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羊蓝舌病的诊断与防控

2022-12-01陈玉波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中国畜牧业 2022年21期
关键词:牛羊患病病毒

文│陈玉波(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蓝舌病最早报道于1876年的南非,一头细毛羊出现了蓝舌病。1933年在牛中发现该病,由于临床症状与口蹄疫相似,因此被命名为伪口蹄疫。1906年证明该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并因其可导致患病动物舌头发蓝因此命名为蓝舌病。蓝舌病在1940年前仅发生于南非地区,1943年首次在非洲大陆外发现该病,1949年后全世界有50多个国家陆续发生蓝舌病,但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东和南亚最为严重。我国于1979年在云南师宗首次发现该病并分离到蓝舌病病毒。目前,全国已有云南、新疆等29个省(区、市)的羊群检测到羊蓝舌病病毒抗体,1990年在甘肃省的黄牛分离到蓝舌病病毒后,许多省份发现蓝舌病病毒抗体阳性的牛。据估算,每年由蓝舌病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可达30亿美元以上。由于蓝舌病会对牛、羊等反刍动物养殖造成严重的危害,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目录内疾病,我国农业农村部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笔者对蓝舌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进行综述,希望给牛羊蓝舌病的诊断和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一、蓝舌病病毒的病原学特点

蓝舌病的病原为蓝舌病病毒,该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的成员。该病毒的病毒粒子呈二十面对称结构,无囊膜,基因组为双股RNA,核酸分为10个节段,分别编码7种结构蛋白(VP1~7)和4个非结构蛋白(NS1、NS2、NS3a和NS3b)。目前已鉴定出24种血清型的蓝舌病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保护性,且地区分布不同。我国以1型和16型居多,其次还有2、3、4、9、15等血清型的报道。蓝舌病病毒含有血凝素,可凝集绵羊血和人的O型红细胞,该血凝特性不受pH、温度、缓冲液和红细胞种类的影响。蓝舌病病毒可在鸡胚血管内或卵黄囊内繁殖,其中鸡胚血管接种比卵黄囊接种更敏感,病毒培养的温度不宜超过33.5℃。蓝舌病病毒还可用羊胚胎肾细胞、羊肺细胞、牛肾细胞、仓鼠肾细胞、Vero细胞等进行增殖,一般在病毒孵育后的1~3天内出现细胞病变,整个细胞单层变性脱落。蓝舌病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未纯化的组织病毒可在50℃环境下作用1小时仍有活性,但60℃30分钟可被灭活。该病毒对紫外线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该病毒对乙醚、氯仿、0.1%脱氧胆酸钠有一定的耐受能力,但被3%福尔马林、70%乙醇、3%氢氧化钠溶液、2%过氧乙酸灭活。该病毒在pH 5.6~8中较为稳定,但在pH=3以下的环境中可迅速被灭活。该病毒在干燥的血液、血清、腐败的肉、动物内脏中长期生存,在50%的甘油中可存活多年。

二、蓝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蓝舌病病毒可感染多种反刍动物,如牛、羊、鹿等,其中绵羊最易感染,1~1.5岁的青年羊最感,哺乳羔羊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部分动物在感染后可长期带毒,成为主要宿主。蓝舌病主要通过库蠓等吸血动物传染,库蠓等在吸食患病动物的血液后,病毒可在库蠓的唾液腺中繁殖6~8天,随后叮咬其他反刍动物使其患病。患病动物之间直接接触不会传播该病,但可通过胎盘进行垂直传播,公畜的精液也可传播病毒。蓝舌病的暴发通常需要昆虫和易感动物同时存在。蓝舌病具有典型的地区性和季节性,一般发生于5~10月,在池塘、河流多的低洼地区和多雨季节多发,在湿热的春、夏季多发。

三、蓝舌病的临床症状

蓝舌病的潜伏期通常为3~8天,最长可为20天。绵羊的临床症状较为严重,而山羊和牛的临床症状较为轻微。

绵羊感染蓝舌病病毒后多呈急性和亚急性经过。病畜体温可升高至40.5~41.5℃,呈稽留热,病羊精神萎靡,厌食,流涎,上唇水肿,水肿可蔓延至面部、耳根和颈部等部位。病羊口腔内各组织和器官严重充血、水肿,舌头发绀呈青紫色,随后口腔黏膜形成糜烂或溃疡,口腔恶臭,呼吸困难,鼻流黏液分泌物后干燥结痂引发动物呼吸障碍。病羊蹄冠、蹄叶发炎,严重时蹄壳脱落,病羊倒地不起。有些病例还会发生出血性腹泻或吸入性肺炎。妊娠母羊可出现流产、木乃伊胎、产弱仔等现象。慢性型羊常继发细菌性肺炎或肠胃炎,导致病死率增加。

山羊感染蓝舌病病毒的发病率较低,一般感染后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出临床症状的羊症状也相对较轻。山羊头部和嘴唇水肿,鼻腔和嘴唇附近有大量分泌物,乳房皮肤出现红斑,皮下有出血病变,奶山羊的产奶量也会突然降低。

牛感染后一般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表现出临床症状的羊病变主要集中于皮肤、口腔和蹄部,皮肤出现水肿,有浆液性渗出物,后期形成疱状疹。口腔有小泡、溃疡、灰色坏死灶,脸颊部黏膜和齿龈较为常见。母牛也可出现流产症状,流产胎儿皮肤充血、出血、眼球突出,后肢较粗,肝肿大,腹腔积水。

四、蓝舌病的病理变化

发病羊或牛的病理变化主要集中于口腔、瘤胃、心、肌肉、皮肤和蹄部。剖检患病动物可见其头部皮下有胶冻样液体。病畜肺动脉和主动脉充血,肺动脉基部有明显出血。口腔黏膜有淤血斑块,嘴唇、舌头和脸颊组织糜烂。瘤胃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同时常见空泡性变性和坏死。患病动物的脾、淋巴结及扁桃体肿大、出血、有瘀斑。骨骼肌和心肌有坏死区。

五、蓝舌病的诊断方法

根据患病动物的日龄、发病时间、圈舍或放牧区是否存在大量库蠓及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信息进行初步诊断。蓝舌病常与其他反刍动物疾病具有相似症状,临床上应注意与其他疾病进行区分。常与蓝舌病混淆的疾病有传染性脓疱、口蹄疫、捻转血矛线虫病、植物中毒、小反刍兽疫、恶性卡他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疱疹病毒病等。由于症状和病理变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且常出现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情况,因此,确诊蓝舌病应进行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需采集患病动物的抗凝血液、肝、脾、淋巴结等样品进行检测。常用于蓝舌病的检测方法有病毒分离鉴定、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病毒分离鉴定主要是将处理好的样品采取静脉接种与10~12日龄鸡胚或卵黄囊接种8日龄鸡胚,也可用非洲绿猴肾细胞、仓鼠肾细胞等传代细胞系进行病毒分离。通常该病毒可形成细胞病变或鸡胚死亡,后可采集细胞培养物或病死鸡胚进行病毒的鉴定。常用的蓝舌病病毒鉴定方法有免疫荧光试验、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斑点试验。中和试验可用于检测蓝舌病的血清型鉴定。血清学检测蓝舌病病毒的方法有琼脂扩散试验、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病毒中和试验、荧光抗体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等。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已有多种检测蓝舌病的方法,其中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是国际贸易中指定的蓝舌病病毒检测方法,可快速检测出样品中是否有蓝舌病病毒特异性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反转录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也是常用于检测蓝舌病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六、蓝舌病的防控措施

目前,蓝舌病无特效的治疗药物,且由于该病对牛、羊等反刍动物可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一旦发现牛群或羊群中出现蓝舌病,应第一时间上报畜牧兽医管理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检疫法》的规定划定疫区,采取紧急、强制性的控制和扑灭措施,将感染蓝舌病病毒的动物全部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疫区应彻底消毒。

目前,国内无市售的蓝舌病疫苗,但国外部分国家已研制出蓝舌病的二价或多价疫苗可用于蓝舌病的防控。因此,国内主要采取生物防控为主的防控措施。

非疫区牛羊养殖场应加强检疫工作,不从流行蓝舌病的地区或国家引入动物。邻近疫区的地区应注意放牧的时间和地点,避免在蚊虫活动频繁的时期放牧。此外,养殖场应做好驱虫和杀虫工作,防止吸血性昆虫叮咬牛羊。对需要放牧的牛羊群体应避免在低洼和潮湿的地区放牧。

疫区应做好蓝舌病病毒监测工作,淘汰牛羊群体中感染病毒的动物,并对患病动物或患病动物使用的圈舍、农具等进行全面消毒。应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工作,提高牛羊抗体水平,从而降低牛羊患病率。对牛羊场内的吸血节肢动物进行杀灭,也可安装防蚊纱、灭蚊灯等驱虫灭虫装置,避免牛羊被蚊虫叮咬。

七、结语

牛羊蓝舌病是一种对牛羊等反刍动物可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等吸血性节肢动物传播,并且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因此,在蚊虫活动较为频繁的季节注意牛群和羊群的驱虫和灭虫工作,防止牛羊被蚊虫叮咬。同时检测牛羊群体中动物感染情况,发现感染动物或病畜及时上报,采取淘汰和无害化处理方式防止疫病扩散。国内研究人员也应进一步进行蓝舌病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研发工作,为蓝舌病的防控提供新的手段。

猜你喜欢

牛羊患病病毒
病毒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感冒病毒大作战
“旅月”归来出苗 牛羊有望吃上“太空草”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病毒,快滚开
感冒病毒
草原的牛羊
完形填空训练
牛羊市场近期行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