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女孩办免费学校,70个孩子一个“妈”

2018-08-07李雷

分忧 2018年7期
关键词:大凉山彝族生活

李雷

情侣同游大凉山,“带出”一个学校

2010年就读于武汉一所独立院校的余婷,在大二时就已经开办了自己的艺术培训学校,挣到了第一桶金。因部分考生天资聪颖,却无力承担高昂费用,余婷推出了免缴学费政策。从那一刻起,余婷发现做好事更能让自己开心快乐。随后,余婷在教育、金融和实业上的投资,也都获得了成功。后来,余婷和同样做培训的男朋友张明安“强强联合”,事业越来越红火。

2015年夏,余婷注册了“子墨艺高”教育公司,准备大干一场。2015年秋,余婷在网上偶然看到了一则新闻:在彝族聚居的四川大凉山里,有许多特殊的贫困儿童,他们居住偏远,大多失去双亲,生活贫苦,童年岁月都用在了种地、放牛、割草上。看到这些,余婷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为了一探究竟,2016年3月13日余婷拉着男友张明安一起去了大凉山。在那里,生活艰苦的彝族孩子们清澈质朴的眼神,一下打动了余婷和男友的心。他们决定告别过去的那种生活,投身到更有意义的事业当中——开办一所公益学校,把孩子从山里带出来,让他们见到外面的世界。

余婷的想法遭到了身边人的反对,家人认为她自己都像是个孩子,又怎么能够照顾那么多孩子,承擔起这么大的责任。但是余婷却认为“我能行”,她和男友奔波于湖北和四川两地,一方面利用自己开办艺术学校的经验,为孩子们建起了慈善学校;一方面协调当地政府部门办理好孩子们的户籍学籍手续登记,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办好了各种手续,将70位彝族孩子分批接到武汉安家落户。

对于长年生活在山里的大凉山孩子来说,从小封闭的环境和教育的缺失,使得这些彝族孩子们没有汉语能力,语言的不通让他们无法进入正常学校学习,新学校和新家的一切又是如此的陌生。这群孩子中,最小的4岁半,最大的16岁。这些孩子有的父母双亡,有的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没有抚养能力或者失踪。再加上语言的障碍,都成为他们在新环境下生活的难题。

到武汉后,有的孩子总说:“你们规矩太多,你们太麻烦!”他们问余婷,为什么吃苹果要先洗,为什么要刷牙,为什么要洗澡……受原有生活习惯影响,虽然学校有餐桌,一些孩子还是总蹲在地上吃饭。每到饭点,余婷和生活阿姨总要站在餐桌旁提醒他们,花了近一个月时间,孩子们才愿意把碗放在餐桌上,自己坐在椅子上。

为了照顾好孩子,余婷还招募了4位富有经验的教师,一起分年级为彝族孩子们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美术、舞蹈等课程。除了教孩子们文化知识和艺术课,余婷和老师们还要兼做孩子们的“爹妈”。给孩子们做饭,教孩子们排队,教孩子们洗脸洗手,事无巨细地培养孩子们的好习惯。

70个孩子一个“妈”,自筹资金办学

和这群孩子们住在一起,余婷一天的生活是从早上查房开始。武汉的早春,温度还是相当低的。孩子们在自由活动,余婷看到没有穿棉袄的,一个个地喊住叮嘱。在女生的宿舍楼,一个小女生听到余婷的声音,早早地跑到宿舍门口等她。当余婷的身影一出现,小女孩张开双臂,满脸都是笑容,满满地投入到余婷的怀抱里。怀里的小女孩没有穿上足够厚实的棉袄,余婷心疼地责备道:“又穿这么少”一边去亲着她的脸,一边牵着她去换衣服。

她叫色扎,今年才四岁多,是这里最小的孩子。色扎的爸爸去世了,妈妈出门打工杳无音信,小小的她,童年颠沛流离,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她最害怕的是被旁人问起你妈妈呢?最开心的是每天能在余婷妈妈般的怀抱里依偎片刻。怀抱很温暖,又是很短暂,余婷的事情太多太杂乱,她最心疼这个最小的孩子,可是其他还有很多孩子等着她。

一位叫木扎的女孩子,刚来到武汉时,沉默寡言,常常一个人坐在楼梯上发呆,一整天不言不语。在追问下她说时常怀念起在家乡的日子,在放马的草原上放声歌唱,在种土豆的大地上哼着小曲。发现木扎天生一副好嗓子之后,张明安和余婷决定送她去上声乐课,为她请圈内著名老师培训,为她制造上台演出的机会,希望她能有一技之长。慢慢地,木扎变得开朗了,休息的时候,她会带着同学们,一起在宿舍唱着歌,聊着天,少年的时光也慢慢恢复了彩色的光芒。

教室里还有一个叫东作的女孩,10岁,上四年级,普通话说得很标准。东作是孤儿,对她来说,张明安就像爸爸一样,余婷就像妈妈一样。余婷每天忙来忙去的时候,屁股后面总会跟着个小尾巴,东作一会儿拿本书给余婷看,问东问西,一会儿要帮忙搬东西。余婷笑着让她去操场玩儿。余婷明白东作只是依赖自己,喜欢待在自己身边,就像小孩子对母亲的依恋那样。

为了让彝族孩子能够更快乐,余婷还挖掘了孩子们能歌善舞等方面的天赋,打开孩子们的心扉,给予孩子对未来生活的希望。“我希望这些不幸家庭的孩子,从此拥有正常的美好的人生道路!”在余婷的呵护下,孩子们开始有了不一样的生活,从原先的内向不擅表达,变得活泼起来。

余婷的家人最开始对她的做法不理解,她没有解释太多。但当家人看到孩子们的改变——学会礼貌、懂得感恩时,他们的不解变成支持。

播撒梦想的种子,有你便是晴天

对余婷来说,这么多孩子的花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从2016年3月到12月底,房租、水电、工资等开支总计超过120万元。旧校舍面临拆迁,新校舍的租金加上必要的修整,又是一笔大开支。因为难以找到合适的地点,加上家庭的突发变故,有段时间余婷整夜都睡不着,想放弃。但是,她不敢,“我放弃了,这些孩子怎么办?”

由于精力有限,去年12月艺考结束后,余婷选择放弃运营原有的艺考培训机构。如今,这些彝族孤儿的支出都来自她和男朋友经商和投资的收入。余婷与男友张明安情投意合,无论创业或是开办慈善学校,他一直是未曾缺席的暖男。教室里每一间房屋,都弥散着他的书画馨香,许多大小事情也浸润着他的心血和汗水。

他们最好的两人世界就是看电影,由于开学以来事务缠身,这份情有独钟的喜好也不得不一再搁置。创办这所学校后,他们也会因为分歧吵架,但又因共同的目标和好。2016年金秋,两人准备携手步入婚礼殿堂,可是因为“眼前的事太多”,一拖再拖,至今仍未完婚。

有段时日,一些不理解的人对她的善举提出非议。她浅笑安然,“其实很多事我们并不需要做给别人看,我只知道,我走的路是正确的,那就应该坚持。”对于孩子们的未来,余婷有着十分清晰的想法,能考上大学的孩子,她会继续帮扶深造,没考上大学的孩子,她会送他们去学一技之长,让他们好好生存,有个理想的人生。

有人问她如此“作茧自缚”价值何在?余婷坦然说道:最好的回报,就是他们以后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幸福生活。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从当初在山区刚见到时的怯懦胆小,不敢说话到现在的自信,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梦想,并且很努力地想要去实现它。这是一种从内到外彻底的变化,是最宝贵的,我感觉很幸福。

还有生活上的变化,一切都在改变着,向越来越好的方向前进着。余婷还表示孩子们的改变超过了她的期望,这是她感到欣慰的地方,也是感到骄傲的地方!看到现在积极、乐观、向上的孩子,一切都值得。

坚守换来一片晴天。余婷和孩子们的故事引起了很多人关注,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找到他们的学校,希望帮助这些孩子。

责编/昕莉

猜你喜欢

大凉山彝族生活
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江河之水是我故乡的血液”
当代大凉山彝族诗人群诗境探析
大凉山的精准脱贫:困境和出路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