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部分地区三种重要牛羊虫媒病毒病流行情况调查

2018-08-07努尔拜合提努尔旦丁梦玥靳红娟陈雅璐谷文喜

草食家畜 2018年4期
关键词:蓝舌弱阳性试剂盒

努尔拜合提·努尔旦,张 婷,刘 帅,丁梦玥,靳红娟,陈雅璐,张 悦,谷文喜*

(1.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00;2.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

虫媒病毒(arbovirus)是指由携带病毒的节肢动物通过叮咬等方式将病毒传播给脊椎动物,引起动物感染的一类病毒。其特点是病毒在节肢动物体内繁殖,但节肢动物本身不发病[1]。2000年,在国际虫媒病毒中心登记的虫媒病毒已有537种,其中130余种可引起人、畜疾病[2]。

蓝舌病、牛流行热和鹿流行性出血热是三种重要的严重危害牛羊健康的虫媒病毒病,其传播媒介主要为是库蠓(Culicoides),是出入境动物检验检疫中重要的检疫对象。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非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OIE)将其归为多种动物共患疫病,中国将其列为一类疫病[3]。绵羊为该病易感动物,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黏膜和舌发绀,、怀孕母畜流产等。山羊、牛和其他反刍动物一般为隐性感染,无明显症状。该病病程一般为6~12 d,发病率为30%~40%,病死率为20%~30%,有时高达90%,多死于肺炎或胃肠炎等并发症[4]。目前,BT有26个血清型,且型与型之间交叉免疫性差[5]。迄今尚未发现蓝舌病对人类有传染性[6]。

牛流行热,又称为三日热、暂时热、牛流行性热或牛登革热,是由弹状病毒科的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非接触性传染病[7]。奶牛、黄牛、水牛均可感染,但以奶牛最为易感[8]。发病症状为突发高热,体温高达41℃~42℃,流泪、流涎、流鼻涕及呼吸困难,消化道和呼吸道严重的卡他性炎,四肢和关节疼痛引起的跛行等。该病传播迅速,流行面广,且为良性经过,轻症病牛2~3日即可恢复正常。该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在没有继发感染的情况下,死亡率为1%~3%。但引起奶牛大幅度降奶,有些孕牛发生流产及部分病牛常因瘫痪而淘汰,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9]。

鹿流行性出血热是由呼肠孤病毒环状病毒属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以库蠓为主要传播媒介的非接触性传染病。引起鹿(尤其是白尾鹿)、大角羚羊、牛、羊的等多种驯养和野生反刍动物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粘膜和浆膜面出血,有时引起孕畜流产和常处于昏迷状态下死亡为特征的严重致死性传染病。EHDV为双股RNA病毒,目前有12个血清型[10]。

1 材料与方法

1.1 血清来源

2014-2015年间采集哈密地区牛血清31份、羊血清10份,昌吉地区牛血清20份,伊犁地区牛血清20份,和田地区牛血清25份,以上样品均为随机筛选,共计106份血清样品。

1.2 蓝舌病、牛流行热和鹿流行性出血热血清抗体的检查

1.2.1 检测试剂盒

蓝舌病C-ELISA试剂盒(云南省热带亚热带动物病毒重点实验室),鹿流行性出血热C-ELISA试剂盒(云南省热带亚热带动物病毒重点实验室),牛流行热病毒间接ELISA试剂盒(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1.2.2 检测方法

1.2.2.1 BTV C-ELISA检测 按照BTV C-ELISA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取出4℃保存的BTV抗原包被ELISA板,按照样品数量进行编号。按照说明书要求把样品和阴阳性对照加入到相应的孔中,配制检测竞争液,并加到ELISA板中,在37℃孵育1 h。取出板,倒掉里面的液体,甩干,加酶标二抗,混匀,在37℃孵育30 min。取出,洗板,加TMB显色液,放入37℃避光反应10(±2)min,显色充分后加显色终止液终止反应。 酶标仪测定 OD450nm 值,每孔计算抑制率(PI),PI>40%为阳性,PI<30%为阴性,30%<PI<40%为弱阳性,统计最后结果。

1.2.2.2 BEFV I-ELISA检测 按照BEFV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取出4℃保存的BEFV抗原包被ELISA板,按照样品数量进行编号。按照说明书要求把样品和阴阳性对照加入到相应的孔中,混匀,37℃孵育30 min;洗板,加入酶标二抗,37℃孵育30 min;洗板,加入TMB显色液,放入37℃避光反应10 min,显色充分后加显色终止液终止反应。酶标仪测定OD450nm值,样品OD值≥0.3为阳性,样品OD值≤0.22为阴性,样品OD值在0.22~0.3之间为可疑。

1.2.2.3 EHDV C-ELISA检测 按照EHDV C-ELISA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取出4℃保存的EHDV抗原包被ELISA板,按照样品数量进行编号。按照说明书要求把样品、阳性、弱阳性和阴性对照加入到相应的孔中,37℃孵育30 min,然后加入用稀释液稀释100倍的竞争性抗体,混匀,37℃孵育30 min,取出板,倒掉里面的液体,甩干,加酶标二抗,37℃孵育30 min,取出,洗板,加TMB显色液,放入37℃避光反应15(±2)min,显色充分后加显色终止液终止反应。酶标仪测定OD450nm值,每孔计算抑制率(PI),其中弱阳性上限值=1.1×弱阳性对照抑制率,弱阳性下限值=0.9×弱阳性对照抑制率,若PI≥弱阳性上限值则为阳性,PI≤弱阳性下限值则为阴性,弱阳性下限值<PI<弱阳性上限值,暂定为可疑,重复试验,若结果相同,则该样品为弱阳性。统计最后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BTV C-ELISA检测结果:哈密地区牛感染率为12.90%,羊感染率为60%;昌吉、伊犁和和田地区的牛血清样本中没有检测到BTV抗体。

BEFV I-ELISA检测结果:哈密、伊犁和和田地区牛血清样本阳性率均为100%;昌吉地区牛血清样本阳性率为55%。

EHDV C-ELISA检测结果:哈密地区羊血清样本阳性率为20%,其他地区牛血清样本均没有检测到EHDV抗体。

其中哈密地区的牛血清样本中同时检出BEFV抗体和BTV抗体的为12.9%,羊血清样本中同时检出BTV抗体和EHDV抗体的为20%。以上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新疆部分地区重要牛羊虫媒病的感染情况

3 讨 论

蓝舌病、牛流行热和鹿流行性出血热是三种对牛羊危害严重的虫媒病,在新疆,对它们的关注和研究较少,其危害未知,但是它们在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流行则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以蓝舌病为例,据估计,该病每年在全球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30亿美元。新疆是我国畜牧业大省,有着数量巨大的牛羊养殖量,因此为了确保我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上述虫媒病毒病进行调查研究。

本研究表明,哈密地区有这三种虫媒病毒病的同时流行,而牛流行热的检测结果在四个地区都为阳性,且阳性率高达90.6%,说明在新疆已有较严重的虫媒病毒病的流行。这种情况应该引起兽医防疫部门和动物养殖人员的高度重视。

在哈密地区的牛羊中都发现有两种虫媒病毒病同时感染的情况,这是因为上述虫媒病毒病的宿主和传播媒介相同或类似,均由库蠓,蚊等吸血昆虫携带并传播,在其叮咬动物的时候,就将这些病毒传播给动物导致其发病。多种虫媒病毒病的同时流行,才能导致在同一动物体内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毒抗体同时存在。说明在新疆有多种虫媒病毒病同时流行的情况发生。

由于牛流行热仅感染牛,所以本研究主要选择牛的血清样本,只在哈密地区抽检了羊的血清样本,根据本项目组的前期调查,在新疆地区BTV主要感染的动物是山羊,其次是绵羊,而牛的感染率较低[11,12],这与本次调查的结果相一致,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本次调查中昌吉、伊犁和和田三地区BTV阳性率为零,可能与采集的都是牛血清有关。本次调查采集的样本数量较少,真实的虫媒病毒病感染情况可能更加严重。虫媒病毒病的流行和传播与虫媒的活动密切相关,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吸血昆虫的活动范围正逐渐扩大,相应的虫媒病毒病也有明显扩大蔓延的趋势。新疆做为我国“一带一路”外达内联的重要枢纽,有必要摸清我区现存虫媒病毒病的流行状况,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同时要加强我区动物贸易中的检验检疫工作,切断虫媒病毒病流入我区的可能途径。

猜你喜欢

蓝舌弱阳性试剂盒
牛羊蓝舌病的诊断与防控
ER弱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弱阳性的检测分析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试剂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试剂盒法制备细胞块的效果及其技术要点
渝西地区牛羊蓝舌病的血清学调查
基于CLSI-M43国际标准改良的Mycoview-AST试剂盒检测性能评估
胶体金法检测梅毒抗体价值及弱阳性影响因素分析
EV71-CA16肠道病毒荧光定量RT-PCR诊断试剂盒的研制
自制弱阳性质控品对无偿献血者进行ABO血型鉴定室内质控的可行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