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州市轨道交通周边地下空间开发引导

2018-08-13程聪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8年3期

摘要:轨道交通周边地下空间是拓展城市空间的重要载体,本文在分析徐州轨道交通在城市中的重要地位及城市主要功能区的联动上进行规划研究、价值研判、站点分类。对轨道交通周边地下空间分类并进行规划引导。找出典型站点布置概念方案,将规划引导更推进一步,更切實指导各个站点周边地下空间的开发。

关键词:轨道交通周边地下空间;开发引导;站点开发

1、背景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用地不足、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城市安全等问题日渐突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在节省土地资源、节约能源消耗、改善城市交通、减轻城市污染、扩大城市空间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已成为当前和今后城市发展的热点和必然趋势。徐州地理位置独特,是国家“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长江三角洲区域中心城市,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发展地下空间有足够的条件和经济支撑。

2、轨交线网布局

随着徐州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的思维方式也将随之改变,更加合理的可持续的沿交通干线扩张站域的立体化开发利用会慢慢取代以往的摊大饼式不可持续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通过地下空间的同步规划和一体化建设,实现地下空间开发、连通、整体利用的目标。形成集商业、文化娱乐、交通、人防、市政设施为一体的综合性地下空间体系;结合老城有机更新,加大地下交通设施的建设力度,积极鼓励开发地块配建地下停车泊位。

根据近期规划方案,徐州市将建设3条轨道交通线路,包括1、2、3号线一期工程,总长度67公里,其中地下线60.6公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功能类型包括地铁、地下停车、地下道路、地下人行过街道、地下商业娱乐等,围绕地铁站点周边地区的地下开发建设将成为今后徐州一段时间内的抓手。

3、规划引导

3.1地铁沿线业态研判

从区位环境、交通条件、周边设施、人口因素及城市规划5个维度23个因素对地铁站点商业价值进行评价,综合考虑站点周边现状及未来规划,将地铁站点商业开发分为上盖物业-地下商城、地下商城-通道商业、站厅商业及暂不开发四个层级。

3.2地铁沿线空间梳理

(1)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分析

轨道1号线一期衔接人民广场、淮海广场和彭城广场老城区三大商业中心,坝山片区、高铁商务区两个组团级商业中心,贯穿城市东西发展主轴,是一条串联东西方向的骨干线;同时快速联系铁路徐州站和京沪高铁徐州东站,联系客运西站、汽车总站和客运东站,覆盖城市东西主轴客流走廊,是联系老城核心区与高铁客站的主要联系通道。

轨道2号线一期衔接彭城广场、建国路和淮塔东路老城三大商业中心及徐州新区中心,九里山片区、翟山片区、新城片区等组团级商业中心,是一条串联南北方向的骨干线;同时快速联系铁路京沪高铁新区东站,是联系老城核心区与高铁客站的主要联系通道。

轨道3号线一期衔接和平路、淮塔和矿业大学三大老城区中心区域,金山桥片区、翟山片区和铜山新区三个组团级商业中心,贯穿城市南北发展主轴,是一条串联南北方向的骨干线;同时快速联系铁路徐州站,覆盖城市南北主轴客流走廊,是联系老城核心区和东西片区的主要联系通道。

(2)轨道交通沿线空间利用梳理

P+R停车场选址:建设P+R停车场,应多考虑选址在远离市中心的轨交站点,特别是附近居住区较为集中、人流量较大的轨交首末站,这样轨交换乘的效果最为明显,有利于增加中心城区外公交网络欠发达区域的通勤出行选择。

地下空间综合开发选址:具有商业价值和潜力的站点进行周边地块地下空间开发;市中心区域进行地下商业和通道开发,连接现有的地下空间和重要商业圈;结合地上空间综合利用。

(3)轨道交通沿线市政统筹

线缆管廊选址:.交通运输繁忙或地下管线较多的城市主干道以及配合轨道交通、地下道路、城市地下综合体等建设工程地段;城市核心区、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高强度成片集中开发区、重要广场、主要道路的交叉口、道路与铁路或河流的交叉处、过江隧道等;道路宽度难以满足直埋敷设多种管线的路段;重要的公共空间;不宜开挖路面的路段。

3.2地铁站域地下空间的开发类型

3.3价值综述

地下空间开发潜力巨大的站点(适合做上盖物业和地下商城)有彭城广场站,人民广场站等,地下空间开发潜力次之的站点有西安路站,学院东路站,站东广场站等。用作地下停车解决城市地铁换乘功能的站点有(P+R停车场)杏山子站,西安路站,徐州火车站站。服务于城市市政管廊的站点有(线缆管廊)杏山子站,工农北路站,人民广场站等。

4、典型站点地下空间的开发策略

4.1站点概况

选取轨道1号线的人民广场站作为典型站点,研究其地下空间的开发策略。人民广场站作为轨道1号线和5号线的换乘枢纽站,采取深埋车站的敷设方式。根据地铁站点商业价值评价体系研判,确定人民广场站商业开发业态为地下商城-通道商业。

基地人民广场坐落于徐州市区西部、淮海西路、纺织西路叉路口东北角。广场面积22000平方米,草坪12000平方米,栽植雪松、女贞等170余株,广场绿地面积1.4公顷,绿地率达62%,硬铺装8000 平方米,是一处面积较大的广场绿地,广场由主广场和西部两个副广场组成。

4.2设计概念

本次规划将在基地区域内,结合轨道交通资源、景观优势,打造一条绿色商业、休憩、活动、娱乐为主题的商业街区。区别于周边集中式购物Mall,本案通过组织轨道交通人流,打开区域中部,将商业行为与公园休憩、绿色环境、公共活动、轨道交通人流等多方面因素充分结合。

主要实现途径如下:

1)通过合理分析人流来向与去向,组织基地与周边地块的人流动向;

2)塑造建筑形体,打造极具场所标识性及场景意向性的购物场所;

3)对场所流线内的开敞场所设置节点性空间,满足公共活动及人流集散需求;

4)合理改造人民广场,尽量保留住原有形态,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

5)塑造屋面花园、绿化、垂直交通。

4.3方案设计

人民广场站概念总图

人民广场B1层结合地铁站厅层出入口,并利用地铁展厅层的层高,引入下沉广场的概念,打造丰富立体的入口商业;根据不同人群客流的需求,引入主力店、餐饮、零售、娱乐等业态;为了快速集散不同人群客流,创造出趣味丰富的空间,B2层合理组织转换轨道交通人流,尽量将人流动线通过人民广场的地下空间,为人民广场地下空间带来充足的客流,提升该地块地下空间的商业价值。

人民广场B2层高度与轨道交通人民广场站站厅层相同,该层的主要价值在于快速对轨道交通人流进行合理的疏导和交通组织,对轨道交通带来的客流进行合理的方向性疏散,为场地内的商业价值提升奠定基础。同时,B2层的主要功能定义为地下停车功能,与轨道交通站点实现合理换乘,为整个人民广场商圈的商业提供更好的配套。

参考文献:

[1]《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2]《城市轨道沿线地区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3]《徐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3-2020)》

作者简介:

程聪,1983年10月出生,男,注册规划师,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规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