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狐狸”辨析中提升学生多视角解读文本能力
——《小狐狸,你好》教学及点评

2018-08-18执教赵志祥评析李政涛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8期
关键词:菲利普奶酪狐狸

执教/赵志祥 评析/李政涛

师:孩子们,请看大屏幕。

师:这个小动物可爱吗?

生:不可爱。(生笑)

师:再看这个。它可爱吗?

生:不可爱。

师:再看。它可爱吗?

生:不可爱。(众笑)

师:为什么呀?

生:因为狐狸永远是狡猾的。

师:你用了一个关键词——永远,说狐狸永远是狡猾的。孩子,如果你长大当了法官,尽量不要说这种话。(众笑)你这一个“永远”,给狐狸打上了一个这辈子、下辈子永远都不能翻身的烙印(众笑)。狐狸是狡猾的,狡猾就不可爱吗?

生:不可爱。因为狐狸在长时间的进化过程中,它的大脑比较发达,所以它一般会想出各种诡计来捕猎小动物。

师:乖乖,连进化都知道!(众笑)你从生理的角度分析,大脑进化得比较发达,能想出各种诡计来捕猎小动物,因此它不可爱。

生:而且它的表情很凶猛。

师:把“猛”字去掉。

生:表情很凶。

师:表情凶的就不可爱。你看着我,都看着我!(作凶狠状)我凶不凶?

生:凶。

师:那要问一下,你们陆老师可爱吗?

生:可爱!

师:那她平时就没有凶过一次呀?

生:有!

师:对呀!偶尔凶一次能影响她的可爱吗?

生:不能。

师:那刚才我就凶了一下下,请问我可爱吗?

生:可爱。(众笑)

师:哦,我凶了一下也可爱,谢谢!那为什么老师凶了一下就可爱,狐狸凶了就不可爱呢?

(生纷纷举手)

师:孩子们,暂时把手放下。不用说我也明白,狡猾的狐狸就是不可爱。现在请大家做一件事。看看大屏幕,(出示:狐狸,你好!)能不能向狐狸问声好啊?愿意的举手!(少数)不愿意的举手!(多数)

师:只有一小部分同学想向狐狸问好。我发现,你们不仅是善良的孩子,还是非常纯洁的孩子,太可爱啦!咱看下一幅图。

师:课文的每个自然段我都标了一个序号:①②③④……下面我想和同学们合作朗读课文,大家读一段,我读一段。

(师生分段朗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你们读得这么熟,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把这个故事说出来呢?只准说一句话。

生: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

师:好!还有人举手,你想说什么?

生: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师:你不仅把她精彩的答案一字不落地重复了下来,更好的是,你还加上了一个结果。那我再给你来点高难度的。你能不能把“狐狸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放在前面说,把你刚才重复别人的话放在后边?

生:狐狸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是因为它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

师:现在提高难度,请大家用一个词来说一说这个故事。能不能一起说?

生:狐假虎威。

(学生选择并抄写,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自己写了哪一个词?

生:“聪明”。

师:和她一样的举手。这么多人认为狐狸聪明。和她不一样的举手。你写了什么?

生:我写了“聪明”和“狡猾”。

师:好矛盾啊。“聪明”是夸,“狡猾”是骂,你为什么又夸它又骂它呀?(生语塞)很难说,抱歉,难为你了!

生:我写的是“勇敢”和“狡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规范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进行了全面部署,党的十九大又进一步提出“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按照中央的要求,广西对专项转移支付进行了清理、整合、规范,研究制定了管理办法,完善了相关配套制度,初步建立了专项转移支付管理体系,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专项转移支付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部门利益等息息相关,当前还存在项目过多、规模过大、监管过松、效益过低等问题。如何建立科学高效的转移支付体系仍是财政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

师:勇敢表现在哪呀?

生:就是它不怕自己被老虎吃掉,壮着胆子跟老虎说话。

师:好样的!继续说。

生:它不怕被老虎吃掉,然后想出了躲避老虎的办法。

师:这样看来,的确是勇敢又狡猾。谁再说?

生:“狡猾”。

师:为什么说它狡猾?

生:因为狐狸狡猾地想出了那个办法,避免老虎把自己吃掉。

师:那个逃避被吃掉的办法是个好方法,你为什么不用“聪明”来形容呢?

生:因为狐狸都是狡猾的!(众笑)

师:那位同学用了一个词“永远”;你这儿又来了一个“都是”。狐狸永远是狡猾的,狐狸都是狡猾的,很有个性的见解。但是,我还是觉得这儿的狐狸很聪明。

生:聪明和狡猾是不同的。

师:出口不凡!继续。

生:聪明是代表正义的,狡猾是代表邪恶的,所以狐狸就是代表邪恶的。(掌声)

师:我的娘哎!(众笑)他是“永远”,他是“都是”,你们已经给它上升到情感色彩的定性了:狐狸就是邪恶的化身。和他观点一样的举手?(多数举手)哇,还不在少数。

师:孩子们,咱们暂且不说你们观点的对与错,再读一篇课文。一起看大屏幕。

生:《狐狸分奶酪》。

师:真聪明!就是《狐狸分奶酪》。这个狐狸可爱吗?认为可爱的举手!(少数举手)认为不可爱的举手!(多数举手)认为可爱的估计是从它表面看的;认为不可爱的估计是看到它的内心了。我知道,你们不会因为它的表面或者根据它的衣着打扮来判断它是好是坏。你想说什么?

生:它笑得很狡猾。

师:笑得很狡猾?那你说我笑得狡猾吗?

生:不狡猾。

师:喜欢我才不觉得我的笑容狡猾。狐狸好倒霉,连笑容都是狡猾的。

生:这个课文我读过,我知道它最后把那块奶酪吃光了。

生:狐狸不是想分奶酪,狐狸是想吃那个奶酪,所以就把它吃光了。

师:只不过,它用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吃掉了奶酪。

生:故意分得不公平,然后一口一口地咬掉。

师:是啊,故意分得不公平,看得真准。现在咱们要分角色读,只读狐狸和小熊的对话。

(出示对话内容,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读完了《狐狸分奶酪》,请你再从刚才那十个词语中选择一个送给狐狸。(学生选择抄写,教师巡视)你选择送它哪个词啊?

生:“可恶”。

师:选“可恶”的举手!(较多)和“可恶”不一样的举手!

生:“欺骗”。

师:因为欺骗才可恶。

生:“狡猾”。

师:因为欺骗才狡猾。

生:“聪明”和“欺骗”。

师:又聪明又欺骗,只是你把这个欺骗看得不是特别坏。

生:“诚实”。(众笑)

师:我的天呀,骗人家奶酪,诚实?(众笑)

生:不是。因为它没说要自己吃掉,它没有欺骗的意思,其实它开始也没有吃奶酪的意思。

师:你是说,小狐狸它本来就是想帮助两个小熊分奶酪。我(狐狸)分了,它嫌大,它嫌小;我为了帮它们分得公平,就不知不觉地吃光了奶酪。是这个意思吗?

生:对!它没有要吃光奶酪的意思,所以它一开始没有吃。

师:孩子,我要是你,回家以后,一定要重写一篇《狐狸分奶酪》,我会把我的想法全都加进去。迄今为止,我见到的,包括大学教授在内,你是解读这一篇小短文最独特的。(众笑)竟然敢说它诚实,而且说得有理有据。还选了什么词?

生:“聪明”。

师:还有谁选择了聪明?(少数)哇,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了。这两个故事是咱们语文书当中的第21课和第22课。此外,大家读过《伊索寓言》吗?

生:读过。

师:里面有一篇《狐狸和乌鸦》,读过吗?

生:读过。

师:以前的教材当中有这篇课文,现在没了,但是同学们都知道,都读过,这就好!如果我是教材编委,我就把第23课换成一首诗,请看。(出示:23《我喜欢你,狐狸》)这首诗的作者是中国作家协会的副主席高洪波先生。来,咱们试着读一读。

生:“你是一只小狐狸,聪明有心计,从乌鸦嘴里骗肉吃,多么可爱的主意!活该,谁叫乌鸦爱唱歌,呱呱呱自我吹嘘!再说肉是他偷的,你吃他吃都可以。也许你吃了这块肉会变得漂亮无比!尾巴像红红的火苗,风一样掠过绿草地。我喜欢你,狐狸,你的狡猾是机智,你的欺骗是有趣。不管大人怎么说,我,喜欢你。”

师:不知道你们读了这首小诗以后会怎么想。

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的话,它也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如果不这样的话,它自己就会被饿死。

师:我最欣赏你的第一句话,你还记得是哪一句吗?

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

师:好一个“另外一个角度”!我们一起写下来这句话。(板书)这是我见过的出自二年级学生之口的最能振聋发聩的语言!巧得很,我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把高洪波老师的小诗改了一改。

(出示并朗读改写后的小诗)

你是一只小狐狸,聪明有心计,从小熊手中骗奶酪,多么可爱的主意!活该,谁叫小熊怕吃亏,生怕别人占便宜!再说奶酪是捡的,你吃他吃都可以。也许你吃了这奶酪,会变得漂亮无比!尾巴像红红的火苗,风一样掠过绿草地。我喜欢你,狐狸!你的狡猾是机智,你的欺骗是有趣。不管大人怎么说,我,喜欢你。(掌声)

师:要学着用自己的判断,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现在,还是拿起笔。读完了诗歌,你觉得应该再送一个什么词给狐狸呢?(学生选择并抄写,教师巡视)你写的是什么?

生:“可爱”。

师:我的娘哎!(众笑)狐狸终于赢得了一个比较褒义的词,或者一个比较正义的词——可爱。

生:我是“可爱”和“凶恶”。

师:你是说它有时候很可爱,有时候又很凶恶,总之,它是一个矛盾的。

生:我觉得是聪明,不然它怎么从小熊那里骗过来奶酪?

师:你要是小熊呢,你觉得狐狸聪明吗?

生:我写的是“欺骗”。

师:可是人家高洪波先生说“你的欺骗是有趣,你的狡猾是机智”。

生:我没发现机智。

师:你没发现机智,却发现了欺骗。我知道,很难纠正你的观点,因为你刚才说狐狸都是狡猾的,而且永远是狡猾的。(众笑)哦,“邪恶的化身”有话说!(众笑)

生:我选“欺骗”和“聪明”。

师:你不用解释了。现在你的观点已经发生了动摇:你开始认为狐狸是邪恶的化身;现在呢,你已经认为狐狸又好又不好,又坏又不坏。是这个意思吗?

生:嗯。

师:孩子们,如果我是编委,我会为你们排上第四篇课文。这篇课文源自一个电影——《狐狸的故事》。(出示电影中狐狸菲利普爸爸的图片)这就是电影当中的主角狐狸菲利普爸爸。电影很长,我把其中的两个镜头浓缩了一下,变成了图片和文字。一起看大屏幕。

(出示镜头一)

(配乐朗读)菲利普一家生活得非常快乐,孩子们吃饭喝足了,打打闹闹,开心地玩耍。菲利普爸爸、露娜妈妈偎依着,看着幸福的孩子们,他们的脸上、眼里,全都是温情和满足。

(出示镜头二)

(配乐朗读)雨季来了,食物非常难找。为了不让孩子们挨饿,菲利普、露娜冒险去农户家里偷鸡。农户设置了陷阱,露娜被铁夹子夹住了一条腿,皮开肉绽,惨叫不停。猎狗听到了惨叫,飞快地奔向露娜,去捕杀。菲利普听到了惨叫,疯狂地奔向露娜,去营救。菲利普平时最怕猎狗,但此刻,他竟然直扑天敌,以命相搏。露娜拼命挣扎,突然,她小小的身体竟然把巨大的拴着铁链、铁夹子的木桩从土里拉了出来。拖着铁链,拖着木桩,拖着血痕,露娜使劲跑,拼命爬,终于爬到了沙丘上,爬到了家,爬到了孩子们身边。孩子们吓坏了,乱作一团,不知所措,除了围着妈妈凄惨地叫喊,什么也做不了。露娜奄奄一息,但她还是努力睁着忧伤的眼睛,看得出,她放心不下幼小的孩子们,但因伤势太重,在孩子们的泪光里,露娜慢慢地垂下了头,闭上了双眼,再也没有睁开……

(生静默,面含悲悯之情)

师:读的时候,我是在拼命地控制感情。我不敢太有感情地朗读,我怕你们这群善良的孩子流泪。什么都不用说了,宝贝们,你们的表情已经告诉了我一切。来,我们还是做一件事:从这十个词语当中挑选一个或两个送给狐狸。(生选择抄写,教师巡视指导)

师:现在,我想请说“邪恶的化身”的那位同学说一说你现在送了它什么词,大声说!

生:“勇敢”和“善良”。

师:本来你说狐狸是邪恶的,现在却送了它一个什么词?

生:“善良”。

师:通过这个词,我发现你很会完善自己,不会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观点!记住,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观点,当你拼命坚守着那一点的时候,思想就会变得僵死。

师:“邪恶的化身”改变了,刚才那位说“永远狡猾”的同学呢?你现在送给它的是什么词?

生:“勇敢”和“善良”。

师:如果让大家说一个情节,哪儿体现它的勇敢?

生:狐狸妈妈不惜自己的生命跑回自己的家去照看(孩子)。

师:好孩子,这是狐狸妈妈的勇敢。

生:到了雨季,为了孩子们的生存,冒着生命危险到农夫家里去偷鸡。

师:宝贝,偷还叫勇敢吗?

生:为了孩子,冒着风险去偷鸡。

师:你从狐狸的角度看问题——为了孩子,冒着风险。孩子们,你们选择的词语都是有根据的,是根据故事的情节,甚至抓住了一些细节来评价,了不起!

生:我觉得狐狸爸爸也很勇敢,因为它以前很怕猎狗,但是为了狐狸妈妈,它竟然跟猎狗勇敢地搏斗。

师:以命相搏!知道吗,狐狸是最怕猎狗的,但是为了露娜妈妈,菲利普勇敢地扑了上去。它不停地跟猎狗搏斗,就是为了争取时间让露娜赶紧逃走。不过,悲剧还是发生了,露娜死了。露娜死了以后,后面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生纷纷举手)

师:我建议你们先不用猜想,先去看。

师:孩子们,你们既然读过《伊索寓言》,一定知道《伊索寓言》里面还有这些故事。(出示:《狐狸和乌鸦》《掉进井里的狐狸和公山羊》《狐狸和为王的猴子》《老狮子和狐狸》《狐狸和樵夫》《寒鸦和狐狸》)比如说《狐狸和乌鸦》,你们一定知道狐狸是狡猾的象征。《掉进井里的狐狸和公山羊》里,它是奸诈的象征。谁还记得这里面狐狸说了一句什么话吗?还能记得吗?

生:你不要没看清情况就盲目地跳进井里。

师:这狐狸好坏呀!人家下来搭救它,它却害人家,还骂人家盲目,所以说这个狐狸有点奸诈。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你说山羊是不是有点蠢啊?

生:是!

师:那小熊呢?如果这两个小熊不怕别人占便宜,大一点小一点都没关系,请问,奶酪还能被狐狸骗走吗?

生:不能。

师:说得好!孩子们,记着,我们看任何问题都不要盯着一点,一定要注意另一个角度。

师:咱们再往下看。《老狮子和狐狸》,就显得狐狸很机智。

生:好多小动物被老狮子骗进洞里吃了,狐狸看到只有进去的脚印,没有出来的脚印,看出老狮子的诡计。

师:是啊,多机智啊!现在我想请你们说一声“你好,小狐狸”,愿意吗?

生:愿意!

师:来,一起说。

生:你好,小狐狸!

师:啊,孩子们发自内心的问好声,说明你们已经不再根据外表来判断狐狸的好与坏了。

师:孩子们,你们读的《伊索寓言》《狐狸分奶酪》《狐假虎威》,还有你们读的其他的许许多多的内容,关于所有动物的书和文章,我们统统称为文学作品。不同的作者,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会表达不同的——

生:观点。

师:对!不同的观点!这个不同的观点往往都是通过文章中的主人公的特点来表现的。想表现狐狸狡猾的特点,就写它骗奶酪;想表现狐狸凶恶的特点,就写它把猴子大王害了;想表现它聪明,就写它不上老狮子的当;想说它诚实,就写它劝寒鸦赶紧离开那棵没有成熟的无花果树。也就是说,你的观点不一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一样了。

师:我们平时看的这些画,我们读的这些文学作品,统统叫作艺术。而其中狐狸的形象、大象的形象、乌鸦的形象、小熊的形象等等,我教你们一个特别难的词,这些都叫作——(板书:艺术形象)读。

生:艺术形象。

师:如果以后我们看到一个狐狸就说它狡猾、邪恶,这样对不对呀?

生:不对。

师:那反过来说,我们看到一个狐狸,就说它善良、勇敢,对不对呀?

生:不对。

师:所以,不能说狐狸永远是狡猾的,也不能说它是邪恶的化身,要看你站在什么角度。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宝贝们,一起再看大屏幕。狐狸相同,形象不同。读。

生:狐狸相同,形象不同。

师:宝贝们,这个形象,是生活形象还是艺术形象?

生:艺术形象。

师:你说狐狸狡猾,你说狐狸善良,你说狐狸聪明,你说狐狸勇敢,相同的狐狸,在你的艺术作品里,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形象,这些不同的形象,就是——

生:艺术形象。

师:现在,老师布置一个作业,你们愿意做吗?

生:愿意!

师:那就是回家去读书。(出示二十多本有关狐狸的图书封面,学生一一读书名)

师:回去请爸爸妈妈给你们买。当然了,也可以到图书馆去借阅哦!等你到了五六年级,我建议你再读四本高大上的书:《山海经》,看看里面的九尾狐狸,它是神兽;《封神演义》,那里面的九尾狐变成了害人精;可以读读《聊斋志异》,看看里面的狐狸精是不是都是善良的;还有一位明朝的大学士纪晓岚,他写了一本书叫《阅微草堂笔记》,那里面的狐狸时而善良,时而美丽,时而勇敢,时而骗人,它是一个变幻不定的狐狸。

【点评】

赵老师的课,我是第四次听了,每次都能感受到他的师父于永正老师评价他的三个妙:妙语解颐、妙趣横生、妙不可言。

什么是理想的语文课?一次和周一贯先生一起评课时,我们讲了一个观点: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充分的课堂,让孩子们充分思考、充分朗读、充分体验、充分争议、充分表达。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标准:好的语文课一定要有生长感,有提升感。

《狐假虎威》这个故事,这个成语,孩子们都熟悉了,都知道了,再上这样一堂课,一个文本,到底带着孩子们从哪里提升到哪里去,从哪里生长到哪里去,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赵老师的课,我认为提升感是很清晰、很强烈的。他怎么提升,怎么带着学生生长啊?他的课最大的特点在哪里?我认为他有两个做法很值得大家学习。

第一个就是改变视角,打破成见,丰富学生对狐狸形象的认识。因为有这堂课,孩子们走出课堂的时候,认识就不一样了。他们原来一说起狐狸就是欺骗、狡猾、邪恶,拓展到狐狸也可以聪明,也可以机智,也可以可爱,甚至也可以善良。这样教学,打破了孩子们对狐狸的成见。课堂是什么?课堂就是目标,学无边界,打破成见。孩子走出这样的课堂,精神世界就发生了变化,他们看待动物、看待问题的眼光就不同了,这就是生长了。

第二个,就是提供挑战,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怎么能有提升呢?要给孩子们挑战,给他以刺激。给什么挑战,什么刺激?提高什么能力?比如说,通过概括说一句话,培养、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让孩子们在十个词当中选择一到两个词,提升他们的选择能力;在选择的过程当中,对不同词语的辨析和揣摩的能力;等等。最重要的是提升孩子的什么呢?那就是学会运用多种视角来思考和理解的能力。

这节课最打动我的,就是赵老师让学生们学会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但他没有因此否定学生原来的视角,没有忘记原有的视角。不同的词、不同的观点就是不同的视角,他让孩子们学会既可以用这个视角看狐狸,也可以用那个视角看狐狸。因为有了这堂课,走出课堂的时候,孩子就有了多元解读、多种视角解读文本的能力,也为他们个性化解读文本提供了条件,打下了基础。走出课堂的孩子,因为有了多元的视角、另外一个视角,从此对他人、对动物、对世界就有了更多同情式的理解和理解式的同情,这篇文本的育人价值就得到了充分的实现。

猜你喜欢

菲利普奶酪狐狸
假如给你一块奶酪
奶酪大作战
谁动了中医的奶酪
先来后到
活跳板
小老鼠吃奶酪
狐狸和猫
狐狸
狐狸便当
大笨熊巴纳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