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中医心理干预手段的认识

2018-08-15岳胜南郭家娟

关键词:心理治疗情志疗法

岳胜南,张 雪,郭家娟*

(1.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关键字】心理干预;中医心理疗法;情志

1 中医心理疗法的背景

中医心理疗法源远流长,《黄帝内经》问世之后,中医心理疗法理论体系初步形成。该书中心理治疗理论初步构建,并且确定了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具体治疗方法,为其后的中医心理治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医在心理治疗疾病方面,其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对临床的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2 中医心理干预手段

中医心理治疗[1]又称“意疗”,是一种运用中医的理论,单纯借助于语言、行为等方式来改变患者对事物的消极态度,改善患者因疾病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情绪不畅、或因情志不畅日久而产生的身体不适,从而达到治疗或康复作用的目的。主要包括中医情志疗法、中医认知疗法和中医行为疗法。

2.1 中医情志疗法

中医情志疗法是指医者引导患者产生某种情绪,治疗患者因不良的情志活动导致疾病的一种方法。人体正常的情志活动对人体脏腑功能的调节起重要作用,但若人体的某种情志过极,超越了人体自身生理调节范围和心理适应能力,即可导致气血失和、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中医的心理干预从疾病产生的病因进行治疗,在临床中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2.1.1 情志相胜法

情志相胜法[2]是根据《黄帝内经》的五行学说理论,运用七情相胜理论作为治疗原则,通过一种情志活动来平衡另一种因某种刺激而引起的不良情志活动,从而恢复患者正常情志的一种方法。中医认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怒伤肝,悲胜怒。根据其中医的五行的对立制约关系,对患者的情绪进行相克的心理疏导,从而达到中医的根本平衡,即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现该疗法主要用于调整因情志过极而导致亚健康状态的人群的各种症状。

2.1.2 以情制情法

以情制情法是以人的情志可以影响气机的升降出入为基础,通过对不良心理因素的条畅,从而使气机的升降出入恢复正常的一种疗法。例如精神抑郁之人多易形成气滞、血瘀体质,使之“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气机调畅则血行易通畅,即中医所说气行则血行。故本法可用于治疗气滞、气逆等一系列的气机升降失调的情志症状。

2.1.3 顺情从欲法

顺情从欲法[3]又叫“顺意疗法”,是顺从患者的意志、情绪,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释却患者的心理病因,以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状态,纠正身心异常的一种方法。例如当因情绪抑郁而致病的患者想要安静的环境,则应顺应患者的意愿,安排其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中,患者可获得内心的满足感,心情变得舒畅,对患者抑郁情绪的纠正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1.4 宁静神志法

宁静神志法[4]是患者通过静坐、静卧或静立等方式进行自我控制调节的一种治疗方法。在此过程中患者可达到“内无思想之患,外不劳形于事”的境界。现代的瑜伽,就是宁静神志法中的一种,通过静坐、静立,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的和谐统一。在锻炼的过程中患者能够忘却烦恼,真正得到心灵上的升华,逐渐摆脱不良情绪的干扰。该疗法现多适用于以烦躁、焦虑为主要表现的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

2.1.5 移情易性法

移情易性法[5]是通过改变患者的生活环境和方式,转移或分散患者的某种思维的集中点,免于与不良刺激因素接触,使之摆脱不良情绪的一种治疗方法。一些患者往往过于关注自身的健康状态,若有一项指标升高或降低则会紧张、焦虑,这种不良情绪则会致病,使身体将康状况更差,移情易性法则是根据这一特点,通过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或环境,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或根据患者的爱好,采取不同的措施转移患者的关注点,从而达到消除紧张、焦虑,达到调整情绪而治疗疾病的目的。

2.2 中医认知疗法

以患者的认知活动作为操作对象,通过改善患者的认知,间接达到解决行为、情志、躯体方面的问题。

2.2.1 安慰开导法

安慰开导法是在了解患者情绪变化的根本原因的基础上,通过言语交谈来纠正其不良的情绪和情感活动的一种方法。中医讲究整体观念,治其本,心理治疗也需要从本治起。通过对患者的安慰劝导,使其心情舒畅,抛除烦恼,增强患者战胜不良情绪的信心。

2.2.2 疏神开心法

疏神开心法是医者对患者如知己,以诚相待,使患者把心中的疑虑讲出,医者再客观的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释,同时让患者意识到起自身才是最主要的情绪来源,并向患者传递自己不仅是疾病的主体,更是战胜疾病的主体,帮助患者不断提高理性认知,达到战胜不良情绪的目的。

2.3 中医行为疗法

中医行为疗法是医者通过某种行为对患者的情绪或行为方式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进而起到治疗患者不良情绪的一种方法。

2.3.1 习以平惊法

习以平惊法是通过反复对患者进行一种可耐受的情绪刺激,逐渐使患者对该情绪的耐受度得到提高,从而恢复常态情绪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例如容易惊吓的患者偶尔进行惊吓刺激,则可承受的惊吓程度就会提升,进而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该疗法与现代西方系统脱敏疗法颇为相似。

2.3.2 暗示疗法

暗示疗法是利用言语、动作等,在不知不觉中诱导患者对医生充分信任,引导患者接受医生的观点、信念、态度或指令,以解除其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该疗法主要用于治疗疑心重而导致焦虑、抑郁的患者。

2.3.3 社交疗法

社交疗法是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增加与人的沟通能力,很多情志致病的患者多伴有社交恐惧症。社交疗法就是根据患者的这种症状,逐渐的与患者交流,让患者感受到别人对他们的爱,并让患者学会如何去爱别人,这样才能增加患者与人沟通的信心。鼓励患者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人们交流,在娱乐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找到生活中的乐趣,这样他们才会克服原来的恐惧感,消除不良情绪达到治疗目的。

2.3.4 放松疗法

放松疗法又称松弛疗法,是患者通过训练有意识控制自身生理心理活动,改善机体紊乱状态的治疗方法。气功是我国古老的身心放松方法[5],它以自身为对象,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身,调心)为手段,纠正身体及心理的紊乱状态,防治心身疾病。

2.4 其他疗法

如中医情境疗法、精神支持疗法、心理养生疗法。

3 讨 论

中医重视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通过对患者不同情绪致病的辨证分析,采用不同的中医心理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中医心理干预节省了大量的医疗资源,有利于国民经济与和谐社会的发展,为广大贫苦人民送来了希望,尤其一些缺医少药的贫困地区,不仅减轻了家庭社会的经济负担,亦为国家医药卫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将在以后的实践中对中医心理干预的方法进行丰富、完善,以补充我国中医心理学理论的不足。

猜你喜欢

心理治疗情志疗法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团体心理治疗对酒依赖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心理治疗的常见误区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