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2018-08-17陈小璐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1期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满意度

陈小璐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中心医院第一手术室,辽宁 大连 116600)

手术室是外科患者各类型手术、介入检查、治疗和急症抢救的主要场所,也是医院的重点高危科室[1]。需手术的患者通常对于手术方案、预后等缺乏了解,容易发生恐惧、焦虑等情绪,严重者可产生生理和心理应激,甚至发生麻醉或者手术意外事件[2]。故,做好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工作十分重要。舒适护理是集整体化及个体化于一体的新型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舒适状态,缩短或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提高治疗效果[3]。为了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88例于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男21例,女23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42.92±9.15);手术情况:普外科手术10例,骨科手术11例,妇产科手术10例,泌尿外科手术7例,耳鼻咽喉科手术3例,其他3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24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43.10±9.24);手术情况:普外科9例,骨科12例,妇产科9例,泌尿外科8例,耳鼻咽喉科2例,其他4例。两组性别构成、年龄、手术类别等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包括完善术前检查、常规备皮、术前准备手术器械及相关药品、术中严格无菌操作、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遵医嘱送入ICU或普通病房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采取舒适护理:①术前舒适护理:患者入院后,向患者讲解所患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术后护理等;向患者介绍术前贮备内容、麻醉方式等,并向患者介绍手术成功的案例,产生榜样效应,帮助患者调整好心态。②麻醉前舒适护理:患者入室等待麻醉期间由专职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护理监管,以避免等待手术时的孤独感和恐惧感;同时,可根据患者个人喜好,为患者播放柔和、恬静、舒缓的音乐;告知患者全程有巡回护士陪伴并对其进行护理,以消除患者的担忧和恐惧。③术中舒适护理:主动营造干净、整洁、安静、优雅的氛围;加强对患者的保暖及室内温湿度的调节;协助取手术体位,满足舒适要求,消除不适感;手术开始后,对于局部麻醉的患者巡回护士通过谈话交流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麻醉及手术过程中,保护患者隐私和尊严。④术后舒适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可用温盐水擦除术区上的消毒液和血迹并穿好衣服,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撤离过程朱保护患者切口及引流管;协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定时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症状或者疼痛,并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①心理状态:分别采用Zung'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SDS)评定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分值均为0~100分,标准分≥50分表示有焦虑或抑郁症状,得分越高,症状越明显。②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手术室环境、护理态度、技术质量、舒适情况等,总分100分:a.非常满意:≥90分;b.满意:75~89分;c.一般:60~74分;d.不满意:<60分。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计量、计数资料表示为(±s)和率(n/%)的形式,分别进行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患者护理前比较,△P<0.05;与同一时间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44)64.25±4.86 56.72±4.95△ 62.07±5.02 54.76±4.77△观察组(n=44)64.31±4.9049.43±4.55△*61.92±4.9641.38±4.20△*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的环境,陌生的手术环境、即将要发生的手术事件、孤独感等对于患者均是应激源,可使患者出现非特异性的生理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血糖升高以及血浆内皮素、皮质醇等血清学指标变化,产生应激综合征[4];此外,多数患者面对手术,均会出现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以及对病愈的渴望,导致严重的心理冲突和生理反应,引起一系列生理、内分泌及免疫的变化,导致生理紊乱及情绪障碍,影响手术成功率及预后。传统护理工作是一种以疾病为中心,术中护理主要是护士配合医师进行,多采取功能制护理模式[5],往往忽略患者的身心护理,使患者的生理、心理应激无法获得有效缓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麻醉和手术的顺利实施。舒适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以为患者创造最佳的舒适状态为最终目标[6],从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舒适、精神舒适四个方面出发,使患者达到多方面舒适,确保麻醉及手术的顺利完成,促进术后康复。目前,舒适护理已被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护理,其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效果亦得到普遍肯定[7]。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舒适护理可有效改善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利于手术顺利实施及术后康复。

猜你喜欢

手术室麻醉满意度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