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视语文课程的知识基础

2018-08-08胡娜

读天下 2018年7期
关键词:课程构建基础知识素质教育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基础知识始终应该是围绕学生需要来开展的,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来服务的。因此,在我们审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就需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目标来安排教学内容。尤其是在倡导核心素养这一理念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做好语文基础知识的构建和教学。接下来,笔者主要从如下几点谈起。

关键词:语文;基础知识;课程构建;素质教育

一、 理解语文课程的“知识”的“中位”概念

尽管对于什么是知识,一直众说纷纭,但主要也就是狭义知识观和广义知识观两种不同认识。狭义知识观认为知识主要是指可记忆的静态知识。广义知识观把知识定义为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它从广阔的视角对知识进行分类:因知识阐释的客观对象不同,把知识分为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人文知識;因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广义的知识观把知识、技能、能力和策略视为一体。《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将知识定义为“人类认识的成果”,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又经过实践检验的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教育心理学家皮连生把“知识”界定为“个人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学习及其组织”,语文课程专家王荣生把语文知识定义为“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需要的教与学的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

而我们希望提出的“中位”的知识概念,既不是一般理解的狭义知识(只指一些显性的概念),也不是一般理解的广义知识(包含了学科的一切内容),而是一种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概念。首先,它应该是语文知识,即它必须能够服务于语文的学习,尽管从逻辑的角度看,它可能是社会知识或者人文知识。其次,它必须既包含陈述性知识,又包含程序性知识,而且是两者的有机交融,因为不如此,就没有实际的价值。第三,它必须能够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而本身又不是语文课程的内容。

二、 服务教学应该是建立语文课程知识系统的唯一宗旨

我们认为,语文课程的知识系统必须包含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个方面,但又不是语文学科全部内容的涵盖。从陈述性知识的角度看,它应该包含语言知识、文章知识、文学知识、文化知识等,而其中每个方面又可能包含许多小的类型,比如语言知识既包含语法知识又包含修辞知识,语法知识既包含现代汉语语法又包含古代汉语语法。而从程序性知识的角度看,它应该包含阅读知识、文学欣赏知识、文学批评知识、写作知识等,其中每个方面也可能包含许多小的类型,如文学作品的阅读又包含诗歌阅读、散文阅读、小说阅读等。对于语文课程的知识系统范畴,我们这里只是略作举例说明而已,而不是全面的论述。我们以为,这个知识系统应该有这样的特点:

(一) 语文基础知识应该具有简约性

语文学科知识系统范畴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一门专门的学问。而对于中学生来说,所需要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或者仅仅是需要了解其常识,不需要全面了解,不需要系统把握,更不需要深入研究。

(二) 语文基础知识应该具有实用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知识都有用。但在一定的范畴内又不是如此。这里的“实用”,指的是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用,而且主要是中学的学习有用,对中学的语文教学能起比较直接的作用。所谓有用,就是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帮助解决有关的问题。

(三) 语文基础知识应该具有好教性

我们觉得,新的知识系统,应该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掌握的,即使要教学,也应该花时不多。否则,花时太多、难度太大,就成了“买椟还珠”,冲击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本位任务。要“好教”,首先是内容上要筛选,不必要的不要,讲不清楚的不要,难度太大的不要,有分歧争议的不要。其次是要有一个很好的呈现方式,应该针对中学生的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尽量不用枯燥的学理表达,而应该融合在具体的阅读、写作等语文学习活动中。

(四) 语文基础知识应该具有开放性

所谓开放,除了上文所说的不求系统的严密以外,就是便于灵活处理。不同的教科书可以灵活处理,不同的地区可以灵活处理,不同的年段可以灵活处理,不同的教师可以灵活处理。可以取舍,可以整合。对于教学内容,不应该有刚性的统一要求,不应该作为考试和考查的内容,只是为师生的教学提供各取所需的资源而已。课程标准和教材只是提供一种自助餐式的服务,教学多少内容、先后关系怎么安排、是分散还是集中、用什么方式教学,甚至教还是不教,都应该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决定。

三、 建立语文课程的知识系统需要多方协力

首先,课程标准应该明确中学语文课程知识的基本范畴,提出教学的基本任务和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明确考查和考试的方式。为什么考试说明能明确说出要掌握的几种修辞方法,而课程标准就不能说明呢?我们觉得,有很多东西,课程标准是应该说的。我们甚至认为,课程标准把该明确的都明确了,就不该再有一个考试说明之类的东西。事实上,现在很多地方的老师都是按照考试说明在教学,而不是按照课程标准教学。

其次,有关的学科专家,应该有人专门研究中学的语文知识,比如研究阅读的就应该研究中学的阅读教学所需要的阅读知识,研究写作的就应该研究中学的作文教学所需要的写作知识,研究语法的就应该研究中学的语文教学所需要的语法知识,研究修辞的就应该研究中学的语文教学所需要的修辞知识。有关的知识都有人在研究,这样就会有一个丰富的“知识库”,就能满足中学的需要。

教科书编者的责任,就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到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库”里挑选,然后根据自己的语文教学思想和教材思想,根据自身教材的特点,根据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采用适当的方式,在教材中把这些知识呈现出来。

语文教师的责任,是借助教科书呈现的知识,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依据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形式进行知识的传授。可以集中,可以分散,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有关知识进行筛选和整合。

四、 结束语

总之,语文课程应为学生的智能素质、思想素质、人文素质的终身发展奠基,使他们一辈子受益不尽。

参考文献:

[1]李连君.关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4(95):26-27.

作者简介:

胡娜,四川省巴中市,四川省通江县至诚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课程构建基础知识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关注校本,有效教学
机械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机械工程标准体系》课程的构建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构建探析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