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美术史》编写大纲

2018-08-13王忠年

教育·学习 2018年1期
关键词:艺术

王忠年

第一章 史前美术

第一节 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期的上限大约在一百万年前,发现于江西万年仙人洞距今八千多年前的原始陶片,表明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新旧石器的最大区别是陶器的发明。陶器和玉器的出现,是装饰艺术成为史前美术的主流,其装饰性和象征性充分体现了这些工艺品的特定社会功用。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玉器上,把器物造型和图案艺术推向了高峰。像马家窑文化的彩陶,龙山文化的黑陶,良渚文化的玉器,都是空前的世界艺术瑰宝。

第二节 南北建筑

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干栏式木结构建筑构件,是迄今为止所见最早的榫卯结构实物遗存,其年代已有六千七百年左右,后来木结构建筑体系就发端于此。中国古典建筑的三大组成部分:台基、墙柱和屋面。

第三节 陶器艺术

人们用黏土涂在木制或编织的器皿的表面,增强其耐火性,很可能就此发明了陶器。黄河流域是中国彩陶文化的策源地。饱满优美的外轮廓线,经过几何形花纹的巧妙装饰,使图案文饰具有强烈的律动感。

“仰韶文化”

“马家窑文化”

“河姆渡文化”

“红山文化”

半坡遗址的人面含鱼纹彩陶盆,以图案结构线作为抓形的基础,画面简洁有力。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形象均用色彩表现,在以线条勾形,显得浓重华丽,绘画性堪称中国史前艺术之冠。

刻画符号和陶绘纹饰图案一起,是文字发明的前奏。

第四节 玉器之美

诸文化玉良器是中国玉器史上最辉煌的典范。代表美善合一的儒家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指出了中国传统艺术一个基本的审美趋向。

玉琮,一般认为它是早期巫术祭祀活动使用的一种法器,代表天地浑一、万物有灵的思维特点。

玉器在中国社会的宗教、政治和文化生活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特殊的审美价值。它被解释为人们道德生活的化身,代表着美善合一的儒家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指出了中国传统艺术一个基本的审美趋向。

第五节 早期岩画

岩画创作是一种巫术活动的产物,成为人们消解生活困苦的精神寄托。

第二章 先秦美术

第一节 中国文明的起源文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出现了作为政治统治中心的都城,

二、使用了青铜工具,

三、发明了文字。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建立国家“殷”,考古学家把夏、商、周三代称为“青铜器时代”,青铜器作为整个时代的化身,主要不是体现在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劳动工具上,而是集中在代表社会等级的礼制上,具有强烈的宗教与艺术感染力。先秦甲骨文,金文及石刻文字在学术思想史上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美术本身的范围。这种影响深入到中国人的思维—语言模式,形成了社会信息传播的特殊结构。

第二节 城市的观念

殷墟 殷人已经能够运用木结构形式营造大型的宫殿屋宇。

“后母戊方鼎”重达875公斤。

第三节 汉字艺术

甲骨文传达信息的途径是全方位的,在表形、表意和表音三方面兼而有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的视觉审美价值也一目了然。

笔画是甲骨文的骨架,由此發展出中国书法的核心——笔法。

石鼓文

小篆

第四节 商周青铜艺术

先秦美术的装饰风格为主导,艺术史的基本问题是风格问题。

青铜器的风格转变与更新都是围绕着礼制的动摇而发生的。

青铜器物的装饰上,为图案和雕塑两种形式。

青铜器从它的功用可分为三大类:日用器、乐器和兵器。商周贵族统治集团用青铜器来祭祀、享受和征战,体现了统治的特权。这三大类器物都可以用在宗庙活动中,构成了巫史文化和史官文化的主旋律。

鼎、簋、爵、壶、彝、觚。

钟、钲。

战国是青铜器的更新时期,装饰纹样以蟠螭纹最普遍。

青铜器立体造型的装饰有浅浮雕、高浮雕和圆雕几种手法。

广汉三星堆青铜神像,诡秘的饰纹,呈现了狞厉恐怖的骇人气势。

第三章 秦汉美术

第一节 一统山河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

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汉朝。金缕玉衣、长城。

《泰山刻石》它体现了书体在中国统一大业中的阶段性与长久性,

《乙瑛碑》、《礼器碑》、《张迁碑》、《曹全碑》、

汉印的艺术性集中体现在它的金石趣味上,墓砖、汉瓦

第二节 秦汉雕塑

兵马俑 是写实风格的代表,在秦以后的雕塑发展史上无声无息,没有发挥直接的影响。继之而起的汉代雕塑突出了楚国文化的象征性表现手法,成为整个中国古代雕塑艺术风格衍变的主流。兵马俑的总数有7000多个,不是千人一面,等身高大写实的兵马形象在中国美术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

霍去病墓前石雕,依势象形

说唱俑 表现手法以象征和夸张为主,在刻画人物精神世界方面,达到了惟妙惟肖的地步。

第三节 汉画艺术源流

汉画的大气磅礴,其铺陈物象的形式和追求流动的视觉效果正是来源于辞赋的影响。它逐步从前代的装饰化风格中有所突破,向图象再现的方面发展。汉画的风格在两汉四百年历史中具有统一的基调,它在线描的基础上,积累起勾画立体形象的能力,并运用平涂为主的色彩,丰富画面的表现力。汉画强调大气铺陈的再现风格,从先秦的装饰风格过渡到绘画性更强的再现风格,把现实与理想糅合在一起。

“ 飞衣”:画面分上中下三层,描绘天庭、人世和冥界。

漆绘艺术在汉代称为“油画”。

汉画像石,画像砖。题材分四个方面:

1、日常生活的场面;

2、历史故事;

3、 神话传说;

4、 天象图。

“郭巨祠”、“武氏祠”

第四节 艺术市场与地域风格

汉代美术发展和秦代的一大区别是它的地域风格和民间色彩非常鲜明。汉代的大部分财富都被用来装饰和美化统治阶级的生活。

《长信宫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一节 中外文化交融

魏晋玄学是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流。它始于曹魏时期,最初是反对汉末腐败的政治,冲击虚伪腐朽的守旧观念,提倡理性和个人的真实情感,并用老庄思想抨击旧的“礼教”和繁琐的经学。最主要的价值在于显示人的自觉意识,突出个人的存在价值。

儒学统治地位的动摇,造成了道教和佛教的大繁荣。

佛教很能够适合社会各个阶层的精神需求,特别能够被统治者拿来作为自己和百姓的思想寄托。

宗教美术造就了魏晋南北朝的统一风格。

《龙门十二品》

张僧繇善于描绘有立体效果的“凹凸法”

北朝曹仲达“曹衣出水”的逼真画法。

第一节 书画的自觉

当美术家清楚地意识到人的存在价值时,他们对手中掌握的书画形式才能形成自觉的观念。魏晋时期的玄学名士都自觉地认识到文心的价值,处成了抒情诗的流行和书画创作的新面貌。

戴逵是首先创造了中国式佛像的艺术家。

陆探微的线纹因“连绵不断”被称为“一笔画”。

张僧繇,画龙点睛,笔法被称为“疏体”

宗炳《山水画序》,作为画史上第一篇山水画论。

北齐曹仲达“曹衣出水”

第二节 王羲之,顾恺之与谢赫

“晋字”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受人称道的艺术成就。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第一次将书法的个人价值完美地表现出来。书法早已脱离了单纯的书面文字功用,变为传达个人魅力的理想载体。

王羲之,字逸少,称“王右军”他的书法具有古质的风格,他敢于蔑视礼教,把个人的才情作为最可珍视的对象,他关心的是个人存在的终极意义,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叙》其文心和书艺,都体现了晋人风骨,使中国文人对人世和自然的感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8行,计324字,长短配合,疏密相间,深得似欹反正、若断还连之妙。

《上虞帖》

王献之《鸭头丸帖》

顾恺之,字长康,时人称“才绝、画绝、痴绝“。作为一个自觉的人物画家,顾恺之在描绘微妙的心理变化时,已经认识到了视觉艺的界限,从强调政治说教变为对人物的个性的表现,进一步发展为表现人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提出描绘眼睛是人物画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环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女史箴图》;内容是教育封建宫廷妇女的一些道德箴条,

“铁线描”说明它体现书法用笔中的遒劲骨力,

《洛神赋图》:在沟通诗歌与绘画两种艺术形式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通过飘动的衣带,把人物的内心情感抒发出来。这就代表着中国绘画艺术中出 现的自觉精神,要使人的形象成为一种充满内在活力的现实存在。

謝赫《古画品录》第一部完整的绘画理论著作。提出了一整套的艺术标准,“六法”:“一曰气韵生动;

二曰古法用笔;

三曰应物象形;

四曰随类赋彩;

五曰经营位置;

六曰传移模写。”

第四节 佛教石窟美术

视觉形象是佛教传播的最直接的工具。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龙门二十品。

莫高窟现存480余个洞窟,从4世纪以来,在隋唐、五代、西夏、北宋以及元朝,形成了千年不断的连续的佛教艺术创作史。

“麦积山”

第一节 多民族文化交流

李渊、李士民与618年建立唐朝,各民族间的文化以新的形式进一步融合在一起。人们是生活在人间天堂里,一切都象锦上添花。在这种节日般的欢乐气氛中,现实的情境几乎与梦境没有什么差别。

颜真卿、张旭、吴道子、王维

颜真卿(709—785)他的书法成为正气凛然的人格象征,《颜家庙碑》、《祭侄文稿》

张旭(685—747)“草圣”,《古诗四帖》运笔使转时,圆头逆入,近于篆法;行笔于点划间,又近于隶笔。故线条饱满含蓄,柔中见刚,动中寓静。特别是善于提按,使笔锋出之有力,筋强骨健。有这样的笔势,唐代书画艺术就开始真正建立起自己的语言规范。

吴道子:被称为“百代画圣”,

《送子天王图》用笔转动笔锋,随时变化,充满立体感,成了“疏体”风格的代表,创造新的样式,是吴道子天才本色的重要体现,画面形象包含着常人所难以企及的天才想象力,他笔下的形象不以精工见长,他把狂草的用笔变为人物画造型的新方法,“吴带当风”。

王维: 开始了一种文人的艺术理想,一种高雅的超然境界,它逐渐主导了中唐以后中国视觉艺术的发展,“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的地位由此进一步提高,使视觉形象成为中国文化中真正的“雅艺”之一。从他开始,绘画的功能在逐渐地转变,从面对公众服务政教,转向面对自我,服务个人和心灵。

宫廷艺术的成就

阎立本《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召见吐蕃丞相禄东赞的历史场面。

《历代帝王图卷》他完成了一系列严肃的主题绘画的创作。

展子虔《游春图》使我们第一次看到了有近、中、远三叠景致的山水楼阁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李思训,金碧山水。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用笔细劲流利,色彩富丽浓重,造型艳媚丰满,雍容华贵。

周昉《簪花仕女图》人物体态丰腴,动作优缓,表情安详,女性的美成为世人所关注的要点。

鞍马题材:曹霸、韩干《照夜白图》。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画像面前,很容易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忧郁,工笔重彩人物的技巧,可以说达到一个空前的水准,,韩熙载的形象,成为古代人物肖像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第四节 寺观文化的兴衰

龙门石窟中奉先寺、大雁塔,佛面的运刀果断准确,五官体积厚重,线条明快;又采取对比的手法,以大量的圆刀取代平直刀法。

麦积山,第五窟力士塑像,赤身裸足,怒目而视,以夸张的手法表现其强健的肌肉和威严的神情。

佛教彩塑成就:一是类型增多,二是动作表情更加多样化。乐山弥勒大佛高71米,是世界上最高的佛像。

第五节 水墨山水画的滥觞

王恰“泼墨”法的创始人

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荆浩《笔法记》,把“笔”、“墨”作为一对概念范畴提出来。《匡庐图》“皴法”的创造是最重要的技术革命,因为它已经从绘画形式的两个极端之间找到了新的平衡,使物象的描绘和性情的抒发在线条和墨色之间恰当地表达出来。

关仝《关山行旅图》“点景人物”使山水艺术的表现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董源:江南水墨画派的鼻祖,表达景致平淡闲远,非常符合文人雅士的情趣理想,《夏山图卷》、《潇湘图卷》,表现空气透视方面,应用了新的技法,以轻重浓淡不一的无数墨点表达出山峦间雾气迷茫的印象。“披麻皴”是描绘丘陵地带山石土坡的主要技法。

巨然《层岩丛树图》、《秋山问道图》“矾头”的皴法,表现林麓间山光岚气的浮动感。

宋辽金美术

南北艺术传统

在中国文化史上,宋代是特别值得称道的阶段。它和唐代相比,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三个方面:

一是作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形态整个地转向了儒家理学的范畴;

二是宋代的政治统治基础已经由前代的门阀世族地主变为庶族地主,这就保障了大多数经济发达地区的民众可以通过科举进入统治阶层,使文化普及成为可能;

三是市民文化随着市镇经济的繁荣,表现出了巨大的创造力。

建筑立面由前代的厚重沉着变为轻盈俊秀,体现了宋人的审美倾向,灵岩寺千佛殿内40多尊罗汉,对人物个性的塑造,可以说是出神入化,全力突出高僧内心世界的活动。宋人的写实主义手法应用得非常纯熟。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八十七神仙卷》。

翰林图画院

《宣和书谱》、《宣和画谱》朝中设“书学”、“画学”等名目,

崔白《双喜图》

赵佶《柳鸦芦雁图》、《芙蓉锦鸡图》构思严密、造型准确、赋色鲜丽,具有典型的皇家色彩。《瑞鹤图》,人物画《听琴图》

李迪《鸡雏待饲图》

马麟《层叠冰绡图》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长525厘米,高25厘米,五百五十余人,他对整体气氛的协调,使全景画面洋溢着永不消逝的生活魅力。

李唐《采薇图》

马远《踏歌图》

梁楷“减笔”人物画启发了一部分文人画家,《六祖斫竹图》

山水画的黄金时代

李成(?—976)“百代标程”《茂林远岫图》苍茫郁勃的气势。

范宽(1023—1031)他的独特性是他细密刻实的山石皴法,它使景的表现有了新的程式语言,他画中的景是“全景”。《溪山行旅图》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第一件划时代杰作。

许道宁《渔夫图》

郭熙《早春图》 他把李成的枯树程式用比较夸张的形式作了变通,创造出形状如鹿角、蟹爪的枝头,以增加画面的浮动感,这种皴法也强调光影的变化,被称为 “云头皴”。他撰写了《林泉高致》这部山水理论著作。

王珗《渔村小雪图》素色的色调,闲逸的情趣,代表了同一时期文人士大夫普遍的艺术倾向。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青绿山水长卷,兼具了精工和神韵两大特色,他把笔墨的皴写和青绿色彩的调配结合得非常自然。

米友仁《潇湘奇观图》“米家山水”对后代影响很大。

李唐,他真正的作用是把范宽的纪念碑式的山水转化成为一种简约的程式《万壑松风图》 以极为阔放的皴法来组织山石结构和松树的枝干,连山涧的溪水也勾画得相当程式化, “斧劈皴”

马远,他对山水画的贡献表现在对若干画法程式的总结上,《踏歌图》他的山石,采用了水墨淋漓的大斧劈皴,描绘出岩石的块面,清爽利索。

夏圭是一位极有创造力的艺术天才。他对笔墨技法的掌握比马远更为精到,《溪山清远图》。

文人书画家的追求

王著《淳化阁帖》

“宋四家”——苏、黄、米、蔡。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开宋人书法尚意之风,《黄州寒食帖》,17行,前小后大,气势如潮,在疏密对比上,尤见新意,一方面,结字打破常规,做到“粗不嫌粗、细不嫌细”,增大反差;另一方面,字距行距随意而安,因情而变,收到无意于佳而愈佳的效果。《赤壁赋》、《枯木怪石图》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诸上座贴》草法纯熟,结字瑰奇,笔势飘动隽逸,章法错落流贯,墨色枯润相间,全篇无一笔轻率,几乎是无懈可击。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海岳外史,书法在博取众长的基础上,更得力于王献之,取其笔意,跌宕变幻,自成风规,尤以行草最富盛名。《蜀素贴》71行,556字,用笔多变,八面出锋,正侧藏露,仪态万方,充分体现了“刷字”的特点。

文人学士在书法之外更有诗文的修养,作为他们精神创造的主要内容,处成宋代文人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尚意书风的“意”。首先就来自书法家个人的意趣。

文同,字与可,“胸有成竹”

李公麟,他的金石学问,是研究古代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并把这种古质的线条吸收到他的白描画法中。《五马图》具有高度现实主义的风格特点,不但外形准确,而且传达出马的内在神情。画家的笔法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单线勾画的外形轮廓,表现了身体的重量感、各部分的质感和毛皮光泽的效果。在顾恺之、吴道子之后创造的又一种白描风格。他直接改变了北宋的人物画造型的传统,使不同身份的画家,都在这种新风格下继续创新。

赵葵《杜甫诗意图》

王庭筠《幽竹枯槎图》

中国瓷艺的巅峰

邢窑的白瓷系统

越窑青瓷有几个突破

汝窑、哥窑、钧窑

景德镇

磁州窑

在视觉艺术领域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宋代社会政治制度保证下的文人優越性通过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发展出了脱离统治者统治者控制的高度个性化的文人画艺术。二是蒙古和西域统治者实行的多元文化政策,使不同的艺术风格能够在元代得到自由的发展。宋元之际是中国古典绘画从再现风格向表现风格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元代画家的贡献是把他们独特的个人风格体现在笔墨中。

北方道教艺术中成就最高是永乐宫道教建筑群和壁画。是全真教的大本营之一,《朝元图》其圆浑流畅的长线组织,既表现了衣带飞舞飘逸的动感,又体现出浓烈的装饰效果。

猜你喜欢

艺术
反“艺术”的艺术
什么都可以成为艺术
纸的艺术
艺术足球
艺术足球
决定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