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学单”,把课堂带向远方

2018-08-16林荧荧

文理导航 2018年12期

林荧荧

【摘 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教师要做一个引路人,将学习的内容向课外合理地延伸,把课堂带向远方。“延伸性学习单”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载体,富有操作性、实践性、拓展性、知识性、开放性的“延学单”,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延伸性学习;学习单设计

在进入课改深水区的今天,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关注学生”“以生为本”已然成为当下的一大热词。但静观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教学受时间、教材等方面影响,教师的教学内容是相对固定的,每个学生的个性不能最大限制的满足,這是不可忽视的课堂教学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要做一个引路人,将学习的内容向课外合理地延伸。怎样设计富有实践性、层次性、拓展性、开放性的“延伸性学习单”,把课堂带向远方,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在两年多的课题研究中,笔者总结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设计延伸性学习单,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一、“操作类”延学单,激发学生“玩”数学

爱动是学生的天性。在“做中学”理念的倡导下,小学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开展延伸性学习,从而激发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热度,变“苦学”为“乐学”。

如:教学了“轴对称图形”一课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延学任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和“轴对称图形”交上了朋友,感受到了轴对称图形带来的与众不同的美。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如“剪纸”“中国京剧脸谱”“窗花”等等。你能利用剪纸、拼图或画画的方法创作出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制作出美丽的花边吗?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谁的作品最有特色。这个延伸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折一折、剪一剪的活动中再一次感受到了轴对称图形特征。教师对作品进行展示,学生互相欣赏评价,在感受图形美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又如:在学习了“升和毫升”后,教师让学生想办法寻找或制作一个能容纳1升水的容器,用照相机记录下制作的过程或作品,并利用这一容器估一估、量一量,脸盆、电饭锅、电水壶、浴缸的容量是多少?找几个杯子,装上多少不同的水,做成一副杯琴,用筷子敲出美妙的乐曲。这份延学单,既有操作,又有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原来数学是这么好玩。

“操作类”延伸性学习,让学生体验到动手“玩数学”的快乐。在做一做、玩一玩的活动中,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消极状态,学生学得更有趣、更主动。

二、“实践类”延学单,帮助学生“悟”数学

数学不仅仅是书本的,更应是在生活当中的。生本背景下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跳出课本,走到现实生活中去,将课外实践与课堂学习有效结合起来。因此延伸性学习要以生活为依托,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感悟、体验。

如:教学了“认识千米”后,教师在延学作业中,设计以下的题目:“1.下课时间沿着100米长的跑道走一走,数数走了多少步,看看大约用了多长时间。照这样计算,走1千米大约有多少步?要用多长时间?2.从学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从自己家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3.了解每种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磁悬浮列车、飞机)的时速。”解读教材,我们知道:千米不像之前所学的其它长度单位可以直接看得见,比划得出来。所以在课后的延伸性学习中,教师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亲身体会1千米到底有多长,从而加深对千米的感悟,培养了学生的长度观念。

像以上这样的“实践调查”类作业,是有效将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相沟通的一个桥梁。学生在“延学单”的推动下,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体验、感悟数学。

三、“探究类”延学单,促进学生“研”数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迁移知识方法。在课外,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自主将课中的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后的研究中去,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教师有意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最后拓展帕斯卡的推理验证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在课后的延学单中,教师设计了“你知道四边形、五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吗?想办法研究研究,把你的研究过程写下来。”从三角形拓展到四边形、五边形,是课堂知识的延伸,是探索活动的继续,更是学习方法的延续。学生在课后兴致勃勃地开展四边形、五边形甚至更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活动,学不止步,令人可喜。

四、“文化类”延学单,引导学生“读”数学

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凝聚着一代代人创造和智慧的结晶。课堂走向文化,是课堂延伸的一个重要方向。教师向学生展现数学所凝聚的文化,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人类的文明与智慧。

如:教学“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时,最关键的计算法则是“满十进一”。在课后的拓展学习单课末,教师设计了“你知道什么是十进制吗?”的题目,介绍了“满十进一”的道理,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教师还可以设计关于“进制”的知识,介绍关于计算机中使用的二进制、十六进制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进制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十进制之所以被广泛应用,可能是什么原因?”等问题。在课外延伸中,学生寻找到了数学文化与课内知识的对接,感受到了数学与文化交相辉映的魅力。课堂向文化有效拓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沉淀了学生的内在涵养。

五、“开放类”延学单,提升学生“用”数学

传统作业往往是课内例题的简单重复,这样的作业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学为本的延伸性学习应该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所以教师在设计延伸作业时应该把步伐迈得大一些,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习题,让更多学生“跳一跳”去摘果子。这样有利于拓展和延伸学生的解题思路,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延伸学习只有走向开放,才能有效挖掘文本的深度,让学生学得更加深刻。

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探究题:(1)用一根24厘米长的铁丝,围成几个不同的边长为整厘米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的周长一样吗?它们面积怎样?分别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根据以上的表格,我发现的规律是______。

(2)用12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成一个大长方形,可以怎么摆?这个长方形的长可能是几厘米?宽可能是几厘米?怎样摆长方形的周长是最长的?

这样“开放”的延伸性学习单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探究的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灵活性,甚至锻炼了学生求异、发散、集中等创造性思维能力。开放性的学习单让更多有能力的孩子能“吃饱”“吃好”,让更多的孩子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综上所述,有效的延伸性学习突破了课堂教学有限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带着研究意识走出课堂,带着思考走向课外,促进了学生可持续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整合优质的学习资源,设计合理、富有个性的延伸性学习单,将课堂有效延伸,引领学生走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