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体里的物流公司与粮仓

2018-08-14柴玉

中医健康养生 2018年8期
关键词:雪亮消法现代医学

本刊记者/柴玉

采访专家/张雪亮 中国中医科学院 研究员

脾胃一词,老百姓耳熟能详,但脾胃的作用了解的人却不多。

身体中,脾就像个物流公司,主要负责运化,中医讲“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水湿”,具体来说是负责把消化吸收来的营养物质运送到全身,并参与水液代谢。

胃就像个大粮仓,被称为“太仓”,可容纳各种食物,它负责初步加工,磨碎食物、腐熟水谷。

“中医的‘脾胃学说’基于升降理论,脾主升,胃主降;脾主运,胃主纳;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张雪亮总结道。

还有医家把脾胃比喻成夫妻,脾是五脏(心、肝、脾、肺、肾)之一,胃为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之一,脾和胃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化生气血津液。

后天之本——脾

说到脾脏,大家都会问,在身体的什么地方?中医所说的五脏,和现代医学说的同一个名称的器官,不完全是一回事。张雪亮说:“现代医学是以解剖学为基础的医学体系,更注重实体,看得见摸得着;中医是以哲学为理论基础,其思维方式等都很有自身特色,对五脏的概括比现代医学器官的概念范围大。”

从现代医学来说,脾与胃都在腹腔,脾在左季肋区后外方肋弓深处,胃的左边。

中医与现代医学对脾胃有不同认识

从现代医学来说,脾与胃都在腹腔,脾在左季肋区后外方肋弓深处,胃的左边。当遇到没胃口、消化不良等症状,人们常会说脾胃不好。所以大多数人觉得脾就是负责消化吸收的,其实不完全对。脾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和免疫有些关系,是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心。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张雪亮对此进行了解释,人出生后,作为独立的个体生存,生命活动有赖于后天脾胃摄入营养物质提供能量。《医宗必读》里对脾何以为后天之本的解释,有这样一段话:“婴儿既生,一日不再食则饥,七日不食,则肠胃涸绝而死。经云:安谷则昌,绝谷则亡。……胃气一败,百药难施。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

张雪亮说,脾有四个主要功能,第一个功能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和水液,把吃进去、喝进去的水谷精华输送到全身各处。

食物由胃受纳腐熟,被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个部分,此时必须依赖脾气的帮助,才能彻底对水谷进行消化。脾要发挥 “散精”作用,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经肺之宣发向上、向外布散。

山药补脾养胃, 生津益肺, 补肾涩精。

人体所摄入的水液需经过脾的吸收和转化,布散全身起到滋养的作用;同时,脾又能把多余水液,及时传输到肺和肾,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以保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

目前,脾最多见的问题是脾湿,张雪亮传授给大家一个看舌苔辨别是否有湿的方法:如果舌苔很厚或有很多齿痕,一般都代表湿气大。另外,肚子胀、拉肚子、大便不爽不尽也是湿的常见表现。

其实,每个人体内都有湿,但中医讲的身体有湿,是指体内的湿太多了,超过了正常的水平。

脾的第二个功能是主升清。张雪亮解释说,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向上传输,通过心肺作用化生气血,营养全身。

脾的第三个功能是统血,统摄血液在血管里而不外流。如有出现便血、尿血、崩漏等病症,考虑可能是脾不统血造成的。

脾还有一个功能,主肌肉、四肢,所以肌肉的病变,比如肌肉萎缩等病症,可先考虑补脾、健脾。

“脾胃与其他脏腑关系密切,脾胃病很容易影响其他脏腑。肝、心、脾、肺、肾对应木、火、土、金、水,五脏对五行,会出现相生相克的疾病传变现象。”张雪亮说,他在给患者开方时,比较注意脾胃的承受能力,总会加上一两味健脾的中药,因为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

水谷之海——胃

饮食入口,经过食道,容纳于胃,所以,胃像一个仓库,被称为 “水谷之海”。

食物经胃进行初步消化,这一过程,称为“腐熟”。而胃就像一个炉子,要有一定的“火力”,才能将生的食物变成熟的。“火力”弱的话,食物很难熟,或者熟得很慢,影响消化及胃口;如果“火力”过旺,食物很有可能被烤干,也就是说,不仅不能转化成营养,反而会消耗人体能量。所以,不大不小、温热的“火力”很关键,这被称为“胃气”。

张雪亮说,胃气的盛衰直接关系到人体的生命活动。《黄帝内经》中记载,“五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藏之本也。”

在临床诊治疾病时,张雪亮十分重视胃气,常把“保胃气”作为重要的治疗原则。

胃主通降,是指胃气保持通畅的下降运动,使饮食经胃的受纳腐熟后,下传于小肠进一步消化,一方面将营养物质吸收转化为气血津液输送至全身,另一方面将食物残渣下输于大肠,经大肠传导糟粕排出体外。胃的通降作用,对整个六腑系统的消化功能都有重要的影响。

胃以降为和,如胃失和降,必然影响胃口,严重时会出现厌食等症状;同时由于浊气在上而出现口臭、脘腹胀闷等症状。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则出现恶心、呃逆、嗳气等症状。

这些症状该如何应对?张雪亮认为,可用中医八法中的消法。

小贴士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被称为中医八法,是中医治病的“战术”。

消法,就是消除、消散的意思。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和消坚散结等,消除体内由气、血、痰、湿、食等在体内异常久积而成的结块。一般包括消食和“消痞散结”。吃多了不消化,吃完就睡觉,积食不化,就得用消法;长疙瘩、肠胀气等,也要用中药消散。

积食是指食滞不消,日久成积。食物吃下去等不到及时消化,积压在体内就成了积食。积食不化是影响胃气的主要因素。当积食在上腹,可采用“吐法”,把食积吐出来;当积食在下腹,可采用“下法”,通过大便排泄出去。但是,如果人体自身脾胃功能就很虚弱,不能正常运化饮食导致积食,那么通过“吐法”和“下法”都会进一步伤害到脾胃,应该用消食导滞的方法消除体内积食,即“消法”。再者,如果积食在中腹部,也要用消法消除积食。

张雪亮说,积食不化容易引起胃热、胃湿、胃胀,轻则影响生活,重则不堪设想。

张雪亮推荐几种脾胃不适食疗方

脾湿——麦芽茯苓软饼

积食不化除了生热,还会生湿。脾湿主要症状是口干无味、口黏、舌苔厚腻,身体乏力,便溏、粘马桶。张雪亮推荐了麦芽茯苓软饼。茯苓有健脾渗湿的作用。

材料:麦芽粉30克、茯苓粉30克、面粉250克、牛奶250克、鸡蛋2个。

做法:

1.将麦芽粉、茯苓粉、面粉放入容器内,加入少许食盐和牛奶后充分搅拌均匀,再加入鸡蛋,再次搅拌,拌匀后加入适量清水待用。

2.将拌好待用的面糊放入饼铛上烙制即可。

胃热——麦芽连翘饮

胃热,即胃受了邪热,或过量食用煎炒燥热的食物,出现口苦、口臭、口腔糜烂、牙龈肿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燥等症状。有的胃热患者会感到胃胀、没有食欲,而有些胃热患者则由于胃部过度活跃、蠕动加快,而胃口大开,容易饿,进食不断。

胃热患者平常喜欢吃冰冷的食品,不喜欢吃热的食品,但建议脾胃不适者,尽量不要吃生冷、冰镇的食物。

针对以上胃热症状,张雪亮推荐了一款可清热除烦的麦芽连翘饮。

材料:连翘、麦芽(连翘:麦芽=1∶2)、甘草1或2片、水700毫升。

做法:

在容器内倒入水,先放连翘,1~2分钟后,放入麦芽,再加入甘草,大火煮开后转小火再煮15~20分钟即可。

《黄帝内经》中说“五谷为养”,就是说用谷物来养胃。张雪亮说,麦芽是粮食的代表,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的作用。

上文讲了张雪亮在诊治疾病时,比如治疗发烧、咳嗽等与脾胃疾病无关的疾病,在开药时也会加一点健脾的中药,麦芽就是他常常用的。

胀气——香麦汤

积食不化,容易胀气、打嗝,此时要疏肝理气,健胃健脾。张雪亮推荐了香麦汤。

材料:麦芽9克、陈皮3克、丁香3粒

做法:

将麦芽、陈皮、丁香,放入水中煎煮后置凉饮用。

陈皮疏肝理气,丁香温中降逆。此方多用于脾气不好、胸胁不适、肝气犯胃的人群。

猜你喜欢

雪亮消法现代医学
真把“雪”字累坏了
POSITIVE SOLUTIONS AND INFINITELY MANY SOLUTIONS FOR A WEAKLY COUPLED SYSTEM∗
裂项相消法的解题策略
对裂项相消法求和命题形式的归纳
浅析医学科技对眼健康系统发展的影响
探索雪亮工程的尖兵——评测来邦雪亮工程指挥调度平台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医院计算机网络需适应现代医学的创新发展
商家“紧箍咒”消费者“保护伞”
“雪”字累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