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频直播新闻:以他者之眼“亲历”事件

2018-08-15王向军

传媒 2018年4期
关键词:现场感亲历社交

文/王向军

当前,随着花椒、斗鱼、熊猫等直播平台的兴起,腾讯、新浪微博等具有社交优势的新媒体的加入,“直播+社交”的T2O对传统新闻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不少媒体已经开始探索网络直播与新闻生产相结合的新传播方式,如BBC、VOX、《每日邮报》等国外传统媒体已经开始入驻Facebook等大流量社交直播平台,主动适应新闻传播新趋势。可以说,飞速发展的计算机、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传播媒介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休闲方式、思考方式。在社会化媒体逐渐成为主流的过程中,视频直播新闻以其独有的现场感、社交性等特点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探索的新方向。

据路透社研究所发布的《2016数字新闻报告》显示,51%的被访者每周都会在社交媒体阅读新闻,所有45岁以下的被访者都认为线上新闻比电视新闻更重要。同时,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新闻白皮书》证明,用户会主动进行内容选择,热点新闻视频是除电影外最受欢迎的视频类内容。也就是说,单纯的文字、图片新闻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旺盛的视觉体验需求,而具有未经编辑的现场感、受众参与的互动性和作为传统媒体报道补充的社交平台+现场直播的视频新闻则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视频直播新闻的兴起

智能端的普及与用户信息接收端的转移。WiFi热点的覆盖、4 G网络的推广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促使人们收发信息的方式发生了转变,移动端成为人们日常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方式。在牛津路透社研究院发布的《2016数字新闻报告》中显示,超过一半(53%)的受访者表示移动智能设备是其获取新闻的最主要途径。当进一步研究其中新闻分布和内容呈现方式时会发现,社交媒体已经超越网站、专业新闻APP等传统入口,成为用户主动且频繁地获取新闻的最主要方式。用户在社交平台上随时在线,保证了消息推送的到达率,当重大新闻或突发事件发生时,通过社交媒体发出的直播新闻相较于其他端口来说更易受到用户关注。同时,在移动终端进行直播也摆脱了专业媒体对摄录设备规格和视频剪辑技术的较高要求,用户能以更加简单、便捷的方式进行新闻制作与传播。技术的不断更新为网络直播提供了广泛的用户数量,降低了新闻直播的准入门槛,只要拿起手机,每个人都是“公民记者”。

青年亚文化与窥私欲的推动。

面对互联网时代众多的碎片化信息,“点赞”成为人与人交流的方式之一,社交平台上的视频直播同样有“点赞”的功能,直播者可以通过点赞的数量判定视频的关注度。同时,直播作为一种融合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多种T2O的传播方式,允许用户通过即时发言与直播者进行互动。直播者以第一视角拍摄实现内容生产,用户则通过直播者的镜头“亲历”事件,这更加符合用户对新闻真实性和现场感的要求。例如,2015年6月,北京丰台发生“大红门”火灾事故,网友“大熊”旁观了事故的发生,并对近5000名网友进行了一次现场“视频直播报道”,在直播中他以第一视角展现火灾现场,描述自身感受并解答对现场状况的疑问,整个直播过程获得了4万多人次的点赞。

同时,正如心理学家苏晓波认为,只要人格还没有成熟,人们就还会热衷于窥探别人的隐私;只要人性还存在着缺陷,窥探隐私的喜好,就永远不会结束。人性本能的窥私欲也是视频直播新闻发展的动力。窥探隐私作为一种心理本能,源自于人类天生的好奇心。普通人通过直播的方式将自己的私人生活分享到网络上,允许其他人观看,而网红、明星的入驻更是给大众提供了一个进一步接近名人、了解其生活的途径。通过社交平台网民能够直接与明星进行交流,形成一种更加平等的关系,这也满足了网民的窥私欲。

视频直播新闻的特点

即时性和无法比拟的现场感。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通过社交媒体进行视频直播打破了传统新闻制作、播出的时间跨度。在突发事件中,现场的亲历者能够通过直播的方式向不在场的人们展示现场的基本情况和事件进展状况,以直播的形式将人们带入整个现场,这种方式远比新闻记者收到消息再奔赴现场报道要迅速得多。例如,2015年11月13日,巴黎发生暴恐袭击,在枪手闯入现场并扫射几分钟后,视频直播应用Periscope就在第一时间呈现了袭击现场。在这种典型的U G C生产中,直播视频是对现场状况的直接记录,绝大多数拍摄者并没有对画面进行选择的意识,虽然它可能存在血腥暴力等未处理镜头的争议,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事件现场的直接展示和直播者的第一视角都满足了用户对于简单原生态及私人化内容的需求。

社交性与补充功能。拥有大流量的视频直播平台多是依托于社交软件,比起原有的通过链接的方式跳转到其他APP或者网页的入口方式,利用社交软件直接观看新闻节省了大量跳转的时间并提高了关注度,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用户因跳转放弃阅读的情况出现。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与直播合作则进一步实现了“平台”与“入口”的融合。通过具有社交性的视频直播,用户能够即时与直播者进行互动,而同一新闻事件总是存在多个直播者,他们以不同视角对事件进行报道,能在最大程度上还原现场。

在巴黎暴恐袭击发生后,虽然欧美主流媒体均在第一时间进行话题跟进,但都停留在文字、图片和事后片段视频传播的层面上,无法像Periscope一样快速开启视频直播通道。现场亲历者通过在该应用上直播周边情况,将巴黎地区的视频信息流汇集于这一平台上,使更多的人了解到正在发生的事情,而Periscope代替了主流媒体成为人们了解事件进展的首要途径,这也成为C N N等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素材来源。

同时,优势互补使越来越多的专业媒体投身“直播+社交”。如英国的天空新闻台视直播为其第二战场,社交媒体团队成员也在不断扩大,在任何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天空新闻台都不遗余力地做直播,不仅直播抗议运动、媒体发布会、橄榄球赛以及政客采访,还整合读者评论。可以说,专业媒体以用户直播内容为素材,既获得了“零修正”的一手现场资源,也可以利用直播平台的大数据统计分析直播人数的波动和网友评论,有针对性地改进并调整后续报道策略。传统媒体的高质量新闻报道与直播强互动性和即时反馈的优势相辅相成,两者共享彼此带来的用户参与感、满意度和其对媒体、平台黏性的提升。

传受双方角色的转变。学者高丽华在《基于社会化媒体平台所形成的互动仪式》中对传播主体的身份转变提出了要求,认为媒体要从传播介质转向共享情感的虚拟平台,内容生产者要从传播主体转向仪式引导者,而受众要从信息接受者转向仪式参与者。在直播新闻中,社会化媒体不再只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而是作为提供视频播放平台的一方出现,为传受双方提供分享情感体验和情绪变化的虚拟化平台。就直播新闻而言,传播活动由传播者一人完成转变为直播者主导、用户参与,用户通过提问、评论、提出详细观看要求等方式参与直播者的视频内容生产,双方共同在线最终完成内容编码。至此,通过直播互动,直播、媒体平台和用户共同组成完整的内容生产与传播系统。

结语

无论是英国《卫报》设立“移动实验室”、《赫芬顿邮报》推出Huff Post Live等传统媒体自我革新,还是Buzz Feed、《纽约时报》等新老媒体成立专业团队、设定专栏节目,加强与社交媒体直播平台的合作,利用社会化媒体外接直播功能进行新闻生产已经成为各类媒体争抢用户关注、赚取注意力经济的必争之地,处于发展阶段的视频直播新闻蕴藏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包含着众多的不确定性。从基础设施方面来说,视频直播所需要的网络流量是远远超出传统社交媒体的,用户扩张和用户体验的发展将对网速提升技术和网络信号覆盖等问题提出更高的要求;从把关意识来说,非专业的视频直播者并不具备素材选择的意识,尤其是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血腥、暴力等画面的传播可能会对受害者及其家属造成二次伤害。同时,过度猎奇和审核机制不到位也有可能形成新的伦理挑战。总体来说,视频直播新闻能够让用户“以他者之眼亲历事件”,进一步扩大传统媒体所追求的真实感和现场感,但如何使用好视频直播新闻,为专业媒体注入新活力仍需进一步的实践与探索。

猜你喜欢

现场感亲历社交
我亲历的百年党史上的这次“伟大转折”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小球推动大球:“乒乓外交”亲历
我亲历了分田到户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写出新闻的现场感
浅论电视新闻特写的关键要素
电视新闻现场感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