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学”和“玩”的结合中丰富幼儿认知

2018-08-15左丽云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龙身横幅舞龙

左丽云

游戏来源

在生成性主题《水漫金山》活动开展过程中,《水漫金山》的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都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户外游戏时突然落起了雨点,孩子们把半截横幅顶在头顶上,边跑边喊:“下雨啦!躲雨喽!”有的孩子两两一起把横幅举在头上,有位小朋友说到“龙王来啦,龙王来布雨啦”,还有小朋友应和着“水漫金山啦!”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我联想到民间艺术活动《舞龙》。不仅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兴趣,拓展幼儿运动综合能力,还可以在生成性的主题中进一步地挖掘。大班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平衡性和耐力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初步具有了合作意识。孩子们在游戏中自主选择、自主游戏、自我探索,在运动区中应运而生了民间游戏《舞龙乐》。

观察目的:大班幼儿自主游戏经验与运动综合能力的发展。

观察目标:

1.基于游戏的经验和兴趣,幼儿对游戏材料、规则、内容的自主选择和探索。

2.根据幼儿运动能力水平,上肢上举的耐力和动作协调性、灵活性发展。

观察时间:下午户外活动时间

观察地点:操场

观察对象:一组幼儿

观察实录1

户外活动时突然落起了雨点,小保拿起了半截横幅顶在头上,边跑边喊:“下雨啦,躲雨啦!”其他的小朋友见状也都三三两两拿起了一截一截的横幅举在头顶上,小帅说:“龙王来啦,龙王来布雨啦!”又有小朋友应和着:“水漫金山啦!”他们顶着横幅一会儿分开跑一会儿又追跑着。旁边玩其他材料的小朋友看到他们的游戏,跑来问:“你们是在舞龙吗?”跑动的孩子们回应道:“对呀,我们舞龙啦!”

观察分析:

游戏中每一次探索都会让孩子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今天这个偶发的游戏,不仅能满足了他们走、跑、上举的综合运动发展需要,同时也有对主题活动经验迁移和情绪情感上满足的体现。观察中我发现孩子们的游戏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游戏活动无目的性,材料操作性不强。

2.活动内容较单一,形式缺乏层次性。

3.缺少合作意识,多数幼儿自顾自地跑,缺少协调配合。

在游戏评价环节中,我有目的地和孩子们展开了讨论,孩子们相互分享着舞龙带来的乐趣。有小朋友说:“我在电视上看过舞龙!龙身是很长很长的!”有的小朋友也激动地说道:“对呀!长长的龙身里藏着许多人呢!”有的小朋友还学起了舞龙的动作。针对讨论出的问题,孩子们决定下一次户外活动的时候,增加舞龙的人数;添加更长的横幅;延长游戏的时间。

观察实录2

第二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在操场上自由分组,孩子呼朋唤友,喊着“舞龙了”。刚开始,孩子们脸上都笑眯眯的,能一个跟着一个有序地舞出“整条龙”样儿。我发现孩子们的动作幅度不大,大部分都在走,而且有各走各的现象,有的“龙”甚至都挤成一团,渐渐就听到A叫声“我看不到路了。”B也叫了起来“C,你踩到我的脚了。”“我的手都酸了!”“膀子好累呀!”……C对D说:“怎么总是摇来摇去啊?我想去玩别的游戏了……”

观察分析:

1.“龙身”中幼儿人数太多,孩子们个子参差不齐,影响了整条“龙”动作的协调。

2.游戏材料是整条连在一起的横幅,在舞龙时孩子们基本没跑动起来,限制幼儿其他动作的发挥。

3.孩子们还没有合作意识,舞龙时需要进一步找到动作节奏,强调相互协调配合,体现游戏的合作性。

4.游戏材料单一,玩法单调,导致兴趣降低。

指导策略:

及时和孩子们对在游戏发生的问题进行讨论,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玩法调整:

1.排队:孩子们按个头高矮排在龙身里玩。

2.协调动作:参与游戏的小朋友需要进一步熟悉动作,能够步调一致地做舞龙动作。教师利用集体活动时间让孩子观看《舞龙》的表演视频,丰富孩子们舞龙的动作经验。并在不同的节拍中做动作。孩子们的协调配合增强了。表演区中有的幼儿想出更多的动作和大家分享,进一步丰富舞龙的动作。

3.材料调整:针对影响动作发挥再次引导孩子进行了讨论。有位小朋友说道:“我看奶奶用扇子跳广场舞,我们也可以用扇子来舞龙。”孩子们想出借助新材料和新道具玩游戏解决办法。这一想法再次激发了孩子们尝试探索游戏的兴趣,教师及时给孩子提供了扇子,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

观察实录3

孩子们尝试用扇子进行舞龙。他们自由组合,豪豪说:“我来当龙头,你们要一个跟着一个,不要乱跑。”随着扇子的加入,孩子们在舞龙时动作更灵活自如了,动作节奏更加协调配合了。挑战游戏难度的时候到了,教师抛出问题 “怎么样让龙身变得更长更大!”孩子们提出可以一组接一组接龙跑,由小帅带队的五个孩子跑在另外一队的后面,这样一条长长的龙队在操场上跑动起来了。游戏结束后小俊意猶未尽地对小宇说:“林煊宇,我们明天再来玩!”

观察分析:

《指南》指出:借助各种材料和器械进行运动,尝试新的内容和玩法,获得身体运动的经验。孩子们尝试扇子当成“龙鳞”,新的材料激发了游戏兴趣,幼儿在体验新的游戏玩法中获得了满足和发展。在游戏中小帅和豪豪提出了新的游戏规则,其他孩子也能认同,游戏动作的发展和团队合作都得到了体现。

指导策略:

在这个游戏中,孩子的自我探索、寻求问题解决办法的积极性很高,如何将游戏变得更有趣,更有挑战性。教师从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出发做了思考:

1.形式调整:增加音乐律动,随音乐进行“舞龙”,能走出一定的队形。

2.材料调整:增加障碍物,让幼儿的动作更规范,合作更紧密。

3.玩法调整:站在起点处,进行舞龙比赛。

4.游戏融入韵律操:孩子们每一次尝试所获得的经验都得到了运用和发展,他们已经能跑出花样的队形,并且把游戏融入了大班民间韵律晨操。

结束语

孩子每次学习经验的获得,都需要教师在幕后把握好时机,运用恰当的引导策略调动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和意愿,因势利导,提供条件,让孩子多通道多感官参与,在 “学”和“玩”结合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丰富认知经验,获得情感的满足和综合能力发展。师生共同探索出来的成果在课程活动中得到恰如其分的应用,这应该就是课程游戏化推进发展的真正价值所在吧!

猜你喜欢

龙身横幅舞龙
《有竹居小横幅》书法作品
舞龙
阅读理解专练(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龙身蛇形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
龙 王
中秋舞龙
清代古典家具龙纹饰绘的什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