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说明文常见考点及解题技巧(一)

2018-08-08蓝明平杨国鑫

学苑创造·C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筑巢口香糖说明文

蓝明平 杨国鑫

说明文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主要考查考生对说明文文体知识的掌握和文意的理解,考查方式有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种。无论采用哪种考查方式,命题角度无外乎以下几个: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文语言特点、说明文结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文章信息筛选、概括或转述文意。

本文将逐一剖析这些考点及其解题技巧。

一、说明对象

1.考点归纳。

主要有区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辨析说明对象等。

2.真题举例。

【例1】(2017年浙江宁波卷《植物爱听和谐音乐》)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A.本文是事物说明文,采用了从发现现象到探究本质的逻辑顺序

B.本文综合运用了说明、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C.文章第①段运用生动的事例引出本文的说明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文章第④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附原文)

①一群喜欢户外运动的青年男女在西双版纳勐腊县的一处原始森林,发现了一种会跳舞的树。当时,他们长途跋涉,人困马乏,有人提议就地歇息。一个活泼好动的年轻人拿出随身携带的收音机,播放了一曲轻松舒缓的乐曲。这时,奇怪的一幕出现了:只见旁边的两棵小树随着乐曲晃起身子来,滑稽可爱。一行人全被它逗乐了,大家忘记了疲劳,跑过来欣赏小树跳舞。有人提议:“换一首曲子,换一首曲子。”又有人喊:“换快节奏的。”于是,收音机的主人调了频道,换了一曲激烈的摇滚乐。奇怪的是,刚才还在摇头晃脑的小树突然停止不動了,像是被吓着了似的,静静地呆立着。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它只会跳优美的舞蹈,不会跳强劲的舞蹈呢?于是,年轻人又调回刚才的频道,小树听了这优美的曲调,又开始摇头晃脑。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得出一致结论:小树喜欢轻柔、温和的曲子,不喜欢节奏强烈的乐曲。

②事实真是这样,小树的确是只爱听舒缓的音乐,激烈亢奋的曲调会让它进入睡眠状态。法国农科院一位专家为了验证植物的音乐细胞究竟有多少,异想天开地把崭新的耳机套在一棵番茄上,每天定时播放3个小时的音乐。数周后,奇迹出现了,这棵番茄长势强劲,比周围任何番茄结的果实都多,而且个头大,每个果实平均重达两斤以上。

③还有一位科学家,每天下班后喜欢在自家花园里拉上一段优美的小提琴曲。打理花园的妻子惊喜地发现,濒临死亡的雏菊又重新绽放了生机。不仅如此,音乐就像兴奋剂,那些平常蔫头耷脑的花儿们听了音乐,一朵朵开得热烈而灿烂。后来,她的科学家丈夫翻阅资料,才明白这是小提琴的功劳。那些花儿,正是因为听了优美的音乐,才焕发了生机。它们的叶子绿得茁壮而卖力,花开得鲜艳而硕大,这让科学家欣喜万分。凭着职业的敏感,这位科学家开始思索,既然花儿这么热爱音乐,庄稼会不会也是如此呢?他开始有意识地在稻田里播放音乐。他每天上午准时来到稻田,给水稻们播放半个小时的轻柔乐曲。一个月后,这片田里的水稻比普通的水稻要高出30多厘米,也就是说,是音乐代替了化肥使它们长得又高又壮。

④植物既没有听觉器官,又不具备听力系统,为什么它们接触了音乐,会产生如此大的变化呢?

⑤音乐,说白了是一种持续声波。在优美、轻快的声波的反复刺激下,植物体内的物质分子会发生共振,那些处于休眠状态的分子,随着音乐节奏被悄悄激活,开始运动。正是这一过程促进了新陈代谢,加快了细胞分裂,大大促进了它们的生长发育。如果适当地对植物播放音乐,它们会不断地进行代谢和分裂,从而达到快速生长的目的。不过,一定要选择那些和谐美好、悠扬柔和的音乐来播放。反之,植物听了节奏强烈的打击乐和摇滚风,不但不会长势旺盛,还容易暴病而亡。这可绝不是闹着玩的。别看它们不会说、不会表达,但它们绝对懂得: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考点剖析

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本题考查的就是对二者的区分。说明某一具体事物或某一类事物,属于事物说明文,其说明对象是该具体事物或该类事物;说明某种现象的原因、某种事物的内在规律,或某个道理,属于事理说明文,其说明对象是该现象的原因、该种事物的内在规律或该道理。本文为事理说明文,故A选项是错误的。

◆技巧点拨

找准说明对象,应从整体内容入手。虽然本文第①至③段介绍的是植物爱听和谐音乐的现象,但第④⑤两段又剖析了这一现象的原因,故从整体来看文章应为事理说明文,而非事物说明文。

【例2】(2015年崇左卷《消化一块口香糖要多久》)本文的说明对象是(B)。

A.口香糖

B.口香糖的消化问题

C.口香糖胶基的消化问题

D.口香糖的组成部分

(附原文)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就被告知,千万不要将口香糖吞到肚子里,因为它很难被消化,消化它至少要等上七八年。这实在有点可怕。想象一下,如果你在2008年的夏天吞了一块口香糖——那时你还在读小学三年级,到现在2015年,过去了7个年头,口香糖才刚刚被消化掉。

那么,这个说法有什么依据呢?

口香糖主要是由胶基、甜味剂、调味剂和软化剂组成。糖类和薄荷油一类的调味剂很容易被分解,然后被排出体外。同样,对人体消化系统来说,软化剂如植物油、甘油等也不是问题。其实,能在胃里经受得住胃酸和消化酶“攻击”的只有胶基。

传统的口香糖胶基原料来自人心果树,这是一种常绿乔木,因果实纵剖面酷似人心而得名。不过,现在大多数口香糖都不再用人心果树的树胶来做胶基了,而改用其他的天然或合成聚合物来代替,比如异丁橡胶,它也是制作汽车内胎的原料。并且,为了让口香糖具有某种弹性,生产口香糖的厂家会调配不同的胶基配方来满足不同需求。

胶基能承受得住唾液里的消化酶,但即使被吞下,胶基也会像普通食物一样被处理。消化系统会把胶基看成没有用处的东西,将其当作废品处理掉。而且,就算胶基不能“老老实实”地被分解,这也不意味着口香糖能在你的肠胃里待上7年之久。如果被吞下的口香糖只是一小块,最后它一定会从消化系统被排出体外。我们知道,金属做的直径小于2厘米的硬币都能从胃里顺利排出去,更何况一块小小的口香糖。而且口香糖很软,就更容易随着肠胃蠕动而移动位置了。

让口香糖在肚子里待7年这种情况发生的唯一可能是,口香糖数量极其庞大,但即使这样,一些症状比如便秘也会让人们尽早发现状况。1998年,就有3个孩子因为慢性便秘而被医生发现他们肠胃里残留有口香糖。这些孩子吃了太多的口香糖,他们每天都能吃下五六块。不过没关系,医生很快就给清理出来了。

◆考点剖析

本题考查的是说明对象的分辨。这类题常见的“陷阱”是放大或缩小所说明的事物或事理的范围。A、C、D选项即是如此。

从标题“消化一块口香糖要多久”、开头段“将口香糖吞到肚子里”“消化它至少要等上七八年”,以及结尾段举例说明“口香糖在肚子里待7年”,可知文章说明的是口香糖能否在短时间内被消化,说明对象是“口香糖的消化问题”,故答案选B。

文章并没有对口香糖的特点如味道、颜色、嚼口香糖的利弊等进行全面说明,故A选项是放大了说明范围。而对口香糖组成部分的说明,是为了介绍口香糖中不易消化的成分;口香糖胶基的消化问题则是为了说明口香糖可以“从消化系统排出体外”,为末段得出结论做铺垫,故C、D选项说明的只是局部内容,也不正确。

◆技巧点拨

分辨说明对象同样要从文章整体去把握,如从标题、首尾段和写作思路去整体分析,抓住说明中心,切忌只抓某段落或部分段落。先看首句、尾句,或找出中心句,是快捷有效的方法。有些说明文标题就是文章的说明对象,如本题,故也可从标题入手快速找出说明对象。

二、说明顺序

1.考点归纳。

主要是判别说明顺序的类型。

2.真题举例。

【例1】(2017年四川广元卷《DNA数据》)对本文内容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D)。

A.这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DNA存数据技术

B.本文列举了大量的数据,使语言表达准确严密,符合客观事实

C.本文从优越性、局限性、发展前景等几个方面介绍DNA储存技术

D.本文主要采用时间顺序介绍了DNA储存数据技术的有关知识

(附原文)

“欢迎来到DNA数据保护中心!您现在正在档案馆里。”讲解员微笑着做了一个手势,示意我们可以仔细观察这间屋子。仅仅三十多平方米的房间,储藏着全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所有数码信息,包括数千亿张家庭照片、音乐、文件和其他影像资料。

这个场景一点也不“科幻”,就像在硬盘上保存数据一样,人们已经知道怎么在DNA上保存数据了。2016年4月,著名的好莱坞影视技术公司特艺集团的研发团队宣称自己已经在几段DNA上储存了100万份电影《月球旅行记》的拷贝。

特艺集团的成就并非创举。早在2012年和2013年,就有两个团队将一本300页的书、若干图像、一个PDF文件,甚至声音成功地储存在了DNA上。而这次的新颖之处在于第一次成功地把视频资料储存到了DNA上。这也说明现在已经可以在DNA上存储一切数码信息。

如今,人类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信息,而储存它们变得越来越困难。在电脑和手机的时代,我们每年制造出来的数据要比人类有文字以来产生的数据总和还要多!预计从2013年到2020年,这一数据量将增长11倍,且这种趋势并无逆转迹象。根据数据储存专业公司易安信的计算,如果用内存为128GB的苹果ipad Air来储存这些数据,所需的ipad Air叠起来可以在地球到月球之间堆六摞。人类呼唤比现有储存系统更高效的新系统。

DNA恰能满足以上需求,数十亿年来,它一直是生物遺传信息的载体。DNA能将数量惊人的数据储存在极小的体积里,因此也是最高效的:在体积不到一只蚂蚁的百分之一的人类细胞核中,DNA包含有35亿对碱基,而碱基是编码遗传信息的最基本的材料。在硬盘上,信息以“字节”(0或1)形式记录,每个字节要占200纳米(0.0002毫米)的空间;而在DNA上,记录一个字节只需0.2到0.3纳米。

如今,Google、Facebook和亚马逊为了储存数据,需要多个面积数倍于标准足球场的数据中心的支持,而且这还很耗电。而用DNA这种新型载体,只需一个汽车后备厢就能满足它们的所有数据的储存需求。

那么,DNA如何储存视频呢?特艺集团请来美国基因学家当顾问。他们首先将电影数码化,转化成电脑能识读的二进制语言,也就是转化成一系列0和1的编码。然后研究人员将这些二进制编码转化成由四个碱基(A、G、T、C)构成的DNA编码。得到这串编码后,就能制成相应的DNA序列,并在合成器(一组能自动拼接A、G、T、C的机器)的帮助下,拷贝数千份。这样就获得了DNA片段,它们如同发丝一样漂浮在装有液体的玻璃容器里,每一份都包含着电影的一个片段。

DNA储存的另一张王牌就是它的持久性。只要储藏空间保持寒冷干燥且避光,保存时效可能长达数千年,即使在恶劣环境中其半衰期也超过500年。现有的其他载体,无论是硬盘、CD还是DVD,最多只能保存数十年。(并且,这些载体一旦过了保存期限,硬件就会更新换代,很难再找到能读取它们的机器。)但DNA储存就没有此类问题:只要有人类存在,就一定会有破译编码的技术。

不过DNA储存还无法立即取代硬盘。读取(排序)尤其是写入(合成)所需的时间还是太漫长了。不仅如此,这两个步骤目前耗资甚巨,合成成本可达数百至数千欧元。

但数十年后,或许DNA储存就会普及。对于没有迫切使用需求的信息,我们就可以考虑用DNA来储存。事实上,DNA储存已经引起了电影公司、博物馆、档案馆,还有诸如亚马逊、Google之类有长期信息储存需求的机构的兴趣。

信息技术巨头微软公司于2016年4月宣布,将购买1000万条DNA,用于研究数据储存。这次,科学终于追上了科幻小说的步伐!

◆考点剖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说明顺序基本常识的掌握。说明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说明的是时间顺序;按照事物的位置、形状、构造等方位顺序介绍的是空间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确定说明内容先后的是逻辑顺序。

这篇说明文主要围绕DNA存数据的优越性、局限性和发展前景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也就是按照说明事物的内在关系来行文,因此运用的是逻辑顺序,故答案选D。

◆技巧点拨

判别说明顺序可以用排除法。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都有明显的标志:有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的,一般是时间顺序;有表示空间方位的方位名词的,一般是空间顺序。而依据由主到次、由原因到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一般到个别、由整体到局部、由总到分、由概括到具体、由特征到用途等内在联系的,一般是逻辑顺序。若能根据这些特征排除其中的两项,便可快速得出答案。

【例2】(2017年重庆卷)文章中阐明鸟类筑巢的原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附原文)

①动物大都有自己的窝,鸟类也不例外,大都有自己的巢。古代诗人常以归鸟返巢比喻久客思归的心情,如“鸟宿池边树”“倦鸟思归林”。而“鸟宿树”“鸟归林”,是因为在树上或林中,有鸟儿的巢窝。鸟的巢,犹如人的家,是鸟儿们获得温暖和休养生息的场所。

②鸟巢的产生,远比人类住屋的产生为早。远古时代的人类,就是受了鸟巢的启示,才开始从穴居山洞和荒野移到树林高处栖身,以避免野兽的袭击和侵害。鸟类筑巢的技术是异常高明的。有人说,如果给自然界奇特建筑排一个名次,那么鸟巢因其奇特多样和精美巧妙,一定能名列前茅。

③一般的鸟巢,都是就地取材,用树枝、树叶和泥土做成。

④造巢技术最高明的,是那些建造别开生面的悬巢的“艺术家”。北美绿鹏的巢像一个小篮,挂在横空的树桠上。黄鹂的袋形深巢,险悬在细枝的末梢。马来亚的绿色阔嘴鸟,编一条长绳,把它们精致的巢挂在林中池边的树上。褐雨燕的巢更为奇异,造巢的原料是褐雨燕自己的唾液,再加上羽毛和海藻,巢筑造在石崖上。为了造一个直径2~5厘米的小巢,它们有时要花上一个月的时间。其中以唾液为主的金丝燕巢,采集后就是我们熟知的昂贵中药和佳肴——燕窝。

⑤我国无论男女老幼,都熟悉衔泥筑巢的家燕。汉乐府诗就有“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的诗句。民间还有“燕子来巢,吉祥之兆”的说法。家燕的筑巢本领,是非常高超的,它们堪称鸟类中出色的“建筑师”。它们在池塘边、田边、湿地等泥泞处,啄一口混着杂草根的泥土便飞回选定的巢址,在路上,湿泥混合着唾液,变得更加粘稠,吐出的泥丸被风一吹,很快就变得坚硬结实。家燕的巢像半个饭碗,上面的口敞着,巢里铺着柔软的羽毛、草、松针等物。唐代樊晦所作《燕巢赋》这样描述燕巢:“垒轻蕊而矜暖,布重泥而讶湿,迹似连球,形如聚粒。”这是很贴切的。

⑥鳥儿为什么具有筑巢的本领呢?

⑦动物学家认为,鸟巢的始创,显然与鸟类繁殖后代的需要紧密相关。比如燕鸥在开始求爱时,雌鸟会以胸部为轴心擦着地面旋转,雄鸟则双翼下垂,绕着雌鸟不停地奔走。这样雌鸟很快就在沙地上挤出一个浅碟形的沙窝,成为它们的新居,在其中产卵孵化。当然,许多鸟巢比这复杂得多,但其起源都是为了在生存竞争的过程中,能安全地繁殖后代。

⑧鸟类的筑巢行为,还受到本身生理上变化(如内分泌周期)的影响。多数小鸟的巢,通常需花一星期左右筑成。而歌雀由于内分泌周期短,急需寻求配偶,可以在三天内急速完成一个很不错的巢。

⑨鸟造巢,人们总以为是生而知之的,是天生的本领。有这样的事例:一批第五代的织巢鸟,虽然它们前四代都困在樊笼中从未筑过巢,但这第五代在获得筑巢材料后,就能无师自通地筑出鸟巢,而且工艺之精巧并不比野生的同类鸟筑的巢差。但是,英国生物学家华莱士做过一个实验,他把一只小野雏鸟捉来进行人工喂养,与亲鸟完全隔离。等它长大后,由于没有看到过亲鸟筑巢,因此给它一些树枝枯草,它只会胡乱堆在一起,筑不成巢;而野生雏鸟却是一种很会筑巢的鸟。看来,鸟类也并非完全是天生就会筑巢的,有的也需要一个后天的学习过程。

◆考点剖析

本题以主观题形式考查对说明顺序的判别能力,考查的范围是文章的第⑥段至第⑨段。这几段介绍了鸟类筑巢的三个原因,是按由主到次的顺序排列的,因此属于逻辑顺序。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本题考查的并非全文的说明顺序,而仅是某些段落;且并没有直接给出段落的范围(第几段到第几段),而是用“阐明鸟类筑巢的原因”来指代,相当考验考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这提醒我们,在考试中一定要注意审清题目的要求。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筑巢口香糖说明文
说明文阅读专练
鸟儿筑巢
鸟儿筑巢
口香糖
白鹭筑巢
口香糖不见了
口香糖瓶的改进
笃笃盖房子
口香糖危机
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