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数学教育教学的思考

2018-08-10王延臣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6期
关键词:数学课教材教学模式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高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不及格率高,影响毕业的现象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是大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目前高校不仅理工科开高等数学,经济管理类也开设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有些院校的法律、外语等专业也开设微积分基础作为素质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课越来越被重视了。数学具有所谓的“高度抽象、逻辑严密、应用广泛”特点,对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上世纪末的高校扩招,应届高考考生几乎都被录取,学生良莠不齐,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大部分学生数学思维的先天不足,加上部分教师教学方式呆板、教材选择不当,使学生感到数学内容枯燥、难学,畏惧数学课,甚至逃课、旷课,再加上教学模式,考核等方面的问题,最后造成大比例挂科,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愿教的局面。这样问题的产生,主要还是学校,教师还未适应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为解决这个困局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解决。

一、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谁都知道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怎样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一个任何一个数学老师都能说上几句的话题,笔者认为应该先分析一下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或失去兴趣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原因之一: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有用,但我用不上,我不想考研,不想搞科学研究,高中学的数学足够了。

产生这样认识的原因的第一个因素,是我们的数学教育太不接地气了,教材中例题离我们生活太远,一些科普读物和名家讲座讲到数学应用都是“海王星的发现过程”等高大上问题,教材中的应用题都是我们读书时的题目,经典是不是也应该与时俱进,予以更新,适当增加一些与普通人生活相关的问题选作习题或例题?古人尚且有‘百钱买百鸡‘鸡兔同笼等生活中的问题,高等数学有何不可!问题的核心实际是就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了,教材还是精英教育的教材,很多所谓应用型大学,采用的还是一些研究型名牌大学的教材,到现在也没看见一本适应应用型大学的高等数学教材出来,这个问题希望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产生这样认识的第二个因素,是对数学本身的认识,数学是什么?数学是一种思想方法,是训练思维的体操,学好数学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终身受益的,不是某个结论定理有没有用的问题。就是说学数学主要学习的是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要扭转数學就是做题的观念。

原因之二:一部分学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部分学生自幼数学基础较差,甚至有的学生就是因为数学不好才不学理工科的,逃课旷课以这部分学生为多,这部分学生也是最难教的。

对这样的学生就要求教师有深厚的数学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讲的通俗易懂。很多形象的比喻,容易记住的口诀,如换基迭代方法俗称‘盲人登山法;对称区间定积分的“偶倍奇零”;偏导数求导的‘分叉用加,分段用乘等都是通俗易懂的。

二、在传统的提出概念—推导定理—解题应用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学重点向两头倾斜,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和数学应用教学,减少定理推导和解题技巧的教学。

现在的大部分数学教师是数学专业毕业的,对严格的定理推导和解数学难题情有独钟,但我们的教学对象不是数学系学生,绝大部分学生不需要那么强的数学推理能力和解数学难题能力,他们仅仅需要知道数学概念是什么?在什么地方用?怎样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绝大多数数学问题都可以用数学软件如MATLABMathematic等解决。时代发展了,数学教育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但数学的基本思想如‘逼近‘以直代曲等的教育不能减少。原理讲明白,应用借助软件。可加开数学软件应用课程或在教学中加入相关内容。

三、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改进。现行的教学模式是建国以来几十年不变的模式,粗放管理,大班教学,期末一考定乾坤。

这种模式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对精英高等教育无疑是合适的,对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就问题多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师教学过程中难以兼顾;学生就业的多元化也使不同学生对数学课的要求也不同,考研的、出国的、直接就业的各有各的需求;学校不同专业学生对数学的需求也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分专业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天津商业大学把高等数学课程分为高数1高数2高数3高数4,四门课程,由各专业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选择。同一专业也有基础班、兴趣班、提高班由学生选择,毕业准备直接就业的选择基础班,准备考研的同学选择提高班。不同课程不同类班级教学内容,考核都不相同,是一个很好的探索。

而一考定乾坤的考试方法弊端无疑是很大的,尤其是大一新生,刚进入校园,脱离了家长视线,没了中学班主任的监督,没了大量作业,期末考试还很遥远,像一群出笼的小鸟,上网吧打电子游戏、玩手机游戏、逛街、搞对象等等,就是不学习,期末大面积挂科也就成了必然。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各学校的广泛重视,采取了多种方法,有的学校上课前把手机统一收到教室前面的袋子里,上课查考勤点名等,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多管齐下,除了学生管理部门,教学上也要改革,有的学校提出来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的方法,即加强考勤,作业批改,加大平时成绩比例等等,产生了效果但也带来了问题,在现在的师生比的条件下,教师这么大的教学工作量,还要完成论文课题等考核指标,教师还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批作业答疑?笔者认为增加考试次数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较好方法,讲一次期末考试变为三四次,将压力由期末转移到全学期。由于办学规模的扩大及考试正规化的要求,学校统一组织期末考试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和人力物力财力,可由二级学院组织考试,引进计算机读卡设备,机器批卷,减少教师工作量。天津商业大学理学院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探索。

四、教育教学研究要脚踏实地,有的放矢,研究成果应该立即应用到教学中去。

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题,应该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去立项研究,研究成果要大力推广应用。我们国家历年出来的比如‘几五规划课题多如牛毛,但应用几合?课题结项了,论文发表了,工作结束了,束之高阁,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仅仅一个结题报告或论文,没人想着推广应用!仅看到的几个应用是有点教材冠以‘某五规划教材的字样。研究是为了应用解决问题的,不仅仅是晋升职称时加分用。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比如应用型大学各专业究竟应该开那些数学课,将那些内容,将到什么程度?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不应该想开那些就开那些,想讲多少就讲多少,应该根据培养目标作为课题认真论证,科学实施。一些学校自立的课题,更应该有针对性,着眼于本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不宜过于空泛。

五、各级各类领导和部门都应提高对数学重要性的认识,把数学教育提高到一定的战略地位上来。

长期以来社会上很多人对数学有很多偏颇的认识,‘难学‘无用等等。放眼国内外各个高校,名校莫不重视数学。要知道数学是一种科学的语言,是各个学科共同的基础,数学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素质教育。现代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不到25%,而数学正是以不变应万变的课程。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数学系有七千学生,但每年毕业生都被一抢而空,个中缘由耐人寻味。对比一下,国内有些所谓应用型大学还在试图削减数学课课时,是逆潮流而动,还是因噎废食不得而知。看来提高对数学重要性的认识,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综上所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解决文章开头所提问题还需教师、学校、有关部门、社会共同努力,问题的解决还任重而道远。

作者简介:

王延臣(1958--)男,黑龙江海伦人,教授, 从事数学教育和数学应用研究 .

猜你喜欢

数学课教材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初中数学课导入“八法”
有趣的数学课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网红”数学课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