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冻胚移植周期中培养液蛋白添加物浓度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2018-08-06张岭舒静张琳李施施黄琼晓傅晓华朱晶徐维海

浙江实用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添加物培养液胚胎

张岭,舒静,张琳,李施施,黄琼晓,傅晓华,朱晶,徐维海

(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 杭州 310014)

优质的培养体系是保证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一个重要因素。蛋白添加物是胚胎培养液中的重要成分,发挥着调节胶体渗透压、防止胚胎粘连、中和毒素、提供营养成分等重要作用[1]。目前,商品化的蛋白添加物主要有人血清白蛋白(HSA和 Buminate)和复合蛋白添加物(SSS、SPS和LGPS)[2]。在冻胚移植周期中,胚胎在解冻后会被置于适当的囊胚培养液中,使其恢复细胞活性。不同实验室在囊胚培养液中添加的蛋白浓度存在很大差异(2.5%~50%),但具体哪个浓度更有利于临床结局,尚无明确结论。本文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两种不同浓度蛋白添加物对冻胚移植后临床结局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6-12月在本院行冻胚移植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35 岁;(2)首次接受 IVF-ET 治疗者;(3)移植胚胎为3日龄卵裂胚。排除标准:(1)存在宫腔因素(移植日子宫内膜<7mm、宫腔粘连、子宫畸形等);(2)夫妇任何一方存在染色体异常者;(3)随访依从性差或主动要求退出研究者。患者基础情况、治疗处理措施等资料均从本院辅助生殖中心病例数据库中提取。研究已通过本院生殖伦理学委会员审查,相关研究均获得患者夫妇的知情同意。共纳入60例研究对象,电脑随机分成高蛋白添加物组(10%SSS,简称 “高蛋白组”)和低蛋白添加物组(5%SSS,简称“低蛋白组”),每组 30例。两组在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抗缪勒氏管激素(AMH)、不孕类型、授精方式、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移植优质胚胎数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详见表1。

1.2 方法 (1)实验室处理:培养体系采用Vitro Life G系列培养液(G2培养液),于移植前1天配制培养液。高蛋白组为G2+10%SSS,低蛋白组为G2+5%SSS,培养液表面覆盖矿物油,于培养箱中平衡16小时以上。移植当天采用玻璃化解冻方法解冻3日龄冷冻胚胎,复苏后将胚胎置于平衡好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2小时左右,按照本中心常规操作规范进行胚胎移植。(2)临床处理:依据本中心临床操作规范,冻胚移植常规采用两种内膜准备方案,分别为激素替代周期(HRT)和自然周期(NC)。在HRT中,患者于月经第3天(排除非经期异常出血)口服补佳乐3mg(戊酸雌二醇片,拜耳医药)2次/d,1周。1周结束时,若血液雌二醇(E2)浓度达150pg/mL且子宫内膜厚度达7mm(双层)以上,则继续服用补佳乐5天,然后肌肉注射黄体酮40mg以转化内膜,3天后行胚胎移植。如口服补佳乐1周后血E2或内膜厚度未达上述标准,则在原有基础上再经阴道予半片白色芬吗通片 (含雌二醇0.5mg,雅培制药),5天后重新评估。在自然周期中,患者自月经第9天起接受卵泡监测,如排卵前内膜厚度>7mm且血E2>150pg/mL,于排卵当日肌肉注射黄体酮40mg,3天后行胚胎移植。

表1 两组基础资料比较

1.3 观察指标 移植后第14天查血、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若hCG阳性,则于移植后4周行超声检查,若超声检查见孕囊则判定为临床妊娠,若未见孕囊则判定为生化妊娠。此后,随访至移植后8周并记录妊娠状态,包括流产(8周时胎体已丢失)、继续妊娠(移植后8周时胎体仍健在)、异位妊娠(胎体位于子宫外器官中)和妊娠胎数。最后,计算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继续妊娠率和多胎率 (妊娠胎数≥2个)。各计算公式如下:胚胎着床率=妊娠胎数/移植胚胎数×100%;临床妊娠率=妊娠例数/移植例数×100%;流产率=流产例数/临床妊娠例数×100%;多胎率=多胎例数/临床妊娠例数×100%;继续妊娠率=继续妊娠例数/移植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

2 结果

移植后随访数据显示,两组hCG阳性率、生化妊娠、临床妊娠、流产、继续妊娠、胚胎着床、多胎数和异位妊娠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胚胎移植妊娠结局[n(%)]

3 讨论

冷冻胚胎移植是IVF-ET技术中常用的治疗策略,既有利于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的风险,又避免了因一些近期不良因素(如宫腔、盆腔、免疫等因素)导致的移植失败和胚胎浪费[3]。在冻胚移植周期,胚胎须经历冷冻复苏过程,伴随细胞形态与结构的改变、细胞器的移位与复位、细胞脱水与复水等过程[4]。所以,冷冻复苏后的胚胎往往对不良培养环境更加敏感,需要选择适当的培养环境以保证胚胎正常的结构与活力的恢复[5]。

蛋白添加物是临床胚胎实验室中常用的培养液成分,但不同实验室对蛋白添加物的种类和添加浓度的选择上仍存在着较大差异,尤其是在囊胚培养和胚胎移植液中。文献资料显示,不同实验室在移植前培养液中使用的蛋白浓度范围从2.5%至50%不等,但考虑到安全性问题,绝大多数将浓度控制在10%以下[6]。但具体哪种蛋白浓度最优尚缺乏数据支持,仅有的研究也只是分析了不同蛋白浓度对新鲜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6],尚无对冻胚移植影响的报道。

本研究首次探讨了两种临床上最常用的蛋白添加物浓度(5%和10%)对冻胚复苏移植后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组hCG阳性率、生化妊娠、临床妊娠、流产、继续妊娠、胚胎着床、多胎数和异位妊娠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这与以往针对新鲜胚胎移植的报道相一致[6],但这是否与研究病例较少(最终病例数仅60例)有关尚需更多的数据支持。考虑到高蛋白组的胚胎着床率较低蛋白组低10%,本研究及时终止了试验。未来将采取观察性研究,如多中心队列或病例对照研究来分析不同蛋白浓度组之间冻胚移植结局的差异。

猜你喜欢

添加物培养液胚胎
纷纭旋转之间:新兴技术回应型立法的舆论引导——以胚胎嵌合体为例
外源添加物对自制生物有机肥保存期的影响
从一道试题再说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
植入前胚胎研究取得新进展
母亲肥胖竟然能导致胚胎缺陷
黄壤假单胞菌溶磷特性及对pH缓冲的响应
猫须草的组织培养及添加物研究
调整蔗糖、硼酸和pH值可优化甜樱桃花粉萌发培养液
母亲肥胖竟然能导致胚胎缺陷
不同培养基成分对铁皮石斛试管苗快速壮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