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痰祛瘀通脉汤联合二丁酰环磷腺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2018-08-07朱东建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7期
关键词:二丁通脉稳定型

朱东建

(河南省汝南县第二人民医院内一科 汝南463300)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绞痛类型,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且预后较差,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诱发心肌梗死,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带来较大影响[1]。临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多采用抗血小板、调脂和降压类药物,但临床效果有限。中医将不稳定心绞痛归于“胸痹、心痛”等范畴,认为该病的发生与下焦寒饮上犯有关,临床治疗应注重化痰通阳,祛瘀通脉[2~3]。我院采用自拟化痰祛瘀通脉汤联合二丁酰环磷腺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月我院内一科收治的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研究组中男40例,女35例;年龄53~71周岁,平均年龄(60.91±3.28)周岁;心绞痛发作频率 8~13次 /周,平均发作频率(11.07±3.41)次/周;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6~12 min,平均持续时间(8.90±1.63)min。对照组中男39例,女36例;年龄51~73周岁,平均年龄(61.15±3.47)周岁;心绞痛发作频率9~13次/周,平均发作频率(10.93±3.57)次/周;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7~13 min,平均持续时间(8.75±1.75)min。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者;治疗依从性良好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存在严重器质性病变者;恶性肿瘤患者;药物过敏者;精神障碍患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常规治疗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调脂、降压和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并叮嘱患者卧床休息。

1.4.2 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二丁酰环磷腺苷(国药准字H31022649)治疗。将二丁酰环磷腺苷40 mg用250 ml 5%的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4周。

1.4.3 研究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自拟化痰祛瘀通脉汤(瓜蒌15 g,半夏12 g,山药、赤芍、陈皮、桃仁、桂枝各 10 g,丹参、薤白、枳实各 9 g),1 剂 /d,加水500 ml煎至200 ml,分早晚两次服用。连续用药4周。

1.5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ST段压低数、心电图T波总倒置数、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等指标。(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中医证候积分评定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主症(胸闷、胸痛)按轻、中、重分别记 2、4、6分,次症(胸胁胀满、心悸、气短喘促、体胖痰多)按无、轻、中、重分别记 0、1、2、3 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显效:心绞痛等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明显缓解,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下降≥60%,心电图检查有明显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治疗标准或病情加重。(3)统计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和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的心电图ST段压低数、心电图T波总倒置数、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和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和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s)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4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现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尚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特异性药物,二丁酰环磷腺苷是一种蛋白激酶激活剂类药物,可激活机体内与三羧酸循环相关的多种蛋白酶的活性,使机体ATP生存速度加快,改善细胞能量代谢,从而促进神经再生、血管扩张和平滑肌舒张,改善机体缺氧缺血状态,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辅助治疗中[4~5]。

中医将不稳定型心绞痛归属于“胸痹、心痛”之证,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气血阴阳失调、心脉失于濡养、瘀血和寒凝阻滞脉络有关,不通则痛。而现代中医认为,现代人饮食中脂肪、盐分和糖分含量极高,容易损伤脾胃,进而聚湿生痰,痰浊上犯,影响血行,痰瘀痹阻心脉,最终导致病发。故临床治疗应以化痰通阳,祛瘀通脉为原则[6~7]。化痰祛瘀通脉汤主要由瓜蒌、半夏、山药、赤芍、陈皮、桃仁、桂枝、丹参、薤白、枳实等药物配伍而成:诸药合用可通阳散结、化痰祛瘀。袁华、徐巍华等[8~9]的研究结果亦证实化痰祛瘀通脉汤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降低患者心绞痛的发作频率。

本研究探讨了化痰祛瘀通脉汤联合二丁酰环磷腺苷治疗不稳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的心电图ST段压低数、心电图T波总倒置数、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和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化痰祛瘀通脉汤与二丁酰环磷腺苷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方面具有协同作用,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这说明两种药物联用不会增加用药风险,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化痰祛瘀通脉汤联合二丁酰环磷腺苷治疗不稳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二丁通脉稳定型
药品包装用复合膜与通脉颗粒的相容性
龙图腾
空 灵
云峰洞天
正好壮胆
通脉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通脉化浊汤改善高脂血症痰瘀阻滞证候情况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通脉复律汤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频发室性早搏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