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教师如何转变角色

2018-08-21王金凤

考试周刊 2018年72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角色转变新课程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应用,以往的小学课程体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小学自然课”已经改为了“小学科学课”。因此,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也相应地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对小学科学课的老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文主要讲述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科学课教师转变角色的方式方法,以便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科学课;教师;角色转变

受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传统的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主要是以老师讲课为主体,学生坐在教室里被动地听讲。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实时转变小学科学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担任的角色,把教学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提升老师的综合素质,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已经势在必行。

一、 老师要成为引导者,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主要是以老师在课堂上讲课为主,学生坐在教室中被动地听讲。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老师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自然科学知识,缺乏一定的主动性。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发生了很大变化。新课程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能力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是要把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由此看来,老师要逐渐地转变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引导学生正确的科学探索兴趣,并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科学探索。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科学实验和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让学生具备充分准备时间,掌握实验的基本要领,然后带领学生动手做实验探索。

例如,“沉和浮”这一章节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要教学生认识对物體的沉浮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在实验开始之前,老师要把需要用到的基本材料告诉学生,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在实验中,老师对学生积极引导,把同样体积大小的石头和纸团放在水中,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结果是:石头一放入水中就沉了下来,而纸团浮在水面,没有下沉。这时候老师就可以根据这两种现象,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影响物体沉浮现象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重量的不同。依照这个实验思路和实验程序步骤,老师引导学生继续进行实验,最后发现,影响物体沉浮现象的原因还有水的密度的不同,水的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二、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在新课程背景下,虽然对新课程进行了改革,形成了新的课程体系。但是新课程体系并没有对所要教授的课程进行具体的材料供应。因此,为了能够保证小学科学课程的顺利进行,老师要担任起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者角色。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开发出新的教学素材,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开发新的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小学生好奇心重、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等特点,开发出具有创新性、新鲜感强的素材。此外,老师还可以根据强大的互联网功能,寻找到适合现代小学生思维发展要求的课程资源。

例如,在教学生认识动物这一课程时,老师所选用的动物案例,要真实存在,并且是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熟悉的动物形象。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此外,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寻找到一些动物图片,或是视频,在课堂反复播放,提高学生的认知。

三、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注重让学生背记科学课教材上的相关知识点,以应对考试。新课改中,对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改革,不再只是要求学生记住知识点,而是更加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精神和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做科学知识的传授者,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学会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正确地观察,善于发现身边的新鲜事物,并且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科学大胆的实践。

例如,在学习《电磁铁的磁力》这一课程时,为了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电磁铁的磁力原理,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实验。为了能够方便操作,老师可以在实验之前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在老师给每个学习小组发放一块小磁铁之后,引导学生把磁铁放在纸片上。然后磁铁朝下,放置纸片,发现磁铁没有吸附力,掉了下去。之后老师再给每个学习小组发放一个磁铁,分别把两个磁铁放在纸片的两边,让学生随意翻转纸片的角度。这时候老师和学生会发现,不管什么角度放置纸片,两个磁铁都紧紧吸附在一起,没有掉下来。实验完成之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并由老师对磁铁的磁力原理进行讲解。

通过对科学实验的实践探索,提升了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老师可以在试验之后,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发现生活中的乐趣,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小学科学课老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老师必须根据新课改的新要求对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担任的角色进行转变。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的新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创新教学理念。老师要做教育工作的引导者,把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效率,完成新课改对课程目标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周雅丽.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教师角色转变及策略研究[J].新校园(中旬),2016(12):16.

[2]李媛秋.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教师角色转变研究与探讨[J].文理导航(中旬),2014(11):99.

[3]刘文军.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课教师角色的转变[J].新课程(小学),2015(06):61.

作者简介:

王金凤,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好仁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课角色转变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谈新课改后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对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理念的浅显认识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浅谈科学课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