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俯卧位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研究

2018-08-18江志勇许楚宏陈伟洪陈勃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5期
关键词:压缩性椎体腰椎

江志勇 许楚宏 陈伟洪 陈勃

胸腰椎压缩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 主要是由于外力损伤而在下胸段和上腰段引起的骨折[1]。胸腰椎压缩骨折后一般有局部疼痛, 活动时伴有剧烈疼痛, 局部瘀血甚至畸形等一系列不良现象[2]。现在临床上对患者一般使用腰背部垫软垫卧床休息的方法进行治疗, 但是该方法治疗周期长, 患者的病情恢复较慢, 而俯卧位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法则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加实用的方法。为研究俯卧位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对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本院选取102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02例单纯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 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1例。参加研究的患者均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 并得到伦理委员会的认可和批准。排除标准:排除合并脊髓、马尾和脊神经根损伤者;排除具有严重心身疾病、高龄、不配合治疗者。纳入标准:在本院经CT、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由外力引起的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前方压缩不超过椎体厚度的1/2, 不合并附件骨折或韧带撕裂)。观察组男27例,女24例, 年龄18~60岁, 平均年龄(36.54±9.87)岁。对照组男28例, 女23例, 年龄20~64岁, 平均年龄(38.99±11.4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背部垫软垫卧床休息的方法进行治疗。患者腰背部垫一个长约80 cm、宽约15 cm、高约5~8 cm的棉花枕头, 卧床休息并逐渐开展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定期复查CT或MRI。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俯卧位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进行治疗。患者俯卧在牵引复位床上, 助手握患者双踝部, 用力牵引患者双下肢, 并逐渐加大力度, 顺势牵引5~10 min, 术者立于患者左侧, 结合解剖学骨性标志及临床经验准确定位损伤椎体的棘突, 左手掌固定并按压于此位置,术者的右前臂置于患者双大腿前方, 用力抬起双下肢及骨盆,置腰椎于过伸位(若术者立于患者右侧, 则左右手相反), 助手同时配合术者顺势抬高双下肢, 复位后缓慢将患者放平并翻身置于平卧位, 腰段垫枕(长约80 cm、宽约15 cm、高约5~8 cm), 1周后依时间及患者锻炼情况指导患者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并定期复查CT或 MRI。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根据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治愈:治疗后受损椎体基本恢复正常形态, 骨折愈合良好, 胸腰椎部无不适感, 生活能力完全恢复正常;好转:治疗后受损椎体大部分恢复正常形态, 骨折基本愈合, 胸腰椎部疼痛感基本消失, 生活能力基本得到恢复;未愈:治疗后受损椎体未恢复正常, 骨折愈合不佳, 胸腰椎部持续疼痛感, 局部产生畸形并影响正常生活。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比较两组Beck指数[无明显变化指数提高0.2~0.3、指数提高0.3~0.4、指数提高0.4~0.5、指数提高>0.6;总有效率=[(指数提高 0.2~0.3)+(指数提高 0.3~0.4)+(指数提高0.4~0.5)+(指数提高>0.6)]/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0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Beck指数比较 观察组Beck指数总有效率92.16%高于对照组的49.0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Beck指数比较[n(%)]

3 讨论

胸腰椎压缩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性骨折, 一般是由于外力所致, 老年骨质疏松同样也会引起压缩性骨折。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患者一般会有背部疼痛, 活动时有剧烈疼痛的症状, 患者由于疼痛而不敢运动, 局部会有瘀血, 严重是会有畸形产生[4]。

俯卧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法是一种根据大量临床经验,结合临床特点创造的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5]。该疗法以受伤椎体为中心, 使脊柱过伸成拱形, 使椎体上下缘压力变小,使前纵韧带和椎间盘纤维环的张力加大, 使脊柱的生理弧度恢复, 压缩的椎体张开而复原, 从而完成复位。进行复位前,医师要提前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 积极介绍此种方法的好处,安全性, 增强患者的自信心[6,7]。进行复位前诊断时, 尽可能行受伤椎体的CT或MRI检查, 以便了解压缩椎体的损伤情况和程度, 有利于决定治疗方案和病情的沟通;治疗时,在未完全了解病情前, 切不可盲目采取此方法进行复位, 以免加重损伤[8]。常规的治疗方法是在患者背部垫软垫卧床休息进行治疗, 每周给予增加背垫的厚度, 厚度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而定, 但是, 此种方法治疗效率慢, 周期长, 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9,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0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eck指数总有效率92.16%高于对照组的49.0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俯卧位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的方法能有效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压缩性椎体腰椎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PKP在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患了压缩性骨折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