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

2018-08-14谢颖

文理导航 2018年13期
关键词:人格教育初中语文教学意义

谢颖

【摘 要】现代社会,教师要教会学生丰富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初中语文教师要明白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还要采取一系列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措施,强调人文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提高自律能力,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人格独立,增强学生的耐挫能力,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格。

【关键词】人格教育;初中语文教学;意义;措施

现代社会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人格教育,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学生的优秀的人格。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能满足人格培养的需求。教师要明确教育教学的理念,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熏陶学生的意志品格,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父母要拼命地赚钱,来给孩子美好的物质生活,这就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失,会给孩子带来人格发展的缺陷,会让孩子人际交往极端化,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初中语文教师要对学生加强人格教育,鼓励学生发展和学习,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完善社会交往的人际关系。语文教师要通过语文教学,塑造学生的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不断学习和积累,感染学生,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

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的发展需要有着发展潜力的人才,更需要有完善人格的人才。人格的培养,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也很重要。初中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获得美好的未来,积极努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的措施

1.强调人文的精神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教师要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以人文精神影响学生,在学生被尊重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语文教学中的名言警句,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这些句子是人类文化发展留下来的精华,能够指引学生发展的方向,积极引导学生向着前方努力。此外,教师应该紧紧抓住课本,利用好课本中的文章,因为课本中的文章大多都是精华之作,教师要运用这些文章作为引导,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健全的人格。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本课文的资源优势,给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让学生感受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陶渊明的高尚情操,感受文天祥的高尚品格等。学生在走近这些优秀的人物的时候,也能够树立学习的目标,瞄准学习的榜样,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富有哲理的优秀的文章,例如《鱼我所欲也》《过零丁洋》等。教师要重点向学生讲解作者的介绍,讲解作者的生平事迹,生活的时代和写作的目的等,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人物的生活,感受作者笔下的人物的道德品德和人生追求等。例如,教师在教学《鱼我所欲也》的时候,教师教会学生要舍生取义,因为孟子来看,生存和生命的价值很宝贵,可是义的价值却高于生存,高于生命。了解了孟子的为人,和其生活的背景和社会情况,学生才能深刻认识到作品中包含的人格和思想。这样,学生就会受到教育,不仅仅是满足了背诵应付考试这么简单的学习需求了。

3.帮助学生提高自律能力

很多初中生都不能自律、主动地学习,因为很多学生还在初中阶段,还不能明辨是非。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知书达理,学会明白文化知识和人生道理的学习同样重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明辨是非,提高学生的辨别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自律,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4.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教师要对学生加强传统美德的教育,因为不少初中生都自私自利,不那么热爱集体等,存在着不少人格的缺点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学生团结友爱的教育。例如,在《最后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发挥其巨大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提高人格。此外,不少初中生还有着害怕困难,不思进取等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分析优秀的作品,让学生感受人性的真、善、美,让学生感受人生的意义,让学生及时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学习,受到灵魂的洗涤和激荡,受到感情的洗礼,受到心灵的滋养,受到人生境界的提升,这些对于初中生人格的塑造和发展都非常重要,具有着积极的作用。

5.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人格独立

信心是成功的基石。初中学生的年龄还太小,心理上还在逐步成熟的阶段,在学生学习的时候,尤其是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信心还不是很足够。学生有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候,还会产生自卑的学习心里。教师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语文课文中的人物的形象等作用,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独立健康的人格。

例如,教师在教学《愚公移山》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愚公和智叟两个人对移山的不同的看法和态度,让学生通过人物形象地比较明白,愚公之所以能够移山,是因为坚定的信念让他移山成功。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那就是学生要搬掉学习上的拦路虎和绊脚石,摘掉差生的帽子。教師要教育学生,学习上要有足够的信心来面对学生学习中的困难,要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将学习成绩搞好。

教师要让学生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认知,不能别人说什么就什么,要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增加自己的辨析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在学生写作文的时候,教师要避免用框框条条来束缚学生,允许学生抒发自己的个性化的见解,让学生思路如天马行空,畅所欲言,抒发学生自己的看法,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6.增强学生的耐挫能力

我们的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教师要保证学生在竞争中增加自己的耐挫品质。因为现在的初中生很多人都是意志薄弱的,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所以学习上一点不顺心,就灰心丧气,缺少抗挫折的能力。这难以适应社会的竞争。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通过作品的背景知识的介绍,课文内涵的挖掘,对学生加强挫折教育。

例如,教师在教学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六位古代伟人出生贫贱,但是磨练后,成就了伟大的事业。教师让学生深刻体会这一人生哲理,那就是挫折教育的好的教材,让学生明白成才的道路上必定经历挫折,必定经历磨难。因此,学生就明白了,古代人们成才的道路尚且那么崎岖,今天,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当然是要克服苦难,战胜挫折,才能成功。

7.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在优越的物质环境中长大,过着优越的生活,是家里的小太阳、小皇帝,这些初中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的需要,情感单纯,意志薄弱,经历的挫折非常少。教师要运用语文丰富的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例如,教师教学《背影》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父亲在特定的环境下给儿子翻越过去买橘子的场景,那几段描写和叙述,尤其是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深深了打动了学生的心。尤其是父亲对儿子的感情行为,学生深深体会到了父亲拳拳的父爱。教师要让学生联系自己在家庭中的切身的体会,说一段父母让自己感动的事情,这个时候,学生都会表达父母怎么给自己关爱。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说一说令自己感动的父母的爱的故事,往往这个时候最能感人心扉。这个时候的学生,也最容易产生要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报答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的感情。

8.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格

在现代社会中,只有敢于挑战和敢于战胜自我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在社会中逐渐锻炼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语文教师要逐渐适应社会飞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努力发展学生的竞争的品质。例如,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竞赛活动,开展语文知识竞赛、作文竞赛、主题辩论比赛、演讲比赛等,让学生体会到失败的滋味,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拼搏获得成功。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活动消除疑惑,引导学生开掘学习的潜能,发挥学习的优势,引导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实现完美人格的塑造。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人格,发挥出教学的多重作用,创造学生健康成长的大环境,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了解社会竞争,参与社会竞争,铸造自己高尚完美的人格,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启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14(7):82-82

猜你喜欢

人格教育初中语文教学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强化人格教育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与人格教育
幼儿健康心理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策略探究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浅论小说教学对于中学生人格塑造的意义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