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德语阅读课程的应用性教学分析

2018-08-06谭劲秋杨洪

魅力中国 2018年22期
关键词:阅读课程教学

谭劲秋 杨洪

摘要:我们在进行外语学习的时候,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多阅读相应学科的文章和各种资料,高校德语学习也不例外,阅读课程是学好德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作者通过阅读德语学习资料,查阅德语教学文献,结合自己学习德语的经验和体会加以归纳总结,进行了高校德语阅读的应用性教学分析,为以后的德语教学提供了参考意见和指导方向。

关键词:高校德语;阅读课程;教学

一、引言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对大量外向型、多面型专业人才的需求, 德国先进的科学技术, 发达的工业,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德国统一后与我国日益增多的科技、文化交流, 经贸往来, 德国学者严谨的治学作风和德国的高等学校所特有的优越的学习条件, 使近年来选学大学德语(第二外语)的学生越来越多。

二、现阶段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一)现在中国教育模式普遍以填鸭式为主,即使自主学习的高校也不能幸免于难。过分关注机械地输入理论知识,而忽略了该专业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德读在生活中能为我们带来的实际价值是能够更精确地解读德国文章,了解德国文化,开拓眼界,甚至能广泛发展为一种交际能力。所以课余时间的德语延展阅读以及了解该国文化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而且课余时间比例远多于课上时间,加以利用便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因此需要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老师的辅助监督。但是苦于许多学生都非兴趣爱好选择大学专业,所以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而老师也不能全面的监督学生的课余时间,导致了学习效率及效果很差。

(二)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忽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语言点、句法结构等语法知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教师在讲解所谓的阅读课时却更像是语法分析课或是词汇讲解课,他们往往习惯把一篇完整的语篇分割为一个个句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词义、句法讲解, 以至于阅读教学的全部内容变成了语言知识的传授。这种教法方式引导学生只注重具体的语言项目和具体的事实,而忽视文章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段落的过渡、衔接、文章结构、写作风格等相关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交际能力比较弱,难以捕捉语篇整体的意义和重要的信息,长此以往阅读将不再是阅读,而只是词汇等知识点的单纯堆砌。在错误导向下学生在阅读中过分注重语法分析、语言细节,对阅读内容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理解、归纳,阅读水平只停留在最原始的状态。

(三)阅读大致分为泛读和精读两个方面。于教学而言,不能过分追求泛读文章而忽略精读。如果泛读的作用是能为我们快速汲取一整套武功秘籍招式,那么精读的作用就在于能扎实我们的武功基底,使我们运用出的每招都恰到好处。所以阅读教堂上需要首先根据两种阅读方式选择不同的学习素材教学,然后使学生明白自己在泛读和精读两方面哪一种是自己的弱势,哪一种又更能提高自己的兴趣。最后根据自己的情况补齐自己的学习短板,发挥自己的学习优势,应用两种阅读方式,相辅相成。甚至可以总结出不同的学习经验。而阅读课堂上也需要因材施教,以小组为单位,将同等阅读习惯的学生划分开来交流学习。

三、专业德语阅读教学模式

(一)三位一体的德语阅读教学模式所谓“三位一体”德语阅读模式就是在课堂上将教师、学生、文章三者为对象, 以文章为中心,将教师备课,学生阅读,阅读文章的处理紧密的集合起来形成一堂效率较高的德语阅读课,教师在授课的时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文章的内容,细化授课步骤. 中学生阅读时会遇到多种体裁、背景知识等不同的文章。因此教师在对文化、语言、情景等方面的授课,重点应该放在外语与母语文化的不同上,不仅要把文章意义与文化,语境结合起来,还要在词汇语法上引导学生采用联想、记忆、类比、对比等手段去掌握语言知识。

(二)阅读技巧化重于阅读理解化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掌握德语阅读文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下列阅读技巧,如果教师要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学生课堂内进行的阅读就应该有一定的目的性。教师给予学生的阅读任务和阅读材料应针对不同的阅读技巧而设计,具体的阅读指导方法:

1.教师在学生阅读前提出和所给文章相关的问题,是学生熟悉所读材料的相关内容;

2.教师让学生对所读材料进行分段,将课文有目的地进行框架式进行划分,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更加突出;

3.教师让学生根据所读内容寻找关键词,然后进行课文的复述。

(三)适当的项目式的德语阅读教学模式德语阅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针对此课程的相应教学方法应遵循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中心和以实践为重点的教学思想。“项目式”教学法在该课程中的应用主要以“阅读项目主题”为中心。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阅读文章都适合用项目式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根据阅读材料有目的地进行此种教学活动,要有总体规划。

结论:

合理的课程设置可充分利用我国各高校目前所能排出的大学外语(第二外语)的课堂教学课时, 在不过多地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 使学生在校期间有效地进行一门第三语言习得。而第三语言习得, 既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自学能力,又能开阔学习者的视野,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增加今后的就业机遇。

参考文献:

[1]贵琳, GuiLin. 解析德国青少年读物在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J]. 科教文汇旬刊, 2016(11):182-183

[2]李淑红. 在线学习平台在高校德语教学中的有效性应用研究[J]. 科學中国人, 2016(6X)

[3]赵燕蕊. 关于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二外德语教学的思考[J]. 考试周刊, 2016(91):76-77

猜你喜欢

阅读课程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与医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有效词汇教学探索
教育教学
构饰课教学提要(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