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2018-08-15江华青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江华青

【摘要】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应巧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分步训练,让学生理解文本的核心内容;应挖掘拓展,引领学生逐步养成“敢写”“爱写”的习惯,培养“会写”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语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5A-0111-02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农村初中生基础较为薄弱,教师很有必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灵活处理教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巧用教材,激发兴趣

叶圣陶曾提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若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关键,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身心愉悦地学习语文。农村初中生阅读面窄,教师首先要用好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匠心设疑,巧妙切入

教学课文《时传祥》时,可以这样导入新课:时传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曾做过什么事?是什么精神值得号召一个时代的人向他学习?教学课文《苏州园林》时,可从“标本”入手:有的同学喜欢把漂亮的花和叶子夹在书中风干,做成标本,当作书签。为什么说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代表,堪称我国园林的“标本”?教学课文《老王》时,教师可以这样切入:他是一个底层的车夫,却让作者念念不忘,甚至为他深感愧疚,为什么?巧妙设疑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2.鼓励发言,培养“会说”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的理念。教师备课时要根据教材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价值的核心问题,课堂上要充分相信学生,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敢于放手让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教学课文《猫》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假如你是其中一只猫,请你用猫的口吻,从来历、外形、性情、结局等方面用一段话做自我介绍;教学《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可以提问:“断肠”是什么意思?你有过“断肠”的感觉吗?作者为什么会有“断肠”的感觉?作者为什么“在天涯”?让学生在平常的反复思考和说话训练中培养敢说、会说的能力。

3.整合知识,拓宽视野

新课改提出,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只教教材。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对教材作深入解读,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不重视语文与其他学科、生活的关系,造成学生的思维与生活脱节。语文课堂既要考虑语文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要关注与相邻学科的横向联系。语文课堂除了要讲透教材内容,还要改变“唯学科”观念,根据教材适当渗透美术、音乐、历史、地理等其他学科知识,灵活插入时代的最新信息,使教学内容形成立体网络。如此既可充实语文课堂的内容,扩大学生视野,又可以让学生丰富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二、分步训练,培养“会读”

新课程理念提倡“本真教学”,教师课堂上引导学生踏踏实实读文本,通过深入解读、挖掘,理解文字背后的思想内涵和精髓。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有计划地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促进学生语言积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1.自由诵读。让学生在从未接触课文的时候,带着最好奇的心情和旺盛的求知欲,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此环节是了解文本的基础。

2.默读。教师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让学生養成带着问题默读的习惯,有一定的速度,边读边思考,让学生圈点勾画自己认为疑难的地方,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3.齐读。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适当地让学生齐读课文,可以增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4.扮角色读。灵活采用让学生扮角色朗读的方式,学生有机会设身处地地体会人物性格、语言和情感,对促进学生理解文本内涵有积极的作用。

5.情境诵读。教师可采用多媒体配乐的方式创设诵读情境,鼓励学生带着满满的自信和陶醉的感觉进行欣赏性诵读,彰显个人诵读风采。在全班树立诵读标兵,营造爱朗读的氛围。

三、挖掘拓展,培养“会写”

1.写理解感受。语文课堂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例如,教学《天净沙·秋思》时,教师请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朗读,想象看到或听到了什么,并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或讨论交流解决的问题,教师不必讲;教师只讲疑难处,引导学生欣赏精妙处,理解感悟文本精髓。

2.仿写。教学时根据教材内容和具体学情,捕捉精彩段落让学生仿写。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可让学生仔细揣摩描写父亲背影的动词,仿写自己的父亲或者其他亲人的背影。

3.扩写、缩写与改写。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有扩写的空间,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练习扩写;也可以让学生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还可以让学生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者表达方式,尝试改写。

教师在反复的训练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开发和训练学生思维,使学生逐步养成“敢写”“爱写”的习惯,培养学生“会写”的能力。

四、善于总结,指导学法

1.预习方法。通读全文,结合课文注释圈点批注,勾画疑难之处,结合课后练习思考文章主旨。

2.阅读方法。学习散文,让学生根据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小说,让学生围绕小说“三要素”进行阅读,具体赏析文中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学习诗词,让学生反复诵读,品味诗词的意境和思想精髓。

3.复习方法。引导学生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课后及时复习,归纳总结,适当做题及时巩固。多与同学讨论交流,如有不懂之处及时问老师,不留隔夜题。

总之,语文教师应赏识、鼓励学生,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即使农村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也不轻言放弃,想办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一步步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形成语文能力。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国学积累:语文写作教学路径的多元探寻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