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走四海八荒: 百度地图首位女采集师的酷生活

2018-08-06王新同

新青年 2018年6期
关键词:百度

王新同

美丽勇敢,月薪6000挑战年薪百万

长发明眸,皮肤白皙,嫣然一笑露出可爱的小虎牙,今年29岁的于澄,是一个美丽阳光的山东女孩。大学毕业后,学播音主持专业的她进入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从节目外景主持人,做到了幕后编导。

于澄拿着6000元的月薪,每天随着省城济南上下班的人潮一起涨落,年龄渐大,梦想渐远的她,开始不满足于这种按部就班的枯燥生活。于澄想换一种有趣的活法,激发出自己更多的潜力。

2016年8月,她不顾亲友反对毅然辞职了,拿着自己的积蓄踏上旅途,游走了几个国家,写了整整三本旅行日记。

2017年3月初,就在于澄准备重新找一份更感兴趣的工作时,偶尔从微信朋友圈看到了一条转发信息,令她倍感振奋:“背起行囊,远离人群,从香格里拉到珠峰、雪山、大漠……四海八荒任你行。今日还在泰山看日出,明日也许就在洱海看日落。尽管终年出差在外少了份闲适,但多了一份自在和洒脱。办公场地是960多万平方公里的风景,还有100万人民币的年薪!”这段诱人的文字,是一个朋友从百度地图官方微博转来的,对方在面向社会招募“首席地图采集师”。

当了解到这份工作的内容,主要是驾着越野车全国各地的采集地图信息,并负责百度地图的线上宣传推广,于澄那颗不安分的心开始狂跳,心想这份周游四方的酷职业,不正是为热衷当背包客的自己量身打造的吗?至于为百度地图做形象宣传大使,有过主持经历的于澄也信心满满。

由于百度地图是借助天津卫视的求职节目《非你莫属》,面向社会招募首席采集师的,笔试通过后,于澄在2017年3月26日,面带阳光笑容登上了《非你莫属》的舞台。

节目现场,她向主考官清晰表达了自己对这份工作的向往,以及9年驾龄的优势,不畏孤独和艰辛的决心。看似柔弱的于澄,还当场脱掉高跟鞋,背起了20公斤重的地图采集设备箱,在舞台上有模有样地走了几圈。最终,于澄虽然因为没有运营新媒体的经验,而暂时不被考虑录用成“首席采集师”,但她的突出表现也赢得了百度地图总经理肖慧女士的认可,对方邀请她来做百度地图的首位女采集师!

“首席”和“首位”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工作内容差别不小,薪水也相距甚远。前者年薪百万,后者年薪30万+绩效奖金。好在于澄本就不是单纯奔着高薪而来,她主要想挑战一份心动的全新职业,以此激发出自己的潜能,她很喜欢这份每天把自己放逐到路上的工作!更何况,几十万的不菲年薪,已经是她在电视台工作时的八九倍了。

在北京百度公司总部,于澄经过两个多月地图采集工作的系统学习后,于6月19日正式上岗,成为了百度地图史上第一位女性采集师。

跨江河,穿大漠,“女汉子”的越野生活

百度地图的采集,主要依靠人力+人工智能技术(AI)。岗前培训期间,于澄就事先熟悉了采集师们必须会用的五大科技装备:全景采集车、采集自行车、采集无人机,以及分别用于采集室内和室外图景信息的两种高科技背包。

这些设备样样都很牛叉,一个看似普通的百度地图电动自行车,虽然身段很娇小,但其价格不逊于一辆轿车,因为自行车前后装备了两台运动摄像头,还有Wi-Fi模块、GNSS+惯导设备等。这种地图采集电动车的信息收集原理,与收集车有点相似,但因其更灵敏便利,于澄和同事们进胡同冷巷等狭隘的地方工作时,就得依托它了。

上岗之初,于澄先随同事们一起上山下乡、走街穿巷地采集地图信息,然后传回公司,经过后期处理再更新到百度地图中,方便用户出行。

穿山越岭的时候他们会开上越野采集车,在胡同小巷里就骑“黑科技小电驴”,而在那些车辆不方便到达的地方,即便像于澄这样的女子,也要背起20公斤的采集包一往无前。

最“高大上”的无人机采集设备,则是于澄和同事们在高空收集地图信息的撒手锏!尤其在诸如云南香格里拉这样高海拔且多山川河流的景区,正是无人机大展身手的舞台。在于澄的操控下,香格里拉的普达措、独克宗古城、松赞林寺、纳帕海等地,都留下了这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收集大师的脚印。

自然界中的动物可以两栖就已经了不起,但百度地图的采集师们,是真正的四栖达人:于澄时而操控着无人机飞越山川河流,时而驾着越野车浪迹天涯,时而骑着电动采集车穿梭在田野阡陌,时而又背着与宁采臣同款的背包走街串巷。

在应聘百度地图之前,于澄想象中的采集师简直是桀骜不驯的独行侠,可以开着搭载“黑科技”的越野豪车肆意驰骋,跑遍祖国的名山大川和绝美秘境,路上说不定还能艳遇到帅哥驴友。回到公司坐坐办公室,在朋友圈晒晒风景照,每个月就有三四万的高薪和奖金拿,简直“酷到没朋友”啊!但真正当上了女采集师后,她才发现是自己“想多了”。

“车行采集”听上去很逍遥,好像每天都可以自驾品山鉴水。但于澄他们所走的路地形复杂,绝不是城市中的马路那样平坦,极端的天气条件和随时可能发生的故障,都是采集师面临的极大挑战。

2017年7月,在宁夏腾格里沙漠中采集地图信息时,因為工作量巨大,于澄一天十多个小时呆在车里。更糟糕的是,吃力爬行在盛夏沙漠里的越野车,空调忽然坏了!车厢被高温烘烤成了桑拿房,浑身被汗水湿透的于澄,硬是咬牙坚持到采集完所有地图信息,才拖着濒临虚脱的身子驶出大漠。

11月底,于澄在秦岭沿着既定路线作业,天快黑时路面上出现了积雪,但是她并没有理会。不料,转弯下坡的路段已经结了冰,山高路窄的秦岭被冰雪覆盖,行进途中,由于路滑不受控制,车子滑到了山腰边上,后面就是不见底的深渊。

当时,于澄想要找石头之类的硬东西垫在车轮下,把越野车倒出来。但危险的是,一倒车后轮就开始往下滑,为了车辆和自身安全,她被迫在深山里过了一夜,其间,耳畔甚至传来了可怕的狼嗥。

第二天一早,走了3公里才找到手机信号的于澄,第一时间将情况反馈给了队长。在呼救山区林业局无果,派出所也无力解救的情况下,队友们带着工具和食物迅速赶到现场,几个人用铁锹奋力铲开车道上的冰雪,忙活两个多小时后,最终为于澄开辟出了一条道路。

地图采集师像是一群远行的探险者,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有人为了采集数据去到中国最冷的漠河,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有人长期奔走在沙漠、戈壁中。哪怕大雪封山,依然阻挡不了百度地图采集师的脚步,因为他们要为两亿用户提供最新的路况信息,相对于亿万用户的出行安全,自己吃点苦头又算什么!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采集师们可能会游走在国防边界线上,也可能会对着商户或住家举起相机拍拍拍,他们行踪不定,穿着神秘,所以时常会被一些不明真相的热心群众,举报为间谍和不法分子。

今年冬天,于澄在离西北某部队挺近的地方采集地图信息时,连人带车都被扣留了下来。在检查她的工作证件、车载设备和采集的图像内容后,部队方面得知闹了乌龙事件,一位领导还送了她一件军大衣保暖呢!

进无止境,炼成年薪百万的“独行侠”

有时,于澄也会接到紧急任务。比如有一次,领导交给她一个两天内必须完成采集提交的工作,尽管接到通知已是晚上11点半,她还是当即为自己订好机票,飞往东北一个大雪纷飞的地区。为了按时完成任务,于澄穿着单薄的风衣,在飞雪中瑟瑟发抖,尽管手脚都冻僵了,她还是步行采集完了一座含12个匝道的大立交桥。

当于澄把采集到的信息处理好,比规定时间提前4小时传回公司后,那头的男同事得知东北正下着鹅毛大雪,不由动情地调侃说:“小于,我敬你是条汉子!”

每一次外出采集道路信息,于澄既要做很多准备工作,也要在采集后对数据进行校验处理。为了更好的为用户服务,她要对每一个数据负责,提交前就得反复检查好几遍。采集的里程、图像质量、数据覆盖度质量以及道路、桥梁、隧道等标识的准确率等等,都是公司对她绩效考核的标准。

因为时间紧任务重,于澄步行采集信息时,堪称“暴走妹子”。晴天争分夺秒,半晴半雨时要和天气赛跑,观天规划路线,得把乌云甩在身后。而且为了精确采集每条道路上的信息,一条路可能要走四五次,200公里的有效里程,她往往得奔波400公里远!

比如在采集内蒙古G239一段还没通车的公路时,于澄只能抱着电脑步行走高速采集,10公里花了三个小时才走下来,采集完,当晚还得立即整理数据回传。这样才能保证自动更新后的地图,可以在高速开通当天的第一时间上线!

于澄的一位男同事,为了赶采集任务,夜爬九峰山,渺无人烟,没有信号没有干粮,凭借手中的采集器材平板电脑打出微弱的灯光前行,最后体力不支身体严重脱水,只能凭着求生本能用尽最后一丝体力呼救,命悬一线之际,遇到山上寺庙的药王殿师傅,才得以获救。

在了解地图采集师们经历的辛酸苦辣后,我们才能更深层的去了解他们的工作,再去看手机屏幕上那块小小的导航图时,你才知道,里面浓缩了多少于澄们的智慧汗水和诚意。正因为有一群一直在路上的人,在不畏风雪和酷暑地提供着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我们外出时才有精准度极高的导航,以及物美价廉的酒店和餐馆等可以享用。

不过,在外人看来很艰苦的采集师工作,到了于澄眼里却变得“活色生香”起来。她说:“没有哪一份职业是轻松惬意的,各行各业都有不为人知的艰辛,如果你足够喜爱这份工作,就不会觉得它苦了。”在城市采集地图信息时,她也会借工作之机,尽情体验各地的乡土人情和美食美景,并发到朋友圈“放毒”,引得亲友们一片艳羡。

采集师有被人误当成“特务”举报的时候,但更有让他们觉得温情暖暖的经历。

一次, 于澄驾车来到一个偏远山区作业时,路边的一群小学生竟齐刷刷地向她的采集车敬礼!她笑着问那些孩子:“你们是不是很尊敬警察叔叔,觉得我的车像警车呀?”一个年龄稍大的孩子红着脸回答说:“我们知道这不是警车,去年,你们的车支援过我们学校!”于澄恍然大悟,百度公益基金会每年都会拿出一笔钱做慈善。原来是她采集车上的公司LOGO,让山区的孩子们一眼认了出来。这件小事深深震撼了于澄的心,她为自己能进入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而感到骄傲。

还有一次,于澄在内蒙古草原上采集信息时,因为附近没有饭馆,她就去当地牧民的蒙古包里借开水,准备泡一包方便面充饥。没想到,在得知于澄的身份后,那个善良的牧民家庭竟为她敬献了一条洁白的哈达,并用香喷喷的手抓羊肉和奶茶款待她。男主人说:“原来手机地图是你们测量出来的,我现在去城里办事迷路时,经常会用到呢,谢谢你,远方的客人。正是你和同事们的付出,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啊!”那一刻,身在异乡的于澄满心温暖,感动得湿了眼眶。

入职半年来,上进心很强的于澄从没有忘记她最初的梦想——成为百度地图首席采集师。为此,她在出色完成工作的同时,还经常向公司提出一些创新建议,并学着运营微信公众号等。

2017年12月上旬,于澄通過公司的综合能力考核,如愿被提升为年薪百万的“首席”。此后,她只需拿出一半的精力投入到终年在外的数据收集作业中,其余时间则在运营微博、知乎、公众号等自媒体,重在收集用户反馈信息,并担任了百度地图品牌代言人一职。

如今,百度地图每天为用户提供的导航服务超过2亿公里,提供位置服务720亿次,在国内地图行业一骑绝尘。而通过覆盖全球209个国家和地区,百度地图也成为手机出行应用中,唯一提供全球服务的中国品牌!

而正是于澄们这些不畏艰辛的采集师,长年累月的付出,托起了上述这一串傲人的数据,才让我们的出行有了高科技的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百度
Robust adaptive UKF based on SVR for inertial based integrated navigation
百度医生
百度“放卫星”,有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