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0.1%氟米龙滴眼液对麻疹性角膜炎的疗效

2018-08-06胡卫萍徐永根

浙江实用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角膜炎麻疹滴眼液

胡卫萍,徐永根

(1.绍兴市立医院,浙江 绍兴 312000;2.绍兴市人民医院,浙江 绍兴 312000)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疾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随着计划免疫的普及,婴幼儿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由于个体抗体水平逐年下降,成年人的麻疹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麻疹病毒可侵犯全身多个器官,引发肺炎、心肌炎、喉炎等,也可侵犯眼部,引起结膜炎,出现结膜充血、眼部刺痛、畏光等症状,若病程迁延,部分可伴角膜炎,出现流泪、视力下降等症状[2]。临床上多采用局部抗病毒或(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3-4],但往往疗效欠佳,病程迁延。研究发现低浓度糖皮质激素能够减轻炎症反应,抑制免疫反应,降低眼部组织损害,但其对麻疹性角膜炎的临床应用报道较少[5-6]。本研究对麻疹性角膜炎患者采用0.3%氧氟沙星滴眼液联合0.1%氟米龙滴眼液,探讨其治疗作用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麻疹性角膜炎患者共62例124眼,其中绍兴市立医院38例,绍兴市人民医院24例。纳入标准:(1)符合麻疹性角膜炎诊断[7];(2)入组前均未接受角膜炎相关治疗;(3)双眼发病。排除标准:(1)存在药物过敏或禁忌;(2)无法配合治疗;(3)伴有化脓性角膜炎;(4)心肝肾严重器质性病变者。62例中男38例,女 24 例;年龄 18~61 岁,平均(31.5±4.3)岁;发病时间 2~10 天,平均(5.6±3.6)天,主要表现为双眼刺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裂隙灯检查可发现结膜充血、角膜中央上皮下斑点状浸润,部分患者可有眼睑痉挛。将患者随机分为氟米龙组(32例64眼)和对照组(30例60眼)。两组年龄、性别构成比、发病时间及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查,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确诊麻疹性角膜炎后,氟米龙组给予0.1%氟米龙滴眼液 (参天制药株式会社,国药准字J20130062),1 滴/次,3 次/d,联合 0.3%氧氟沙星滴眼液(参天制药株式会社,国药准字H20113438),1滴/次,4次/d;对照组给予0.3%氧氟沙星滴眼液(同上),1滴/次,4次/d;治疗1周后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

1.3 观察指标 (1)每天随访患者眼部症状,随访1周后比较两组疗效水平,临床疗效标准[8]:眼痛、异物感、畏光、流泪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结膜充血消退,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阴性,角膜上皮下浸润消退为痊愈;临床症状略有减轻,结膜充血减轻,角膜上皮下有少量浸润,视力提高2行以上为好转;结膜充血、角膜上皮下浸润等临床症状、体征无减轻甚至加重为无效。(2)观察两组起效时间(从服药至临床症状体征出现好转)、充血和畏光流泪等临床症状体征持续时间、痊愈时间。(3)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 8.2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或配对样本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1周后,氟米龙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优于对照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P<0.05)。 详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眼数(%)]

2.2 临床症状消退时间 与对照组比较,氟米龙组起效、充血消退、畏光流泪消退及痊愈的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症状持续及起效、痊愈时间(d)

2.3 不良反应与眼压 氟米龙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1例在用药期间出现眼部刺激感,能耐受,继续用药;氟米龙组和对照组治疗期间眼压(14.78±2.84)mmHg、(14.29±2.71)mmHg。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麻疹性角膜炎的特征 成人麻疹往往毒血症状较重,易并发结膜炎,病程迁延者出现病毒性角膜炎,多见于出疹期和恢复期[9-10]。常于结膜炎数天后发生畏光、流泪、视力下降,裂隙灯检查可见角膜上皮下浸润,可能系机体对病毒抗原的免疫反应所致,而非病毒的直接损害,与腺病毒感染所致流行性角结膜炎有相似发病机制[11]。

3.2 麻疹性角膜炎治疗现状 麻疹病毒属RNA病毒,临床上多采用利巴韦林或更昔洛韦等全身应用抗病毒药物,并积极行呼吸道、消化道等的对症治疗[12],对于并发角膜炎的治疗一般以局部抗病毒及预防继发细菌感染为主。由于麻疹病毒缺乏特异性抗病毒药物[13],麻疹性角膜炎在全身麻疹消退后依然存在较长时间的畏光、流泪症状,痛苦未能减轻。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减轻炎症引起的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白细胞浸润及吞噬反应[12],同时还具备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氟米龙滴眼液属于皮质类固醇,具有抗毒素、抑制免疫作用,在角膜炎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损伤眼部组织,很大程度上降低角膜瘢痕的生成率,还能够促进机体代谢,可有效恢复眼部相关功能。

3.3 氟米龙对麻疹性角膜炎的疗效 本研究在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尝试采用低浓度(0.1%)氟米龙局部用药治疗麻疹性角膜炎,结果显示,氟米龙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且氟米龙组起效时间、充血及畏光流泪持续时间、痊愈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说明 0.1%氟米龙滴眼液可明显改善麻疹性角膜炎患者畏光、流泪等临床症状,减轻充血,促进角膜上皮下浸润吸收,缩短病程。与常规抗感染治疗相比,应用0.1%氟米龙滴眼液未出现明显眼压升高与相关不良反应增加,具有相对较好的安全性。与沈志斌等[14]研究结果一致,考虑与氟米龙半衰期短,代谢快有关。

3.4 小结 0.1%氟米龙滴眼液应用于麻疹性角膜炎的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眼部症状和视功能,缩短病程,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角膜炎麻疹滴眼液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体会
冰珍清目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雾化治疗干眼并发视疲劳的临床疗效观察
过敏性结膜炎 用药&护理
0.05%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实验研究
关于角膜炎的一些知识
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羊传染性角膜炎诊断及治疗要点
美国新增60例麻疹病例
牛传染性角膜炎治疗措施
周围的人没有患麻疹,为什么还要给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