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年级信息技术理论课堂的优化策略

2018-08-07侯洁廖宏波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中年级教学策略信息技术

侯洁 廖宏波

【摘要】本文就如何优化中年级信息技术理论课堂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数学吸引力、感染力和渗透力进行了论述,总结归纳了适合小学中年级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即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感知法和有效教学法等。

【关键词】中年级 信息技术 理论课堂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6A-0146-03

传统的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抽象、枯燥且难以理解,学生兴趣不高,甚至还持有排斥的态度,教师也深感困惑而不愿触及。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即使教师在授课时使尽浑身解数,也未能改变学生不愿听、教师“白打工”的现象。针对这种状况,如何优化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吸引力、感染力和渗透力呢?笔者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从生活实际出发,将学生感兴趣的、可操作性强的前沿科技、游戏竞技、思维辩论等形式融入理论教学,构建新颖的教学模式、实施合理的教学方法、拓展符合新课改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加深学生信息理论学习的愉快体验,培养其创造力,提升其信息素养。

一、整体设计——任务驱动法

课堂教学应注重整体设计,一条主线贯穿始终,构建立体化的教与学资源。因此,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和课程标准,全面了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以及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知识基础、知识缺陷、智力状况、接受能力等,找准重难点,对预期结果有清晰的界定,提前预设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突发情况,做到未雨绸缪、胸有成竹,让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高效流畅推进。

(一)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感

在《探究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一课中,基于“一条主线”的原则,笔者设计了以“智慧博士”故事为主线的四个任务,任务之间大小适当、关联性强,形成了层层递进的梯度,以一条完整的任务链,引领着学生在信息技术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众所周知,任务设置应有明确的目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要能用上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因此,笔者在设计任务时,通过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各种信息应用的案例图片,开阔眼界、增强兴趣,让学生通过“说”的方式,了解我们就生活在信息化的环境中。

首先,任务设置要有情境、有语境,要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和操作模式。在任务二的环节上,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学生的认知程度不同,笔者采用填写调查表—分享与交流—开展辩论赛—齐读知识锦囊等形式分层教学,分散难点,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其次,活动设计要注重多样性,任务发展要有层次和梯度。在任务三“动一动玩一玩,创新科技走进未来”这个环节中,笔者引导学生大胆地探究AR增强现实技术,它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的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实现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映射于现实世界的互动。学生借助手机APP扫描图片,手机马上呈现出运动着的三维立体图像,这样,学生可以多角度近距离地观察物体,在游戏中学习,在实践中体会,在经验积累中成长。

最后,任务要能为学生提供个体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此环节让学生借助手机,通过“云计算”语音技术,将本节课的学习心得以语音智能转换文字形式录入电脑,当录入的文字有误时,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合理质疑,通过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与补充,正确对待信息技术应用的两面性,再次分散了教学难点。

(二)动静结合,把握节奏感

教师应合理安排课堂活动,正确处理动静关系,做到动静结合、张弛有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笔者在教学《让我们分享有益的信息》一课时,充分利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在一张一弛间帮助学生理解信息传递的方法和变化。

如在信息传递的理论学习环节中,笔者以“看+想”静态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书本知识先了解信息传递的方法,并通过让学生看题做测试,思考做手势,以相关约定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做到静有所思。

接着,为了帮助学生感知信息传递的变化,笔者采用“动+大动”动态学习的方式设计了“驿站传书”的信息传递游戏,让学生在玩中感悟,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神奇,突破了本课教学重点,做到动有所获。

创设动与静的课堂活动,让学生的思维碰撞与心灵静悟完美地结合,有利于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二、趣味体验——情境教学法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情境创设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催化剂,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特点,笔者在课堂上经常结合生活与时事,通过故事、游戏、竞赛等形式创设情境展开教学。

(一)结合生活与时事创设情境,让教学更接地气

如何脱离传统教学中一板一眼、照本宣教的教学模式,让生活融入教学,让课堂贴近生活呢?在《探究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一課中,笔者结合新闻《央视春晚桂林分会场现场曝光》,将时事引入课堂,远离“大、虚、远”,回归“小、实、近”,通过欣赏家乡城市名片——“象鼻山”的视频,换个角度品读桂林山水的秀美,感受无人机航拍视频的震撼,探索知识点中的无人机航拍技术被轻松地带入了课堂,接着又通过创设“挑战任务,开启智慧大门”的立体化情境,突破了教学重点。

(二)巧用故事情境,让教学更有效

故事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很多童话故事以及经典动画片里的角色、情节都可以用来为教学服务,把数学知识赋予生命,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欲望,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在《寻找更多的信息》一课教学中,笔者将学生熟悉的《巴巴爸爸找同伴》设计为本课的故事情境,通过观看动画短片的形式,首先让学生知道巴巴爸爸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伙伴,他很孤独却没有同伴。所以,他告别了人类朋友,踏上了寻找同伴的旅途……

通过创设故事情境,为学习新知架设了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使情境展现与德育教育水乳交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知道“人类同样也需要朋友”,别人有困难时我们应该帮助他们,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三)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成长

如何在理论课堂上创设新颖别致的游戏情境,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开辟良好的空间,让学生在游戏中成长呢?

在《让我们分享有益的信息》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感受“信息在传递中可能会发生变化,一部分信息可能会在传递中丢失”,笔者结合团队拓展训练项目设计了“驿站传书”的情境:将军们正商量着如何迎战匈奴单于大军的侵略,并且研究制订了代号为007的作战计划,需将密令传递给潜入敌人内部的特种部队,作为士兵的你准备好了吗?这种让学生通过玩游戏的形式,轻松快乐地体验分享信息的原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四)开展辩论竞赛,让课堂因此更精彩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虽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负面的影响也随之而来。三年级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利与弊还缺乏清醒的认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自我完善与自我控制呢?笔者认为,辩论赛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辩论赛中辩论的“问题”需要大量事例证明,这样的辩论才是有效的,才能避免流于形式。基于以上考虑和反复试教,在辩论赛环节笔者采用课前填写调查表—课中分享与交流—开展辩论赛—齐读知识锦囊等形式分层教学,分散难点。

通过激烈的辩论,学生知道了信息技术能给人类带来很多好处,例如,人工智能教育平台可以结合大数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准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设计家庭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司机通过卫星定位顺利到达目的地;医生运用医疗器械对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救援队借助机器人实现危险地带排查、救援工作……此外,学生还知道了信息技术还会给人类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辨证地看待信息技术,让它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三、实践智慧——直观感知法

理论课是十分抽象的,如果单纯地由老师进行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应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构建新的思维方式,加深其学习信息理论的愉快体验,培养创造力,提升信息素养。

(一)图片、视频、实物辅助教学,提高理论教学效率

在教学《让我们感受身边的信息》一课时,教师通过播放四季风景图让学生感受身边的信息,当一幅幅熟悉的图片在眼前播放时,学生立刻明白:哦,原来桂花开放传递着秋天来了的信息,大雁南飞传递着冬天来了的信息……这些现象就是“信息”,大自然处处向人们传递信息!

在教学《规范与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一课时,笔者采用播放视频情境剧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对《电子秤的小秘密》《玩转家用电器》《ATM机陷阱》和《钓鱼网站我不怕》等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懂得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时,应该遵守相关规定,要有保护信息安全的意识,对侵犯自己信息安全的行为做出有效抵制和防范。

在教学《认识信息技术》一课时,老师通过展示放大镜、望远镜等工具,让学生分组体验、对比观察和小组汇报。实物展示可以让学生获取更准确的信息,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自主探究,让智慧的鲜花在指尖绽放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理论课堂中运用操作形式辅助教学,是笔者在理论课实践中的成功尝试。

在教学《寻找更多的信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人们通过感官获取信息的知识点,笔者准备了装有酱油、醋、酒的瓶子,让学生通过看、摸、闻、尝等方式获取信息,正确地说出瓶子里的物品;在教学《让我们感受身边的信息》一课时,笔者通过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将音乐知识整合于信息课堂,让学生在欢快熟悉的歌词中寻找信息。接着,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自行编写《秋天在哪里》的歌词,并互相查看有没有填错的地方。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后,学生明白了信息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树立正确的信息意识,学会辨别和利用信息,才不会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中。

(三)互动合作,轻松突破理论课堂教学难点

在《认识信息技术工具》一课教学中,“自制编码器编制密码”是本课教学难点。为了分散难点,笔者巧妙借助交互一体机的图形旋转功能,帮助学生理解编码器的使用方法,得到打开大门的密码,最后让二人小组合作完成编码器的制作,并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现场互动编制密码。

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互动合作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挖掘了个体的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促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这样的学习方式能更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四、科技引领——有效教学法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了很多有趣的活动,但是由于教材的编写有一定的年份,很多技术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已经过时,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教学缺乏时效性。因此,笔者从生活出發,将学生感兴趣的、可操作性强的前沿科技引入理论课教学,利用新技术、新媒体辅助教学,学生既收获理论知识,又开拓眼界,提高了操作水平。

(一)异地同步教学

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的特点,笔者在《规范与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一课,特意安排了异地真人版的“法制警察”为学生解疑答惑,让学生通过音视频连线等通讯技术进行实时采访,了解常见的信息技术犯罪案件及防范方法。这样的教学环节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异地同步学习,共享了教学资源,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二)体感游戏机

教师如果把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具体生动的画面,就会收到意想不到教学效果。在《使用信息技术工具》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笔者引导学生大胆地尝试体感游戏机,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实践中体会,在经验积累中成长。

(三)机器翻译技术

在《使用信息技术工具》一课,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信息技术工具可以使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更加方便快捷,笔者借来了机器翻译机,当学生说话时,机器马上能翻译出22种语言,同学们不由自主地向这个中国“智造”的机器竖起了大拇指,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四)手机投屏交互一体机

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验手机上的“AR增强现实技术”“音视频通话”“形色”等软件功能,笔者通过希沃授课助手将手机投屏到一体机上,这样,当一名学生拿着手机体验学习时,全班同学都能身临其境,教学气氛活跃。

(五)希沃一体机的深度运用

在希沃一体机的白板5中有很多功能,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学会拿来为课堂教学服务。例如,“课堂活动”功能——可以将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设计成归类游戏,让学生上台进行分类,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系统思维的构建;“电子幕布或蒙层”功能——可以设计“看局部猜物体”“听声音猜动物”等活动,让学生知道可以通过看、听、思考等方式获取信息;“运用班级优化大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控课堂纪律……

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贴近现实生活、挖掘生动事例、调动学生情绪、唤起情感共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趣味,实施优化教学法,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理论课,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让单调乏味的理论课堂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中年级教学策略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情境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小学中年级识字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