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硫酸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哮喘的疗效及对呼吸道症状的影响

2018-08-20袁念芳柯金萍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年7期
关键词:哮鸣音沙丁胺醇布地

刘 娜,袁念芳,柯金萍

(1.大冶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湖北 大冶 435005;2.大冶市人民医院妇科,湖北 大冶 435005)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也是慢性咳嗽最为常见的诱因之一[1-2]。该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学特点是气道高反应性,多种炎症细胞、炎性介质均参与了该病的发作。机体在各种变应原的强烈刺激下发生支气管哮喘,如接触外界环境中的花粉、粉尘、冷空气、灰尘及油烟等,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喘息、胸闷、气促和咳嗽等。该病虽不致命,但对于年老体弱者,基于其普遍较低的机体免疫功能、各项修复能力和对疾病的防御能力,其病程通常更长且复发率更高,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精神及心理压力[3]。故哮喘的治疗对药物起效速度、呼吸道症状改善情况的要求较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硫酸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哮喘的疗效及对呼吸道症状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回顾性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大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哮喘患者83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控制的中国专家共识(2013)》[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同时经肺部听诊、肺功能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确诊;年龄≥19岁;抗哮喘药物诊断性治疗有效;对治疗方案知情。排除标准:(1)其他原因如严重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及结核引起的慢性咳嗽,气管异物、鼻后滴综合征等引起的支气管症状,呼吸衰竭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者;(2)有严重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菌药物治疗无效者;(3)治疗前4周内接受过糖皮质激素及治疗前2周发生过呼吸道感染者;(4)有长期或重症营养不良者;(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6)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7)治疗依从性差及病历资料不全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24~74岁,平均(55.94±15.10)岁;病程1~5年,平均(3.21±1.06)年;病情严重程度:轻度11例,中度18例,重度1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19~71岁,平均(53.79±17.04)岁;病程1~5年,平均(3.09±1.27)年;病情严重程度:轻度7例,中度18例,重度13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就诊后均给予常规化痰、止咳及抗炎干预,有细菌感染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观察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规格:1 mg ∶2 ml)2 ml+硫酸沙丁胺醇(规格:1 ml∶5 mg×20 ml)1 ml+0.9%氯化钠注射液2.5 ml,雾化吸入。对照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溶液(规格:2 ml∶1 mg)2 ml+0.9%氯化钠注射液2.5 ml,雾化吸入。所有患者雾化吸入均1次10 min,1日3次,连续治疗14 d,期间禁腥膻辛辣食物。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对患者呼吸道症状(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及肺部哮鸣音等)以无、轻、中和重分别按照 0、1、2和3分进行评分,由呼吸内科资深医师进行评估;同时,记录患者呼吸道症状缓解时间。于治疗前后采用肺功能仪检测表征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吸峰流速(PE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细胞免疫因子干扰素γ(IFN-γ)水平。

1.4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治愈:临床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及肺部哮鸣音等呼吸道症状完全消失,与治疗前比较,FEV1、PEF增加>35%;显效:呼吸道症状显著缓解,与治疗前比较,FEV1或PEF增加25%~35%;好转:呼吸道症状明显减轻,需少量用药后可消除,与治疗前比较,FEV1或PEF增加15%~25%(不包括25%);无效:呼吸道症状及肺功能未见明显好转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临床治愈病例数+显效病例数+好转病例数)/总病例数×100%[5]。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Tab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cases(%)]

2.2 两组患者呼吸道症状改善效果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及肺部哮鸣音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及肺部哮鸣音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道症状评分比较分)Tab 2 Comparison of respiratory symptom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point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Note:vs. this group before treatment,*P<0.05; vs. control group,△P<0.05

表3 两组患者呼吸道症状缓解时间比较Tab 3 Comparison of relief time of respiratory symptoms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VC、FEV1、PEF及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比较Tab 4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and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Note:vs. before treatment,*P<0.05; vs. control group,△P<0.05

3 讨论

雾化吸入主要通过高速氧气气流雾化药液的方式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并迅速发挥药效,由于其具有用药量小、起效快及安全性高等诸多优势而成为目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首选给药方式[6]。然而,雾化吸入所用药物的不同导致临床疗效存在明显差异。布地奈德为水溶性、脂溶性良好的第2代糖皮质激素,其有效成分可通过雾化吸入聚积于呼吸道黏液并溶于脂质层,从而可激活糖皮质激素受体并减轻气道炎症反应,被广泛应用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7-8]。而作为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常用的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可通过雾化吸入选择性地激活呼吸道β2受体,并促进支气管平滑肌舒张,扩张气道,减轻气流受阻,改善通气功能[9-10];还具备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炎性因子释放等作用[11-12]。近年来,不断有学者提出将硫酸沙丁胺醇、布地奈德联合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但其疗效仍在进一步探索中。

FVC、FEV1和PEF为评估肺功能的常见指标;IFN-γ作为致炎因子,在引起炎症的过程中发挥诱导作用;而IL-4为常见的抗炎因子,主要参与机体变态反应的调节,同时可反映机体炎症状态[13];已有大量荟萃分析结果证实,哮喘的发生机制与机体炎症反应关系密切,在接触变应原后,机体可发生抗原递呈,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等被激活导致炎性介质释放,从而出现气道痉挛、分泌物增多[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及肺部哮鸣音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及肺部哮鸣音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VC、FEV1、PEF及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钟远芹等[16]的研究结果相似。王平[17]的研究结果显示,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的作用机制、靶细胞均有所不同,前者能够使激素受体磷酸化并增加其对激素的敏感性,后者可刺激β2受体蛋白合成及其敏感性,二者合用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可快速缓解呼吸道症状。

综上所述,硫酸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哮喘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布地奈德,可明显改善患者呼吸道症状和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猜你喜欢

哮鸣音沙丁胺醇布地
特布他林以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效果分析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孟鲁司特结合沙丁胺醇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预后的影响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振动排痰治疗喘息性肺炎临床分析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老年慢阻肺的临床效果
不同激素雾化吸入对小儿急性喉炎并发呼吸困难的临床疗效
溴化异丙托品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在成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的应用
孟鲁司特联合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