夫子”和“小阿毛”之间充满童趣的教学互动,用情景再现的方式,生动形象地讲述一个个关于中华传统文化及礼仪方面的小故事,内容涵盖古诗词、成语、歇后语、方言、人文、历史、传说、美食等,集知识性、文化性、趣味性于一身,节目从最初的3分钟延长到现在8分钟,已经成为晚间荧屏上一道营养丰富、别有风味的“文化餐”。这个节目是传统文化传承、宣传、推广的一个标杆,一面旗帜,一个榜样。

新形势下传播传统文化,要突出特色,鲜活生动。在“互联网+”的风口,每个行业,每个人都可以展开无限的想象,在网络世界寻找最佳的结合点,呈现完全不一样的传播效果。文物勘察、文物保护、文物宣传,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总是跟古板、死气沉沉相联系,但今年,郑州市文物局在宣传文化遗产的时候,一改原来板起面孔说教的方式,创建了虚拟的“空中博物馆”,市民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进入博物馆,语音、动图、插画生动活泼,形式新颖,这个虚拟博物馆启用一星期,参观浏览量超过5万人次,受到一致好评。

新形势下传播传统文化,必须紧紧拥抱新媒体。新媒体以其快速、碎片化、集约化等特点区别于传统媒体。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中,没有电视广播报纸,几乎不受什么影响。但如果少了网络,没了手机,就没办法生活了。

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天上网,看手机,刷微信,其实就是为了最快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资讯。虽然新媒体在日常传播中存在片面化、夸大其词等不足,也有很多疏于管理的地方,但新媒体的传播量、点击率、传播速度的确不容小觑。

在日渐完善的网络运营中,占领新媒体,抢占新闻的第一落点,第一发布,对于文化传播至关重要。郑州人民广播电台中秋诗会的传播就敢于创新,比如,2016年的中秋诗会,除了在国际在线、海峡飞虹、网易新闻和蜻蜓FM等聚合型新媒体平台向全球华人进行现场音视频直播和图文直播外,还联合国际台华语广播网首次尝试用“知道”Facebook社交平台对本次诗会进行海外同步视频直播,时长100分钟,当天有效覆盖183万人次,线上互动81 023人次,境外受众反响强烈。2017年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大联播,郑州电台在阿基米德、考拉FM、蜻蜓FM、企鹅FM设立拜祖大典国际大联播手机台,通过网络收听的方式传播黄帝文化,当天这几大App对国际大联播的实时直播点击率高达400多万人次,刷新历年直播记录。

这几年,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多重维度的不懈努力,在传统文化传播方面的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仍然要客观冷静地看到,当前,随着媒体竞争加剧,部分媒体为了生存,更多地瞄准市场,却忽略自身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责任。媒体人应当自觉强化一种理念,坚守一份信念,在傳承传统文化上有作为有担当,共同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胡惠林.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文化安全[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132.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报告——文化的多样性、冲突与多元共存(2000),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59.

[3]喻国明.关于传媒影响力的诠释——对传媒产业本质的一种探讨[J].国际新闻界,2003(2).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新媒体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