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前准备在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实施初探

2018-08-17陈家慧

校园英语·下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陈家慧

【摘要】任务型教学法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本文基于Skehan的任务型教学模式,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探讨任务前阶段需要进行的目标、情景、语言知识和心理等各项准备,为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创造条件。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任务前;语言聚焦

任务型教学法本质是以任务为中心,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使用目的语进行意义协商,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感悟语言形式,理解语言意义,最终实现掌握语言的目的。夏纪梅指出:“任务型教学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和实用的英语,激发学生在真实环境里应用英语的自然愿望,挑战学生运用英语作为工具完成任务的能力。”

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会面临无法进行任务型教学的困境,例如学生认为任务太难,参与积极性不高;学生基础薄弱而使用母语进行交流;学生英语水平不足导致语言简单化;由于缺少语言聚焦,学生忽略语言形式去实现交际目的,有可能产生语言石化现象。笔者认为,出现这些困境,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任务前阶段准备不足,缺少必要的情景铺垫和语言知识聚焦,无法支撑后续的任务。Skehan把任务型教学分为三个步骤: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他认为,任务前阶段的目标为重构,确定目的语和减轻认知负荷。因此,在任务前阶段进行情景创设,语言聚焦等活动,能减轻学习者压力, 对于后续任务的成败有重要作用。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观察,尝试对任务型教学任务前阶段的准备活动进行探索。

一、目标准备

在任务前阶段,教师须清晰地向学生介绍任务的目标,即任务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任务输出的形式。如此能帮助学生了解原有信息与解决问题所需信息的差距,在任务过程中调动语言知识进行有意义的交际,缩小信息差。确定任务输出形式有助于学生提高语境意识,教师通过明确输出形式,引导学生在特定的语境条件下进行交际。如牛津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课文,笔者设计表演性任务,要求学生扮演课文的角色接受记者采访,任务后的输出形式是采访。笔者引导学生思考采访的语言特点,学生讨论后说出采访有语言简洁、提问直接、主要陈述客观事实等特点。了解到目标和输出形式后,学生在任务中阶段能有意识地關注采访的特点,懂得补充访谈开场白和结束语。若任务的输出形式变成向朋友讲述所发生的事情,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日常口语对话的特点。与采访不同,朋友间的对话会更加随意,并且能加入更多表示主观色彩的用语。因此,在任务前阶段明确目标和输出形式有助于学生提高情景意识,任务输出更具体,真实。

二、情景准备

情景引入是任务前阶段必不可少的环节。Numan将任务分为真实任务和学习型任务。在任务前阶段创设与任务直接相关的情景,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和任务角色,促进任务的开展。此阶段可以借助图片、故事、音乐、视频等进行情景引入,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和情感体验。情景引入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时间合理。情景引入不宜过长,避免占用任务时间;第二目标明确,避免过分引申。中学生思维发散,容易将一个情景能引申到与主题无关的思考,因此教师要清晰地描述情景。第三,情景引入的素材要有趣味性和真实性,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例如学习一般将来时,笔者以创想未来的情景进行导入,首先向学生展示与未来有关的图片以激发兴趣,接着问学生“What the world will be like when you are sixty?”。笔者将时间设定在学生60岁时,把情景与学生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想象,避免时间跨度太大,学生偏离主题;学习祈使句时,笔者创设为班级制定规章制度的情景,此情景与学生学习紧密联系,学生有话可说。

三、语言准备

语言准备指在任务前阶段进行词汇和语言形式的教学。Skehan认为设计合理的任务应该把学习者的注意力引向意义、目的和协商过程,而不是语言形式。但Skehan的研究发现,在交际过程中,学习者可通过产出大量不完整的句子或省略句来达到交流目的;而在理解过程中,学习者可以通过表达大致意思等交流策略来实现理解。若无对新语言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不到提高,甚至导致学生语言固化。因此在任务前阶段,应该进行语言形式和词汇聚焦,减少任务中的交流障碍。

词汇准备指在任务前阶段向学生介绍或复习一些任务中会用到的词汇。Skehan认为任务前单词教学能激活学生原有的词汇知识,降低学习者认知负荷。笔者认为词汇教学能提高注意度,促进学习者有意识地运用生词进行交际,减少交流障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由于缺乏词汇而用母语表达的几率,促进词汇习得。词汇准备可以用预习的形式完成,让学习者提前搜集相关词汇,在任务前准备阶段进行分享。例如笔者设计了一个写寻人启事的任务,目的在于练习人物描写。我提前把学生分组,每组学生负责不同类别的词汇搜集,有的小组负责搜集描写五官的词汇,另一些小组负责搜集衣着词汇。在任务前准备阶段学生分享和学习人物描写词汇。在任务中阶段,他们能有意识地运用生词进行人物描写,提高了输出语言的准确度。词汇准备也可通过任务前阶段完成。教师提前准备与任务相关的词汇,运用灵活的方式教授词汇并进行适当操练,让学生“即学即用”。例如,在学习方位介词时,笔者设计了“描述你的房间” 的任务。在任务前阶段,笔者首先运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家具、装饰相关的词汇,激活原有知识。根据克拉申提出的i+1原则,笔者用图片和词汇匹配法适当补充一些任务中可能用到的生词,提起学生注意,丰富任务中的词汇表达。

语法准备是指在任务前向学生展示语言形式和操练,任务前的语法准备要和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不同,它主要是一种意识提升活动。程晓堂认为学习者感悟语法形式能帮助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语言的形式并监控自己的运用情况,从而修正自己的中介语系统。如笔者在讲授be going to 形式时,以参观太空旅馆为情景,要求学生与组员讨论协商,共同拟定太空旅馆一日游的计划。在语法准备阶段,笔者结合be going to的用法呈现一个旅游计划的任务示范。

Travel Plan

8:00a.m. Jane and I are going to have breakfast at the Garden Restaurant.

8:45 a.m. Tom is going to watch a movie at the Space Cinema.

笔者采用归纳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用be going to+动词原形表将来计划,需注意be动词变位。经过任务前的语法聚焦,學生在任务输出时的语言准确度和流利度提高,敢于用不同人称进行表达,语言的丰富度也得到提高。

四、心理准备

任务前心理准备即在任务前阶段通过向学生解释任务,给予准备时间和营造宽松的氛围,减轻学习焦虑。焦虑来自于学生需要用第二语言进行交流而产生的不自信和恐惧心理。减轻焦虑能让学习者敢于表达,敢于试错,在讨论协商中关注意义的传达。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心理准备。第一,教师需设计难度适中的任务,在描述任务时向学生说明任务中可能出现的困难,让学生有心理预期,并强调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及词汇知识是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鼓励学生“跳一跳摘苹果”。第二,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强调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完成任务,老师作为一个咨询者、指导者的角色给学生提供帮助,降低学生心理负担。第三,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运用语言形式和意义结合的综合评价手段让学生关注语言的交际意义。程晓堂认为任务型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基于以下两点:意义优先和是否完成任务。在任务前向学生强调教师以任务是否完成为主要评价标准,而不是单纯的语言形式正确。这样能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把注意力转移到表达意义和解决问题上来。

五、结语

任务前阶段是任务型教学重要的一环,它帮助学生熟悉主题,代入情景,提高意识,激发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已有知识进行语言建构,减轻学生思想负担,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实现语言习得。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需充分重视任务前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目标、情景及心态的准备,让学生准备充分,促进任务达成。

参考文献:

[1]夏纪梅.“任务教学法”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效益[J].中国大学教学,2001(12).

[2]Skehan.P.A Framework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sk Based Instruction Applied Linguistics,17(1):38-62,1996.

[3]Numan.D.任务型语言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11.

[4]Skehan,P.语言学习认知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5]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初探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浅谈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专业英语口语教学实验报告
高中英语阅读课中任务型教学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阅读量对初中生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