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鞍钢260 t转炉IF钢顶渣改质工艺优化

2018-08-14李冰李泊朱国强齐志宇何文英孙振宇高立超

鞍钢技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钢包氩气钢水

李冰,李泊,朱国强,齐志宇,何文英,孙振宇,高立超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钢总厂,辽宁鞍山114021)

IF钢由于具有良好的深冲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汽车中的复杂冲压件、外覆盖板以及作为高成形镀锌钢板的基板。为了保证IF钢的优良性能,转炉出钢必须严格控制带渣量,保持良好的、吸附夹杂能力强的渣系。因为钢包顶渣的氧化性直接影响到RH处理结束后顶渣氧的扩散能力。如果渣中氧扩散至钢水中,会直接影响钢水的洁净度。RH中炉渣的氧化程度越高,真空脱碳后,钢水的氧活度就越高,导致冷轧薄板的表面缺陷就越多[1-2]。自上世纪90年代,鞍钢开始进行各类IF钢生产工艺的理论探索和生产实践,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经掌握了各种级别IF钢的生产技术,IF钢已经成为鞍钢生产的主要品种之一[3]。鞍钢在IF钢顶渣改质过程中改质效果存在波动,顶渣氧化性较强。为此,进行了260 t转炉IF钢顶渣改质工艺的研究。

1 IF钢顶渣氧化性强的原因及后果

IF钢一般要求成品碳≤0.006 0%,仅依靠转炉吹炼无法实现,需要利用RH等真空精炼装置深脱碳,这就要求转炉必须低碳、高温、沸腾出钢,从而保证钢水中较低的碳含量、足够的温度和氧含量,造成转炉冶炼终点炉渣和钢水的氧化性均较强。统计158炉转炉吹炼结束后的炉渣成分及碱度,见表1所示。从表1看出,渣中FeO含量较高,炉渣碱度为2.5~3.5。转炉出钢过程带渣,高氧化性炉渣进入钢包造成钢包顶渣氧化性较强。另外,为满足RH脱碳需要,需保证钢包内钢水氧含量在0.04%以上,如此高的钢水氧含量,使得钢水 中的氧向渣中传递,致使钢包顶渣氧化性增强。

表1 转炉炉渣成分及碱度

钢包顶渣的氧化性直接影响中间包钢水的全氧含量,恶化钢包顶渣乃至中间包渣溶解吸收夹杂物的能力,增加钢水中的夹杂物,从而影响钢水的洁净度,最终影响IF钢冷轧卷板的质量。

2 原钢包顶渣改质工艺的不足

原260 t转炉IF钢钢包顶渣改质方式为出钢1/4~1/3时加入小粒白灰800 kg进行稀释调渣,降低渣中FeO和MnO含量,增强炉渣碱度。出钢结束后,在钢包顶渣表面加入铝质改质剂脱除渣中氧,改质剂成分见表2,改质剂反应原理如下[4]:

由上述式中看出,改质剂会进一步降低渣中FeO和MnO含量。

表2 改质剂成分(质量分数) %

转炉顶渣改质后,渣中FeO含量可降低至7%以下。但由于钢水含有较高的氧含量,依据分配定律,钢水中的氧将向渣中传递,从而导致渣中氧化性再一次增加,这是原转炉顶渣改质效果不良的主要原因。钢包顶渣改质剂加入至钢包表面后,易与未完全熔化的小粒白灰混合,需要通过吹氩辅助熔化,如果氩气量吹入过大,改质剂直接与钢水中的氧进行反应,达不到良好的钢渣改质效果;吹入氩气量不足或不吹氩气,小粒白灰不易全部熔化,改质剂熔化不充分,延展性不良,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易控制,这是原顶渣改质效果不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 顶渣改质措施

3.1 优化顶渣渣系

渣的氧化性主要与渣中FeO、MnO的含量有关,因此,将改质后炉渣的主要成分选定在CaOAl2O3-SiO2-MgO相图中12CaO·7Al2O3的生成区域,因为此区域Al2O3的含量为30%~40%,碱度为5~8,吸收 Al2O3的能力较强[5]。 图 1 为 CaO-Al2O3-SiO2-MgO部分相图,图中阴影处为12CaO·7Al2O3,实线三角型交叉区域为原渣系成分。优化渣系时,提高了渣中CaO和Al2O3的含量,将渣系成分向图2中虚线三角形内靠拢,即更加接近12CaO·7Al2O3区域。同时,需要控制CaO在饱和区,将 CaO/Al2O3控制在 1.8~2.0。

图1 CaO-Al2O3-SiO2-MgO部分相图

3.2 控制IF钢出钢带渣量

转炉出钢带渣量对IF钢改质产生影响,出钢前、后挡渣是减少出钢带渣量的有效手段。对前、后挡渣工艺进行了优化,前挡渣使用软质挡渣塞,加入出钢口内使其烧结,减少出钢初期进入钢包的炉渣。优化后挡渣工艺中挡渣标的密度、动态调整挡渣标加入时的压入位置,减少出钢末期的带渣量。

3.3 优化IF钢顶渣改质剂加入量

优化小粒白灰及出钢结束后改质剂加入的数量。出钢过程小粒白灰加入量控制为500~1 000 kg,根据钢水终点综合氧值控制改质剂的加入量为250~400 kg。对于后挡渣不成功的罐次补加改质剂50 kg。

3.4 优化IF钢顶渣改质吹氩工艺

优化氩气吹入模式及氩气量,由原来的单透气砖吹氩气改为双透气砖吹氩气,氩气量由原来的强搅拌吹氩气改为弱搅拌吹氩气。

4 效果

4.1 钢水洁净度提高

顶渣渣系及改质剂加入量优化前后的终渣成分对比见表3。由表3可见,优化后,渣中FeO含量由12.52%降至9.54%,MnO含量由2.01%降至1.65%,渣中氧化性降低。CaO/Al2O3由2.15降至1.81,吸附夹杂的能力增强。中间包T.[O]含量由0.002 875%降至0.002 237%,钢水洁净度得到了提高。

表3 优化前后终渣成分

4.2 下渣量减少

挡渣工艺优化后,减少了出钢初期进入钢包内部的炉渣,并减少了出钢末期的带渣量。挡渣工艺优化前后挡渣效果的对比见表4所示。由表4看出,出钢见钢流角度由62°提高至73°,炉渣平均厚度由88 mm降低至77 mm。

表4 挡渣工艺优化前后挡渣效果的对比

4.3 熔渣融化充分

吹氩工艺优化前后熔渣熔化效果的对比见图2。由图2可见,吹氩工艺优化后,钢水表面熔渣改质剂及小粒白灰充分熔化。

图2 吹氩工艺优化前后熔渣熔化效果的对比

5 结语

IF钢转炉出钢所带炉渣及吹炼终点钢水的氧化性较强导致了IF钢钢包顶渣氧化性较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钢总厂优化了顶渣渣系、转炉出钢挡渣工艺、改质剂加入量,还优化了钢包内吹氩模式及吹气量。采取措施后,转炉出钢初期和末期的下渣量减少,钢包内炉渣的氧化性降低,渣中FeO含量由12.52%降至9.54%,中间包钢水T.[O]由 0.002 875%降至 0.002 237%,提高了钢水的洁净度。

猜你喜欢

钢包氩气钢水
转炉炼钢过程中钢包温度控制研究
钢包精炼炉(LF)作为可削减负荷的灵活性评估
基于光谱识别的LF氩气底吹自适应控制设计
氩气流量对非晶碳膜结构及力学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不同纯度的氩气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低压铸造中钢包热—结构耦合分析及优化
曲轴修复中的堆焊工艺研究
基于质量守恒的混钢过程模拟预测模型
光影视界
钢水钙基脱硫剂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