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人富不算富,带富全村才是好干部”
——记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党支部书记陈大兴

2018-08-06付松

当代贵州 2018年27期
关键词:刺梨大坝别墅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付松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带领村民实现脱贫梦、小康梦、别墅梦。”陈大兴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坝村将抓住这个机遇,再上层楼。

“大兴同志,你今天给我们上了一课!”5月9日,在2018年全省第一次项目观摩会上,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产业发展获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的充分肯定。

大坝村党支部书记陈大兴给观摩团上了什么课?22年不断探索实践,大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带领村民种牧草、养蚂蚱、种刺梨、酿果酒、做规划、搞旅游……让支部凝聚力量,让产业推动发展,让村民住上别墅,让乡村焕发光彩。

一个省级二类贫困村如何实现向小康村的美丽转变?陈大兴给出的答案只有一个字:干!

成绩是干出来的。2017年,大坝村人均年收入达12000元,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350万元,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59%,成为全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示范和样板。

荣誉是干出来的。近年来,大坝村先后荣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贵州省新农村‘整乡推进’示范村”、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陈大兴先后获“全省优秀党组织书记”“全国劳动模范”“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党组织书记”等荣誉称号。

产业融合因地制宜彰显特色

大坝村位于西秀区东南约30公里处,四面环山,土地贫瘠,过去交通不便,常年缺水。

“危房冷风穿,破墙烂瓦一烂摊”曾是大坝村的真实写照。

1996年,大坝村老支书陈万德身患重病,临终前向组织推荐了28岁的陈大兴,并嘱托他接过重任,带领村民继续前行。

陈大兴那时候是甘堡林场的护林员,处事公道正派,工作有干劲、有胆识、有办法,深得村民信任。

“我当时不想接这个担子,因为家里贫穷,无暇顾及其他。”陈大兴说,当他看到老支书期待的眼神,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了。

“要干就要干好!”陈大兴把带领群众脱贫的筹码押在了产业发展上,但他选择的这条道路却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从1997年上任开始,陈大兴和村支“两委”就积极发动村民,先后尝试种植烤烟、黄柏、竹荪、薏仁米、花生等中药材和经济作物,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创业的艰辛,让40岁不到的陈大兴白发满头,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了许多。但他没有因此退缩,而是越挫越勇。

2007年,朋友邀约陈大兴到甘堡林场采摘刺梨,这种无籽刺梨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

“别人栽花你栽刺。”听说陈大兴要带领大家种无籽刺梨,村民都说他是“疯子”。

3年后,陈大兴的刺梨获得丰收,亩产1000公斤。

水果商贩主动上门,想以每公斤40元的价格全部收购。如果成交,陈大兴将有100多万元的收入。

“我的刺梨不卖!”虽然还背着一身债但陈大兴要留着刺梨开“品尝会”,打“活广告”,说服乡亲们发展刺梨产业。

一场别开生面的品尝会在大坝村隆重举行,参加的有市区领导、水果商贩、部分村民。金刺梨的名气一炮打响,村民们理解了陈大兴的良苦用心。

2012年,大坝村成立了延年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踊跃加入。短短几年时间,全村金刺梨种植面积达2300亩。

陈大兴(左二)在教村民管理果园。(受访者供图)

产业走上规模化道路,销售问题也随之而来。2015年,金刺梨鲜果价格下滑,出现大量滞销。

经过多次市场调研和实地考察,陈大兴提出了解决方案——筹建果酒厂,搞金刺梨深加工。

不会技术找外援,没有资金找政府。通过与贵州生物科学院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通过寻求西秀区政府资金支持,年产5000吨果酒的贵州大兴延年果酒有限责任公司顺利投产。

“有了酒厂,金刺梨的产业链延长了,大坝人的致富梦实现了。”陈大兴说。

按照“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理念,大坝村还种植脆红李1200亩、雷竹300亩、牧草500亩,发展肥牛300头、林下养鸡10000羽、蚂蚱大棚600个,打造莲藕种植套养大闸蟹200亩观赏荷塘,形成山上、地下、水中有机结合,种植养殖立体循环的产业体系。

别墅计划产业互助小康梦圆

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小山,一片片翠色欲滴的果林,一排排红瓦白墙的别墅,一条条宽阔平坦道路……

走进大坝村,就是走进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我们这一代人,过去只是听说过别墅,至于是什么样子,见都没见过。”今年66岁的村民许忠贤,谈起过去的生活和住进别墅的感觉,滔滔不绝。

许忠贤一家6口人,住在340平方米的别墅里,家具、家电基本齐备,孙子、孙女学业有成,生活宽裕,其乐融融……

大坝村的“别墅计划”,源于华西村的深刻影响。2012年,陈大兴参加省委组织部组织的优秀基层干部到华西村学习,看到华西村“家家住别墅、户户开小车”的生活景象后,久久思索,夜不能寐。

“华西村能干成的事,大坝村也能干!”回来后,陈大兴就立即与村干部商议,确定目标:计划用5年时间,拆掉全村158户老旧住房,集中规划建设新村。

对于陈大兴的想法,有人质疑,有人支持。质疑者认为他是异想天开,支持者认为他真的是为民造福。

均价30多万元一栋的别墅,对于一个省级二类贫困村来说意味着什么?陈大兴心里比谁都清楚。

“别墅计划”的底气从何而来?来自金刺梨产业的特色和优势,来自“领头羊”的责任与担当。

陈大兴给村民算账:平均一家种植14亩刺梨,投产后每家每年至少可收入14万元以上。

“新村建起后,依托刺梨园,大坝乡村旅游必然兴起,搞旅游的收入不比卖刺梨少。”陈大兴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一个年收入有望达到20万元的家庭,怎么不能住30万元的别墅?”

村民张美红说:“虽然大家都不敢有这个自信,但都相信他是对的,大伙决定跟着他干。”党员干部带头报名,部分村民随之跟上。

没有启动资金,陈大兴不仅拿出家里的积蓄,还用金刺梨基地担保贷款500万元。

没有现成的施工图纸,陈大兴跑到黄果树建筑规划设计院,不惜花3万元换回一张别墅设计图。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大坝村的“别墅计划”有序实施,目前已建起130余栋风格统一的别墅,新一轮建设还在进行之中。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带领村民实现脱贫梦、小康梦、别墅梦。”陈大兴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坝村将抓住这个机遇,再上层楼。

利益联结村社合一稳定增收

“我们的工资都是每月保底2400元,有的负责种植高粱、养殖蚂蚱,有的负责日常管理、市场销售。”在大坝村蚂蚱养殖基地,数百个大棚一字排开,欧启梅和她的同事们分工明晰,各理其事。

“我们是根据管理树苗的多少拿工资,一棵树苗一个月有一块钱的管理费。金刺梨成熟季节,到基地摘果5角钱一斤。”在离蚂蚱基地不到一公里的金刺梨基地,四五个老人正在对自己承包的金刺梨进行田间管理。

“我是合作社驾驶员,妻子在延年果酒厂做饭,两个人一个月收入有60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卢贵长说。

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近两年来,在陈大兴的带领下,大坝村依托酒厂和合作社,带动374户1564人实现就业,并逐步探索建立了“入一份股、打一份工、创一份业、建一亩园、定两个机制”的“11112”增收模式,建立了群众稳定的增收渠道。

“入一份股”:将村民土地进行确权,按照500元/亩的费用标准流转给延年果合作社,发展金刺梨种植。

“打一份工”:根据合作社需要,优先安排贫困户在延年果合作社和延年果酒厂上班,每月工资2400元。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一角。(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贾智 / 摄)

“创一份业”: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发展农家乐、农家旅馆、小型超市等,累计年创收100余万元。

“建一亩园”:村民通过种植金刺梨、脆红李、甜高粱等精品水果和经济作物,每亩收入达2500元。

“定两个机制”:合作社建立了“235”非贫困户分红机制(20%作为村集体发展基金,30%作为管理费用和劳务开支,50%按照入股情况分配给非贫困户)和“136”贫困户分红机制(10%作为村集体发展基金,30%作为管理费用和劳务开支,60%按照入股情况分配给贫困户)。目前,合作社累计分红1000多万元,产业利益联结全覆盖,55户贫困户实现了快速稳定脱贫。

如今的大坝村,正逐渐展现出“家家住别墅,户户有产业,人人有班上”的生动发展局面。

“一个人富不算富,带领全村人富才算好干部。”陈大兴经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已成为大坝村广为流传的名言。

环境治理乡村旅游悄然兴起

“这里环境优美,气候凉爽,非常适合休闲度假。”在大坝村“郭记农家乐”,记者见到来自重庆市南岸区的退休干部谢小康和他的朋友们。

“我已经是连续3年来大坝了,每年来最少也要住上两三个月。”谢小康说,再过几天,他还有10多个朋友也要过来。

谢小康选择大坝度假的理由很简单:清洁、清静、清新、清幽。

早上起来散步,曲径通幽;中午客栈休息,清风拂面;晚上欢聚闲聊,气氛融洽。

在大坝村,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乐趣,游客可以看花,可以采果,可以品酒,可以垂钓……

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产业业态,吸引青岛榕昕集团投资1.5亿元建成占地面积3000亩,集奶牛养殖、奶制品加工、亲子娱乐为一体的生态牧场,带动了其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2017年,大坝村接待游客突破5万人次,逐步形成集体验、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链。

乡村旅游的悄然兴起,得益于村容村貌的极大改善。大坝村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强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宜居宜游指数大幅提升。

——抢抓全省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小康行动计划机遇,整合项目资金200余万元,大力建设以路水电气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体系。

——实施“七个一”工程,建成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卫生室、图书室等一批公共场所,给村民提供了良好的公共服务。

——建成生态污水处理站1座、垃圾转运站1个,铺设污水处理管网2000米,建立起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的长效机制。

——投资80余万元建成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后的水质达到国家Ⅲ级标准,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实施村庄绿化提升行动,在房前屋后建设“微田园”,绿化道路1.5万平方米。

此外,大坝村还以创建“全国文明村”为契机,通过建设文化阵地、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培育乡贤文化、加强乡村道德建设,让文明行为蔚然成风。

2017年,大坝村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村。

“我们还要建温泉村、打造观光农业、升级乡村旅游……”说起大坝村的未来,陈大兴异常兴奋,信心十足。

组织建设党建引领凝聚合力

2017年,75岁的黄礼祥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一时引起村民热议。

有人劝他说:“都这把年纪了,何苦折腾。”

但黄礼祥决心已定。

“是党组织的作用吸引了我,是陈支书的实干影响了我。”黄礼祥说,这几年大坝村能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都是村“两委”带头苦干实干的结果。

“要干才能创造奇迹,要干才有幸福生活,等靠要都是不对的思想。千言万语,就是要跟着党走,才能打脱贫胜仗。”黄礼祥说。

2012年以来,大坝村党支部按照省委“四个聚焦”“四个扶出”的要求,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支部带动、增强凝聚力,党群互动、扩大向心力,产村联动、激活生产力,村企推动、提升竞争力”的党建扶贫“四力”模式。

以党支部为核心,大坝村建立了以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为依托,以企业、群团组织参与为补充,群众自治为基础的“一核多元、三治融合”村级治理模式。

建强组织,凝聚合力。大力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坚持每周开例会与“三会一课”相融合,深入开展党员议事决策、入户走访、重温入党誓词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增强支部的凝聚力。

村企联席,互帮互助。建立“村企联席”制度,加强与村内企业、合作社、施工队等负责人交流,听取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困难。如榕昕奶牛场饲料不足问题,通过村企联席的方式,鼓励村民种植牧草得以解决。

村民自治,公开议事。每月召开一次全体党员会议,讨论需要集中研究的问题。特别是对房屋建设、土地流转、村庄整治、产业发展等重大事项,采取集体投票的方式共同决定,得到全体村民大力支持。

每天,穿着红马褂的脱贫攻坚工作队志愿者们,行走在大坝村的青山绿水间,成了一道亮丽风景。

每天,党员干部给国内外、省内外的交流考察团讲解大坝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成了一种工作常态。

着眼长远,产业融合作铺垫;干字当头,齐头并进奔小康。如今的大坝村,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阔步走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

短评:

为了采访陈大兴,记者三天两进大坝村。

作为大坝村的“当家人”,陈大兴很有发展思路,很有创新举措,很有改革魄力,很有群众口碑。

在陈大兴的带领下,靠着一个“干”字,大坝村村民越来越富,村容越来越美,产业越来越旺。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指出:“大坝村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把党支部配强了,把支部书记选好了,带领大家苦干实干,就能干出很大的成绩。”

作为大坝村的“领头雁”,陈大兴的业绩体现在产业发展上,体现在环境改善上,体现在群众获得上,体现在数字变化上:人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1982元增加到2017年的12000元;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从2012年的不足10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350多万元。

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强调,脱贫攻坚越是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关键时刻,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对贵州来说,脱贫攻坚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扛起的重大政治责任,是对各级干部“四个意识”强不强、宗旨观念牢不牢、工作作风实不实、能力水平高不高的严峻考验。

发起总攻,夺取全胜,需要不断强化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需要更多陈大兴式的“领头羊”和“实干家”。

思路决定出路,视野决定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来年的春天,大坝村还有更美丽的故事。

猜你喜欢

刺梨大坝别墅
别墅里的暗影
贵州刺梨专题书法作品
贵州刺梨专题纂刻作品
贵州轩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大坝:力与美的展现
大坝利还是弊?
斯洛文尼亚BeIi矩阵别墅
应当给“别墅”正名
刺梨和矿泉