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 “思维发展与提升”

2018-08-07李雪贞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逻辑性阅读教学思维

李雪贞

【摘要】本文论述小学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解和运用的层面,应在发展语言的基础上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注意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有序性和发散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 思维 逻辑性 有序性 发散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6A-0069-03

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是“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而语文课程的性质强调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因此,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但当下的语文教学现状是过分偏重知识的理解或者说停留在知识理解的层面,而轻视思维发展与提升。要想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利用文本,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逻辑是进行正确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文本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逻辑思维训练。下面,我们来分析某教师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时引导学生理解曹冲称象过程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读了课文,你知道曹冲称象分几步走吗?你能用上“先……再……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请同学们先在学习小组内与伙伴们说一说,然后再全班汇报。

(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直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再称一称船上的石头。最后,算出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生1基本上是按课文原文来说的)

生2: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再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然后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直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最后,再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生2是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说的)

师:是的,你们看,我们用上“先……再……然后……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就能把曹冲称象的步骤和过程说得非常清楚了。下面,请同学们也用上“先……再……然后……最后……”说说你今天上午来到学校后做的事情。先和同桌交流,然后再全班汇报。

(生交流后全班汇报)

生3:今天早上我来到学校,先放下书包,再去找小东玩,然后我俩去操场跑步,最后回教室。

生4:来到学校,我先去了洗手间,再回班里放了书包,然后去打了温开水,最后去办公室找老师。

生5:今天一早我来到学校,先交作业,再去操场跑步,然后和兰兰跳绳,最后回教室上课。

……

师:同学们真能干,会用上“先……再……然后……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来说句子了,真不错。

在这个课例中,貌似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中注意了语用训练,但细细品味,好像还缺点什么。缺什么呢?缺少必要的思维训练。因为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运用“先……再……然后……最后……”来复述称象的过程,以及用“先……再……然后……最后……”练习说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句子,而更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文字的逻辑关系。

课文原文是这样的:“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理解石头的重量是如何转换成大象的重量的,大象的重量为什么和石头的重量相等,为什么要在船身下沉的水面画一条线,为什么装石头要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引导学生思考这一连串的问题,解决这一连串的问题,实际就是训练学生了学生语言的思维逻辑能力,这总比教师在語言训练面上用“先……再……然后……最后……说说你今天上午来到学校后做的事”的练习更有效,因为学生来到学校先做哪件事和后做哪件事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学生来到学校后先去操场跑步也行,先去放书包再去操场跑步也行,这有什么关系呢?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是重要的,才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

二、利用文本,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思维逐步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性。学生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是思维发展的飞跃或质变,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忽略这个黄金时期,就会影响学生一生发展的必备和关键能力的习得。对小学生思维而言,思维的有序性是较为重要的思维品质之一,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在学生感知有序性的基础上,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但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容易走入误区。下面,我们再来看某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四年级上册《搭石》第二自然段时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课件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一句话,找出表示老人动作的词语。

生1:我找到了“放下”“找来”“搭上”“踏上”“离去”这几个词语。

师: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1:我体会到了这是一个勤劳纯朴的老人。因为他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就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生2:我体会到了这是一个非常细心,做事认真的老人。因为他把合适的石头搭上后,还要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生3:我从这些动词中体会到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

师:同学们都有不同的体会,你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先自己练一练。

(学生经过练习后展示朗读)

师:刚才,我们通过抓住描写老人的一系列动作,体会了老人的勤劳、善良,做事认真、細致。下面,请同学们用连贯的动作,写一个你学习中的小片段。(6分钟后,学生写完交流)

生1:上课了,我打开书包,拿出语文书,从笔袋里掏出钢笔,一边读书,一边写阅读体会。

生2:每次写作业我都非常认真。我先把作业拿出来,打开台灯,再翻开作业本认真地抄题,遇到不懂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再找出课堂笔记本复习,或者找字典查一查,直到弄懂为止。

生3:……

在这个案例中,教者走入了一个语言文字训练的误区:只看到了语言的表面,因此训练也是非常表面。课文原文是“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其实,在这个文段中,老人“发现搭石不平稳—放下东西—找合适的石头搭上—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满意离开”这段文字的背后包含了老人所做的一系列动作是有一定顺序的,这一系列动作的先后顺序是不可以调乱的。而本案例教师是这样处理的“请找出表示老人动作的词语”“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什么”“请同学们用连贯的动作,写一个你学习中的小片段”。这样的教学,教师只关注了动词,以及进行机械的运用训练。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只是从动作中体会到老人的勤劳纯朴、做事认真、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等。再从学生写的片段来看,也只是关注了动词的使用,并没有体会文本表达的有序性。

三、利用文本,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在构成智力教育的各项要素中,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占主要核心的地位,因为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如“想一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只关注写作技巧知识的积累和训练,如“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介绍×××的文章”。这些做法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是缺失的。下面,我们再来分析某教师上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一课时引导学生厘清文章游览顺序的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四句话,想一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师出示:1.进了颐和园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生:作者是按“长廊—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昆明湖”的顺序写的。

师:作者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示新画面。作者用的这种方法就是移步换景法。作者把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生动画面。

师: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法,写一篇介绍我们校园的文章,可以按“大门—回廊—文化园—校友亭—书法轩”的游览顺序写。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告诉学生“进了颐和园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是移步换景法。笔者认为,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写浏览的顺序的,引导学生找出关键的词语,从“进了、绕过、来到、走完、来到、登上、站在、从……下来”,并通过换词的方法,体会其用词的准确性,从而概括出“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最后,让学生用上移步换景法写一写自己曾浏览过的景点。这样的训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有更大的思维空间,有助于培养创新能力,避免写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文章。

以上所举的这三个案例,教者在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方面做得较好。语言学习与运用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所以教者对于引导学生进行言语学习、实践、运用的意识较强,这是做得好的一面。但仔细分析这三个教学案例,却让人遗憾:如果教师再往前深入一步就更好了。为什么?因为语文学科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语言文字非常重要,但也不能只停留在理解和运用的层面,在发展语言的基础上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另一个角度说,“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这些语文核心素养有时比知识更加重要,因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猜你喜欢

逻辑性阅读教学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逻辑性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