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极端高温,如何自救?

2018-08-15赵中辛编辑青鸟

科学生活 2018年8期
关键词:热射病产热汗液

文/赵中辛 编辑/青鸟

选自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委、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主编的《图说灾难避险逃生自救科普丛书·极端高温篇》。

● 人体的正常体温如何调节?

1.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具有昼夜规律,通常在早晨6时最低,下午4-6时最高。

2.人体的产热主要来自体内的代谢活动产热以及运动时肌肉产热。

3.人体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散热。

(1)辐射:体热以热射线形式传到温度较低的周围环境中的散热方式,是常温下(25℃以下)人体静息状态最主要的散热方式,散热速度取决于身体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

(2)蒸发:体表液体(主要是汗液)蒸发时带走热量,是高温环境下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蒸发散热受环境湿度影响,湿度大于75%时,汗液蒸发减少;湿度大于90%时,汗液蒸发停止。

(3)对流:体表通过空气流动进行热量交换的散热方式。这一散热方式的速度取决于外界空气的流速和气温。

(4)传导:体热直接传导给与身体接触的低温物体的散热方式。这一散热方式所占的比重最小,只有在游泳等情境下才会占主导。

人体来到一个相对高温的环境下之后,身体会对高温环境做出反应,表现为出汗量增加,汗液中盐分减少,心跳加快。这一过程称为热环境适应,正常人通常需要7-14天来完成这一过程。

● 为什么会中暑?

产热过多:主要见于进行重体力劳动、运动、军训等活动的人群。饮酒、甲亢等因素也会导致机体产热增加。

获取热量过多:在环境温度过度升高、通风不良等因素作用下,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不能及时进行散热,散热量小于热获取量,会导致机体获取热量增多。

散热障碍:影响散热的因素有以下几点。⑴出汗减少:大面积皮肤烧伤、硬皮病等皮肤病以及某些遗传疾病导致身体汗腺缺乏,都会引起出汗量减少,从而使蒸发散热量下降。⑵饮酒及服用镇静类药物会引起体内体温调节相关的神经功能减弱,导致散热障碍。⑶过度肥胖以及衣服透气不良。⑷外界环境温度以及湿度过高。

● 容易中暑的人群有哪些?

1.重体力劳动者,如建筑工人、农民等。

2.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者,如夏季烈日下指挥交通的交警、工厂锅炉工人等。

3.居住条件差、处于环境不通风的人。

4.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及某些慢性疾病患者。

5.以下情况尤其容易出现中暑者,要特别当心:(1)每年高考,考场外等待孩子的家长;(2)夏天驾车带孩子出门的父母,及单独留在熄火车内的孩子;(3)各大高校开学前的军训新生。

● 中暑的表现是什么?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患者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生活一段时间后,出现口渴、乏力、多汗、头晕、目眩、耳鸣、恶心、胸闷、注意力不集中,体温可正常也可升高,但升高一般不超过38℃。

轻症中暑: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苍白、烦躁不安、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跳加快、体温轻度升高。

重症中暑:出现高热、痉挛、昏迷等症状。按表现不同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三种类型。

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下剧烈运动后出现四肢、小腿以及腹部肌肉痉挛疼痛,可在休息后缓解。

热衰竭:热痉挛如不及时处理可发展为热衰竭,表现为疲乏、无力、晕眩、恶心、呕吐、头痛、多汗、心跳加快、呼吸增快、体温升高、血压降低、虚脱、晕厥等。主要见于老年人、儿童以及一些慢性疾病患者。

热射病:最严重的急症,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热射病主要分为以下两种:(1)劳力型热射病:多见于健康年轻人,常在重体力劳动、运动及军训时发病,主要表现为高热、抽搐、昏迷、心率增快;(2)非劳力型热射病:多见于老年人、儿童以及居住条件差者。患者早期可出现意识障碍、行为异常(谵妄)、癫痫发作,继而出现高热、昏迷、皮肤干热无汗、瞳孔缩小、血压降低、心律失常、呼吸急促等。若得不到及时救治可在24小时内死亡。

6.对已发生昏迷、抽搐等症状的重度中暑者,应立即送往附近的医院进行抢救。运送过程中注意为中暑者遮阴,并保持冰袋等降温措施。

7.若中暑者出现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行心肺复苏。若现场无人能做心肺复苏,应大声向周围呼救,并及时拨打120。

● 中暑时如何预防?

关注天气情况,尽量减少在高温天气进行户外活动的时间,尤其是在发布高温警报的天气更应尽量避免外出。

每天的10—16时是一天之中气温相对较高的时段,若需要在这一时段外出,应做好防暑准备,如打遮阳伞、涂防晒霜等,并尽量避免直接暴晒在烈日下。

家中以及身边常备防暑药物,如清凉油、风油精、人丹、藿香正气水等。

平时多喝水,尤其是在炎热的环境下以及运动、重体力劳动时更应及时喝淡盐水补充水分和盐。

改善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及绿豆汤、酸梅汤等自制消暑饮品。

老年人、儿童、孕产妇等中暑的高危人群应在高温天气下合理安排学习和工作。

工厂、建筑工地等单位负责人应做好在高温天气下的工作安排,让员工得到充分的休息,并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工作。

● 中暑的处理与治疗措施有哪些?

1.首先应将中暑者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让其平卧,松开或脱下衣服。

2.使用电风扇、空调,并按摩中暑者四肢及躯干,促进循环散热。

3.将冰袋置于中暑者额头、脖子两侧(两侧颈动脉处)及两侧腹股沟区;凉水擦洗全身,有条件的可以在凉水中加入少量酒精以促进蒸发散热。

4.体温降至38℃后,可适当放缓或停止降温。

5.若中暑者神智尚可,可给予适量冰淡盐水及清凉饮料以补充水分和盐。

猜你喜欢

热射病产热汗液
汗臭从何而来
锂动力电池电化学-热特性建模及仿真研究
汗臭从何而来
小气候环境对肉鸡能量代谢的影响研究进展
热射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对热射病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汗液的味道
肉牛发生热射病死亡的诊治
云南不同地区大绒鼠体重、产热和肥满度的研究
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产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