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留幽门与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胰头导管腺癌预后的影响

2018-08-07赵凤庆周俊吴晓俊闵捷李皇保刘文黎亮于费杰陈帅

浙江医学 2018年13期
关键词:胰头术式生存期

赵凤庆 周俊 吴晓俊 闵捷 李皇保 刘文 黎亮 于费杰 陈帅

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SPD)自1941年提出后,逐渐成为胰头及壶腹部肿瘤的标准术式[1]。为保留胃肠功能、改善术后营养状况,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于1978年首次报道,后逐渐受到推广[2]。在提出早期,PPPD的安全性因切除范围及淋巴结清扫范围缩小被质疑,近年来有多篇Meta分析对以上两种术式进行比较,提示PPPD除导致胃排空延迟发生率升高外,近期并发症及预后情况与SP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4]。但是,既往研究多为单中心、小样本的研究,而Meta分析因文献质量问题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研究提取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开发的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数据库2004至2009年行PPPD和SPD的胰头导管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行两种术式的患者预后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与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SEER数据库官方网站下载数据包,根据数据库字典设定提取条件为“肿瘤部位:胰头”,手术类型为 36(PPPD)、37(SPD),病理类型为导管腺癌(根据ICD-O-3编码定义为8140、8500),提取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种族、手术方式、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侵袭范围、阳性淋巴结数、淋巴结检出数、TNM分期、生存时间、生存状态。因不同历史时期TNM分类方式不一,同时考虑到2010年后手术患者5年随访周期不足,故剔除确诊年份为2003年之前和2010年之后的数据,并剔除分化程度、阳性淋巴结数、淋巴结检出数、TNM分期等资料不完整者以及其他数据缺失较多或随访信息错误者。最终共有3 251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PPPD 446例,SPD 2 805例。SEER数据库AJCC分期参照第7版,由于AJCC分期第8版对T分期和N分期更细致,且与第7版存在差异[5],故本研究参照第8版对肿瘤大小及阳性淋巴结数进行分组。

1.2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利用寿命表法计算5年生存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期,生存期用M(P25,P75)表示。影响胰头导管腺癌预后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得出胰头导管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后,对两种手术方式在各因素亚组下进行生存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PPD与SPD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PPPD与SPD患者在性别、年龄、种族、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侵袭范围、阳性淋巴结数、淋巴结检出数、TNM分期、30d病死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PPPD与SPD患者生存率比较 3 251例患者总体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 0.67、0.24 和 0.14,生存期为 18.8(35.0,10.0)个月。PPPD 患者 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0.69、0.26 和 0.16,生存期为 19.5(37.0,10.0)个月;SPD 患者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 0.67、0.23 和 0.14,生存期为 18.7(35.0,10.0)个月。PPPD与SPD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2.3 影响胰头导管腺癌预后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 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侵袭范围、阳性淋巴结数、淋巴结检出数、TNM分期均是胰头导管腺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而手术方式、种族与预后无关(P >0.05),见表2。

2.4 PPPD与SPD在独立影响因素亚组下的生存分析在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阳性淋巴结数、淋巴结检出数、TNM分期的亚组中,PPPD组与SPD组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侵袭范围的亚组中,当有远处侵犯或转移时,PPPD组生存期长于S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和图2。

3 讨论

SPD切除范围包括胰头、胆囊、远端胃、胆总管、十二指肠及部分空肠。而PPPD是SPD的改良术式,保留整个胃和2~5cm十二指肠,再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胰空肠吻合,这种术式可以完整保留幽门功能,减少术后倾倒综合征的发生,改善营养状况。但是PPPD减少切除范围后,其肿瘤根治程度及安全性被质疑。既往多局限于小样本、单中心的研究,样本量有限,发表偏倚较大。SEER数据库是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开发的,是关于肿瘤预后资料收集的大样本、多中心的数据库,数据登记方式一致,随访规则统一,数据的一致性较好。本文从该数据库提取胰头导管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行PPPD与SPD患者预后进行比较。

表1 PPPD与SPD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例(%)]

在手术安全性方面,相关Meta分析结果认为,PPPD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围手术期输血量均较SPD组明显减少,而胰漏、胆漏、肠瘘、腹腔脓肿、出血、伤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PPPD并不会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且患者在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输血量等方面获益[3-4]。保留幽门可能增加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但有研究表明PPPD组胃排空延迟缓解时间及胃肠减压时间短于SPD组,恢复速度优于SPD组[6]。另有一项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工作恢复、体重恢复、身体机能等方面,PPPD均优于SPD[7]。考虑到PPPD减少了幽门及部分十二指肠的切除,可能导致淋巴结清扫范围不足;因此,在选择PPPD时会设定严格的纳入标准[8]。本研究结果发现,两种术式在患者性别、年龄、种族、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侵袭范围、阳性淋巴结数、淋巴结检出数、TNM分期、30d病死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见,PPPD虽然缩小切除范围,但不会明显减少淋巴结检出数,也不会影响阳性淋巴结数。相关文献报道,壶腹部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幽门及胃周无淋巴结转移[9];Gerdes等[10]报道行SPD的胰头癌患者中,其幽门及胃周淋巴结转移率仅为6%。结合本研究关于两种术式淋巴结清扫数情况以及亚组分析结果,在同样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两种术式总体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PPPD在淋巴结清扫方面是安全的。此外,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侵袭范围、阳性淋巴结数、淋巴结检出数、TNM分期是胰头导管腺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但通过亚组分析,发现在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阳性淋巴结数、淋巴结检出数、TNM分期的亚组中,两种术式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等因素并不能作为术前评估以及术式选择的依据,此观点需要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本研究还发现,当有远处侵犯或转移时,PPPD组生存期长于S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图1 PPPD与SPD患者的累积生存曲线

综上所述,PPPD手术切除范围较小,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较少,总体生存率与SPD相似。当有远处侵犯及转移时,行PPPD的患者生存期长于行SPD的患者。可见,PPPD作为一种安全术式,在胰头导管腺癌术式选择中优势明显。

表2 影响胰头导管腺癌术后预后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

表3 PPPD与SPD在独立影响因素亚组下的生存分析(月)

图2 有远处侵犯或转移时两种手术后患者的生存曲线

猜你喜欢

胰头术式生存期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99mTc-HYNIC-TOC SPECT/CT显像中胰头高摄取的判读:生理性摄取或胰腺神经内分泌瘤?
77 例腹腔镜输卵管积水不同术式与妊娠结局
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肝癌TACE术后生存期小于1年及大于3年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困难胰头肿瘤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的比较
螺旋 CT在胰头周围肿块与胰头癌中的鉴别诊断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